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語發跡史:歷史上英語是如何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的

英語發跡史:歷史上英語是如何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的

孔子說雅言,正如全球說英語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還要添上一句:「登月球而小地球。」超音速飛機從地球上任何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都可以早發而午至。地球的確太小了,不能再說是「大地」,已經成為一個小小的村莊,叫作「地球村」。

孔子有弟子三千人,來自言語異聲的四方。他對弟子們講學,說的是什麼語言呢?孔子周遊列國,不帶翻譯。他向諸侯宣講仁義,說的是什麼語言呢?他不說曲阜的方言,而說當時的「天下共同語」,叫作「雅言」。孔子的語言是「雙語言」:雅言和方言。

在地球村裡,民族繁多,言語各異。如果東村說的話西村聽不懂,西村說的話東村聽不懂,那麼地球村就成啞巴村了。地球村必須有大家公用的共同語。

用什麼語言作為地球村的共同語呢?「世界語」行嗎?不行。所謂「世界語」就是「愛斯不難讀」(Esperanto)。這種人造語的規則簡單,學習容易,但是應用範圍不廣,圖書資料稀少,只相當於一個小語種,不能適應現代政治、貿易和科技等領域的複雜需要,所以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中沒有它的地位。

地球村的共同語不是開會決定的,而是隨歷史逐漸形成的。英語事實上已經成為地球村的共同語。三百年來「日不落」的大英帝國「日落」了,遺留下來一份遺產—英語,正像羅馬帝國瓦解之後遺留下來的拉丁語。公曆失去了基督教特色,米制失去了法國特色,英語失去了英國特色。英語不僅沒有階級性,也沒有國家的疆界。它是一條大家可走的世界公路,誰利用它,誰就得到方便。

「二戰」之後,有一百多個殖民地獨立成為新興國家。在語言工作上,它們面對兩項歷史任務:一方面要建設國家共同語,另一方面要使用國際共同語。日常生活和本國文化用國家共同語,國際事務和現代文化用國際共同語。文化和經濟發達的國家,早已實行了雙語言。現代是雙語言時代。

英語的發跡史

英語原意「地角語言」。 5世紀中葉(中國南北朝),歐洲大陸一個部落叫作「地角人」(Engle),從石勒蘇益格(Schleswig,現在德國北部)渡海移居不列顛(Britain)。他們的「地角語」(Englisc,古拼法)代替了當地的凱爾特語(Celtic)。於是該地區稱為「英格蘭」,語言稱為英語(English,現代拼法)。

1066年(中國北宋中期),說法語的諾曼底人( Norman)侵入英國,此後兩百年間英格蘭以法語為官方語言。後來,1350—1380年間,英語開始用作學校語言和法庭語言。1399年(中國明朝遷都北京之前),英格蘭人亨利四世當上了英王,此後英語的倫敦方言成為文學語言。

英語在5—6世紀時,用原始的「魯納」(runa)字母書寫。 7世紀時(中國唐朝前期),基督教從愛爾蘭傳入英格蘭,英語開始拉丁化。拉丁字母跟英語的關係,好比漢字跟日語的關係。英語的拉丁化是很晚的,到中國唐代時候才初步定型。

英語不是先有拼寫規則然後拼寫的,而是在隨意拼寫中逐漸約定俗成的。拼法不規則的原因主要有:

字母少而音素多,造成一音多拼;

語音變而拼法不變,遺留古文痕迹;

強調拼法反映希臘和拉丁的詞源,人為地造成言文不一致現象;

部分語詞採用法文拼法;

不斷借入外來詞,拼寫法變得非常龐雜;

15世紀(中國明朝中葉),英語發生語音的重大變化。剛剛寫定的文字無法系統地改變,混亂的寫法流傳下來成為今天拼寫定型的基礎。

民國初年,英國「海盜牌香煙」的廣告曾經貼滿中國的街頭。英國本來是個海盜之國。 1588年(中國明萬曆年間),英國發揮海盜精神,用海上游擊戰術,以一群零散的小兵艦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從此成為海洋第一霸主。此後四百年間,英國建立了一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被稱為「大英帝國」。英國打破歷史傳統,努力開創新的歷史局面,在政治上開創民主制度,在經濟上開創工業化生產方式。這兩個開創改變了人類歷史,使英語在全世界語言中獨佔鰲頭。

海盜牌香煙盒

英語雖然拼法不規則,但是同一個語詞有一定的拼法和讀音,例外只是少數。語法比其他歐洲語言簡單。英語從四面八方吸收有用的外來詞,成為辭彙最豐富的語言。它用二十六個現代羅馬字母而不加符號,方便打字和電腦處理。

兩次世界大戰,從英國殖民地獨立成為現代大國的美國,不僅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並且在戰後開創了信息化的新時代。英語的流通擴大,美國是最主要的推動力量。起源於美國的多媒體電腦和國際互聯網路,不斷造出以英語為基礎的新術語。信息化和英語化成了同義詞。英語通過電視和電腦,正在傾瀉進全世界每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英語的洪水泛濫全球。

法語跟英語地位的鬥爭,為什麼處處失敗

原來,法語和俄語都跟英語爭當語言霸主。蘇聯瓦解之後,俄語退出了爭霸舞台,法語孤軍作戰。

「一戰」之前,法國是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法語是國際的通用語言,國際會議都用法語。當時,不會法語就難於做外交官。直到如今,郵政領域還在某些國際事務中使用法語。可是,「一戰」中法國失敗,由於美國參戰,然後轉敗為勝。1922年,舉行華盛頓國際會議時,美國有禮貌地跟法國商量,可否在會議中同時用英語。法國不好意思說「不」。這一答應,改變了語言的國際形勢。

「二戰」中法國再次失敗,又由於美國參戰,然後轉敗為勝。成立聯合國時,議定以「英、法、西、俄、中」五種語言為工作語言,後來增加一種阿拉伯語。聯合國原始文件所用語言,英語佔80%,法語佔15%,西班牙語佔4%,俄語、中文和阿拉伯語合計佔1%。法語的應用不到英語的1/5。今天多數國際會議,名義上用英法兩語,事實上只用英語。

「二戰」之後,範圍僅次於英帝國的法帝國也瓦解了。法國利用法語作為紐帶,團結原來的殖民地,組成一個「法語國際」。推廣法語,跟英語做鬥爭,這是法國的重大國策。為此,法國設立國家法語委員會,由總統直接領導。法國規定,在法國銷售的外國貨物、廣告必須用法語。法國宣傳法語是最優美的藝術語言,是人類最高尚的文化語言。凡是以法語為第一外國語的國家或地區,法國願意給以津貼和幫助。

可是,歷史的變化跟法國的願望背道而馳。印度支那三國原來是法國殖民地,通行法語,由於加入東南亞聯盟,都放棄法語,改用英語。越南為了參加東盟,從國家主席到一般公司職員,人人都在學習英語。柬埔寨的大學生上街遊行,要求學習英語。印度支那的第一外國語由法語變為英語,這是「法語國際」的重大挫折。

最近,從法國殖民地獨立起來的阿爾及利亞,宣布從1998年起,學校改以英語為第一外國語。法國一向把阿爾及利亞當作一個省份看待,這裡也要改用英語,使法國難以忍受。「法語國際」只剩下半個「法語非洲」了,可是那裡也在醞釀改學英語。

在電腦互聯網路上,英語資料佔90%,法語只佔5%。一位法國司法部長生氣說:這是美國網路殖民主義!

法語跟英語的鬥爭,為什麼處處失敗呢?原因是:

法帝國的地區和經濟實力原來比英帝國小;英國有美國作為英語的「繼承國」,法國沒有那樣的強大「繼承國」;

兩次大戰中法國失敗,由於英語國家的幫助才轉敗為勝;

信息化時代的科技新術語大都來自說英語的美國,法國的科技力量無法跟它相比

這些原因不是短期所能改變。

德國的語言政策跟法國很不一樣。德國商人樂於用英語做生意,這樣能多銷貨物;德國科學家樂於用英語發表論文,這樣能有更多讀者。德國人說,我們爭效果,不爭語言。在歐洲,法語人口和德語人口的比例大約是 7∶9,法語人口少於德語,但是相差不大。歐洲各大企業在業務中使用的語言,除英語之外,原來使用法語超過德語,但是 1996年的調查說明,情況改變了,德語第一次超過了法語。可見,法語的國際流通性正在萎縮。法語是否可能從一種國際語言萎縮成為一種國家語言呢?這是法國的重大憂慮。

不過,法國沒有認輸,還在樂觀地繼續鬥爭。其實,法國沒有人不學英語,法國本身事實上早已是雙語言國家了。

GIF

書名:常識

作者:周有光

編者:葉芳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小書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的肉食
大家說 亞歷山大之死

TAG:大家小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