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96分清華學霸的時間規劃表曝光,哪裡不一樣?

696分清華學霸的時間規劃表曝光,哪裡不一樣?

這是一名高考696分清華學霸的作息時間表,看上去很平常,跟正常孩子的作息時間沒什麼兩樣。此刻你肯定會產生疑問:同樣的時間做同樣的事,為什麼別人家孩子能上清華,我的孩子就只能原地踏步?今天優媽就和大家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吧~~

GIF

首先優媽問你幾個問題:身為學生家長,你有沒有碰到過這些頭疼的時刻——

1、孩子幹什麼事情都喜歡磨蹭,不管洗臉刷牙還是吃飯看書,都要慢別人半拍,上學遲到也不當回事,非要大人催好幾次甚至要打了體罰才稍微抓緊一下~

2、孩子做作業總是慢吞吞。別人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他要做兩個小時。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能睡覺。

3、總是幹什麼都想著玩,一點沒有時間觀念,比如學英語,也要一邊聽碟一邊玩遊戲,就沒有一門心思做一件事的時候……

4、孩子的學習效率不高,道理都懂。學了很多理論聽了很多經驗,到了孩子那,全沒用,就是做不到。

是不是都中槍了?相信在孩子的時間管理問題上,是很多爸媽頭疼的問題,今天優媽就給大家分享一套親身總結而出的幫助孩子養成有效時間管理的方法。首先大家需要認清一點:只有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缺什麼,從而去做,才能真正利用好時間,提高效率。

1、把時間交給孩子

想要孩子有自己管理時間的意識、有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首先得有他自己可管的時間。

如果孩子的時間都被上學、被爸爸媽媽安排的各種課外班佔滿了,那麼孩子就只會被動服從大人的安排,就學不會自己管理時間。

從孩子上小學開始,在把時間交給孩子自己管理這個問題上,就做得很徹底:

小學時,學校有校內的興趣班,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讓孩子自己選擇上什麼、哪天上;

作業時間、閱讀時間、玩電腦時間、打遊戲時間、洗澡時間、上床睡覺時間、周末的起床時間,都由孩子自己安排。

看到這兒,你可能就驚呼了:這還了得?這不就完全「放羊」了嗎?

其實,爸爸媽媽不用擔心,孩子越沒有自己的時間,一旦撈到大把時間可自由支配,才越容易「失控」,越能在時間上自主,反倒會越有理性,知道哪些事必須在什麼時間完成,在哪些事上需要節制,因為他們很明白,如果做不到,爸爸媽媽就無法放心地把時間交給他們自己來管理。

當然,把時間交給孩子,也不是完全沒有要求,我對孩子時間管理的要求是:

(1) 作業必須保質保量完成;

(2) 其餘時間,自由安排,不用畫時間表,也不用跟爸爸媽媽彙報;

(3) 容易失控的時間,比如手機時間、電腦(包括遊戲)時間,每學期和爸爸媽媽約定時長。

我們的約定是:周一到周四可以看一小時左右的手機,但不可以玩電腦遊戲;周五、周六周日手機和電腦時間兩小時左右。孩子們基本上都能做到。我們家不看電視,所以不需要約定電視時間,而且不看電視,也為大人和孩子節省出大量的時間。

2、教孩子懂得「要事第一」

美國管理學家史蒂芬·柯維在他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要事第一》中,都特彆強調時間管理的象限法則,就是把事務分按照是否緊急、是否重要分成四個象限和對應的四個優先順序:

第一優先順序,重要且緊急

第二優先順序,重要不緊急

第三優先順序,緊急不重要

第四優先順序,不緊急不重要

柯維認為高效能人士應該專註於前兩個優先順序的事務,而不要被後兩個優先順序的事務佔據時間。對照科維的劃分,我們會發現,大部分人的沒時間,其實是被後兩個有限級的事務困擾。

所以,我們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一個要告訴他的具體原則,就是要事第一,讓孩子知道重要且緊急的事,比如明天要交的作業,重要不緊急的事,比如這個月要讀的學校要求的必讀書,要優先做完,不能拖到最後;而那些無論是否緊急,但都不那麼重要的事,比如在同學群里聊天、玩電腦遊戲,應該在重要的事完成之後,在相對空閑的時間才去做。

3、教會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做事效率不高的人,最常出現的一個狀況,就是把好幾件事攪和到一起做,卻往往是做每件事的效率都不高,總體上花的時間一點不少,但每件事完成得都很勉強、沒有品質。

如果孩子也習慣於這樣,情況會更糟糕——他的專註力會大受影響,做事時特別毛躁,很難認認真真、全神貫注地把一件事從頭到尾做完。

所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我們就告訴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盡量高效、高品質完成,之後不用返工。要看書,就專心看書,不能一邊看電腦,一邊看書;要寫作業,就把手機、PAD,全放到一邊,專心致志地寫作業;要玩兒,就好好玩,不要一邊玩,一邊惦記作業。

同時,我們也盡量不催促孩子:「快點快點,咱們還得做什麼什麼呢。」這樣,孩子也會有相對從容的心態,踏踏實實地做好眼前的事。

4、給孩子做好時間管理的示範

當然,要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爸爸媽媽孩子做好時間管理的示範也非常重要。

比如不拖延。如果父母做事總是拖延,到最後一刻才驚叫「哎呀,我某某事還沒做!」,孩子也很容易從爸爸媽媽這兒傳染到大名鼎鼎的拖延症。

比如做事有條不紊,不急急忙忙。如果爸爸媽媽是毛毛糙糙的性子,做事總是不分輕重緩急、眉毛鬍子一把抓、丟三落四,孩子也會從日常生活中習得大人的這種做事風格。

比如有任務觀念,樂於按時完成計劃中的事。如果爸爸媽媽一想起要做的事來,就一臉煩惱「唉,真麻煩,還有一大推事沒做呢!」孩子對自己任務的態度,很可能也是厭煩,如果爸爸媽媽經常非常肯定地說「我今天要把某事做完」,孩子對任務的態度,也會積極、從容得多。

最後,需要再次提醒爸爸媽媽的是,我們的孩子,實在是太忙了,爸爸媽媽真的不要再借教孩子時間管理之機,給他的日程表塞進更多任務。高效的時間管理,給孩子帶來的應該是更多的自由和愉悅,而不是沒完沒了的新壓力。

其實幫助孩子養成時間管理的好方法還有很多,每一個小技巧的背後都有大量的內容需要補充。好了,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內容了感謝您的關注!

以後有機會再就其他的方法做一次整理分享。歡迎大家給優媽留言,共同交流帶娃經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U媽咪 的精彩文章:

漂亮的小鬧鐘與可愛的稻草人
春季易發流感,如何注意孩子的日常護理呢?

TAG:優U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