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鏡傳奇一:千年奇緣

古鏡傳奇一:千年奇緣

僧一行窮數,有異術。開元中,嘗旱,玄宗令祈雨。一行言:"當得一器,上有龍狀者,方可致雨。"上令於內庫中遍視之,皆言不類。數日後,指一古鏡,鼻盤龍,喜曰:"此有真龍矣。"持入道場,一夕而雨。

——《酉陽雜俎·貝編卷》

五月初五,端午節。

揚子江,千帆競渡,喊聲震天。江畔人山人海,孩童身穿肚兜,手腕系著五彩斑斕的長命縷,捏著菰葉裹的「九子粽」,在人群間竄來竄去;薄衫仕女,頭戴精心手制的「豆娘」,皎立岸端,髻雲堆翠,掩口低笑,相互評品著龍舟上擊流搏浪的精壯少年郎。

呂暉遠遠望了一眼江面盛況,很快收回目光。

這一切,與他無關。

端午節,從來不是屬於他的節日。每年這一天,他就像從這個世界突然抽離了一樣,活在另一個空間。

那是他們呂家的使命——

五月初五,蕤[ruí]賓日,陽氣上極,丙午火正。

一年之中,以五月初五這天「離火」最盛,按照五行相剋,以火克金,這一天,是天下所有冶金匠人的天賜吉日。

呂家世代鑄鏡,獨門奇器「揚子江心百鍊鏡」天下聞名,為帝王欽點御用貢物,但成品絕少,縱王侯公卿亦輕易不可得,其原因有三:一者,此鏡工藝繁複,百鍊方成;二者,此鏡唯五月初五開爐鑄造,余時不鑄;三者,欲鑄此鏡,必移爐船上,於揚子江心熔金冶煉,以時為火性,江為水性,船為木性,銅為金性,爐為土性,五行相合,陰陽平衡,至寶可成。一枚鏡子,要集齊天時地利,條件極其苛刻。

呂暉一早便行船揚子江上,只等午時「三火相交」的時辰,開始鑄造。忽見一葉小舟乘風而來,橈端立著一老一少,老者皓首蒼髯,一襲白袍當風獵獵;幼者不過總角年紀,一身黑衣,白膚冰顏,眸子中似有閃爍星辰。呂暉起身喊道:「龍老先生,玄冥小朋友,就等你們了,快請移駕上船!」

這老少二人是五天前,也就是五月初一,突然出現在呂家門前的。呂暉猶記得,那天清晨,這二人一身清爽的站在溽熱的空氣里,宛若天邊疏朗的殘星。呂暉從來沒見過什麼人能有他們那樣的神采,更讓呂暉震驚的,卻是接下來的交談。

老者自稱姓龍,名護,精通鑄鏡。

在呂暉這位斫輪老手面前談論鑄鏡,簡直無異於班門弄斧。然而僅僅幾句話,呂暉便震服了。

如果說呂家的鑄鏡之法,是人間絕技,那麼這位龍護講述的技法,就是神工仙品。

那是呂暉無法想像的境界,每一道工序,都建立在尋常基礎之上,然而每一個細節,又遠超呂暉所知。

忽然發現自以為卓絕天下的畢生鑽研,其實只是滄海一粟,渺不足道,呂暉只沮喪了片刻,接踵而來的,是興奮,和無比的期盼。他等不及想要看看,那些匪夷所思的工藝該如何應用,經這老者做出來的鏡子,又該何等神奇。他自然而然做出決定,邀請龍護主持今年江心鑄鏡。

龍護牽著黑衣小童登上大船,見禮後,說道:「老朽有個不情之請,請准允我和玄冥單獨進艙布置,妥當之後,自會通知公子。」

呂暉瞧著二人進艙、封門,然後再無聲息。

時間一刻一刻過去,船艙里毫無動靜,呂家人都急了,眼看午時將到,再不讓咱們進去,誤了時辰怎麼辦?

呂暉也漸漸不耐,他身負貢奉任務,倘若果真出了岔子,恐怕禍及全族。形格勢禁,正待闖進去瞧瞧,忽然艙門洞開,龍護的聲音如同天際傳來,卻是一首歌謠:

盤龍盤龍,隱於鏡中。

分野有象,變化無窮。

興雲吐霧,行雨生風。

上清仙子,來獻聖聰。

歌聲如在雲端,如在耳畔,呂家眾人抬頭四處眺望,青天白雲,江風洶洶,哪裡尋得到來源?

當先衝進船艙的呂暉一聲驚呼,眾人跟著湧入,只見鏡爐前壓著一紙素書,而龍護、玄冥二人,卻蹤影全無。

一老一少,竟然憑空消失在了茫茫大江上。

呂暉忙去看那留書,隸字雖小,筆力崢嶸,他輕聲念道:「字付呂君:鏡龍已成,龍長三尺四寸五分,是為法三才,象四氣,稟五行也。縱橫九寸,以類九州分野。鏡鼻如明月珠焉。開元皇帝聖通伸靈,吾遂降祉。斯鏡可以辟邪,鑒萬物。秦始皇之鏡,無以加焉。」

忽然有人高喊:「午時正!」

眾人再顧不得尋人讀字,立即開始鼓火熔銅。正在開工鑄鏡的一剎那,江上巨浪陡起,遮天排日。呂暉百忙之中,向外瞥了一眼,只見浪如雪山浮江,漫天儘是水滴點點晶瑩,然而他們的船卻穩如平地。忽有一聲悠長清吟,若鯨啼,若象嗥,若幽谷笛鳴,自江水之下直上蒼穹。揚子江畔,萬人仰觀,見那層雲之中,攪動起巨大的氣旋,似有龍影蜿蜒。俄而一道龍形水汽,透艙而下,一瞬沒入爐中,那吟聲隨之戛然而止。呂暉一愣之間,鏡爐青光迸放,灼人眼目。助手驚喜狂叫道:「成了!成了!」呂暉睜眼一看,一枚青瑩瑩的銅鏡,端然爐中,鏡面如水,冷意砭膚,他試著伸指一觸,居然是涼的。

呂家眾人圍攏過來,瞧著呂暉緩緩拈起鏡子,翻轉過來,果然如龍護留字所書,銅鏡背面,有盤龍長三尺四寸五分,爪牙栩栩,勢如生動。輕輕一揚,一蓬青影打上天際,云為之散。

五月十五,長安城,大唐皇宮。

揚州參軍李守泰稽首伏在殿陛之下,朗聲陳奏著這枚「揚子江心鏡」的來歷,唐玄宗漫不經心地拿著鏡子,漫不經心地聽著。

時天寶三載,武惠妃已死,楊玉環尚未入宮,玄宗對這些妝奩器玩,不怎麼放在心上。儘管李守泰盡量將事情說得詳細,玄宗只擺擺手,叫內侍們隨意鎖進了皇宮內庫。

天寶七載,歲值子戊,秦中大旱,三月至六月,滴雨不降。關中皇城所在,帝國之根本,此地豐欠,直接影響國家氣運。玄宗親上龍堂祈雨,無效,乃急宣一行法師進宮參贊。

一行道:「龍興雨,虎興風,祈雨還當驅龍上天。陛下雖是人間之龍,但貴為萬乘之尊,不宜行此事,待臣尋一條水龍,為陛下代勞。」玄宗道:「然則何處有水龍?」一行道:「乞入陛下內庫一觀。」

皇室府庫,珍寶琳琅,然而一行只一眼,便看見了那一抹青瑩瑩的光芒。

「真龍埋沒在此,當真是亢龍有悔啊。」

凝陰殿,盛大的祈雨儀式。一行手捧江心鏡,兩道白氣,自龍鼻噴出,須臾充滿殿庭,遍散城內。甘雨大澍,凡七日而止,是歲秦中大熟。

這就是江心鏡的故事。唐玄宗朝宰相張說親歷此事,詳加筆錄,寫成《鏡龍圖記》,後陸續為《異聞錄》《酉陽雜俎》遞相轉述。

悠悠千載,葉落花開,隨著那個強盛無比王朝的轟然坍塌,無數秘密,一同沉入了時間的墳冢,掩埋進廢墟之下。揚子江水奔如故,蛟龍已逝冷長川,曾經的故事,曾經的器物,曾經的傳奇,只剩下故紙堆里隻言片語,積著厚厚塵埃,即使有看客略加獵奇,不過一笑了之而已,誰會相信這世上當真存在什麼百鍊揚子江心鏡,什麼一片青影,飛龍在天?

直到——

1998年,一家德國文物打撈公司,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海域勿里洞島(Belitung Island)1.6km處,發現了一艘古阿拉伯沉船,因附近矗立著一塊巨大的黑色礁石,德國人將其命名為「Batu Hitam」號,漢語譯作「黑石號」。

勿里洞島地圖——黑石號沉船位置

這是一艘遠洋商船,一千兩百年前,遠道而來的胡商在中國購置了大批貨物,試圖經由海上絲綢之路,運往西亞、北非乃至歐洲貿易,不幸在東南亞海域觸礁沉沒。

打撈工作持續近一年,總計超過6萬件文物浮出水面,在保藏完好的各種瓷器、金銀器之中,赫然有一枚「揚子江心鏡」!

鏡上銘文:

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於揚州揚子江心百鍊造成

恍惚間,昔日江上龍吟,彷彿再度迴響,人們陡然驚醒,那泛黃書頁上記載的離奇傳說,原來真的存在。

2002年,德方負責人決定開價4000萬美元,將這批文物整體出售。中方原本打算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資購入,並集中安置於黑石號可能的出發地——揚州,但由於種種原因,收購未能完成。2005年,在祖籍中國福建的新加坡前首富邱德拔的捐助下,新加坡政府最終以3200萬美元成功購入,永久收藏於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的邱德拔藝術館。

黑石號文物-黃金器皿

黑石號文物-巧奪天工的「白釉綠彩魚底吸杯」

2011年,名為 「下西洋——唐代沉船珍寶展」的黑石號沉船文物展覽在新加坡首次舉辦,千年奇寶,終於重現世間。

寶鏡出水,飛龍在天。

一千年未竟的盛世夢,還將繼續書寫,永不止歇。

-完-

「古卷傳說」

發現上古異秘

喚醒塵封的傳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卷傳說 的精彩文章:

金庸兩度抄用《聊齋》:一腔斷頭義,兩樁斷腸情

TAG:古卷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