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伏首拜陽明
一代國學宗師錢穆說:王陽明的《傳習錄》是「中國人、所有人必讀的書」。 王陽明自己是一個大學者,但他講的道理,卻讓不讀書的人也能懂,他的話不一定是講給讀書人聽,不讀書的人也能聽。發自錢穆這位國學宗師的肺腑之言,更足以說明《傳習錄》這部巨著對中國人重拾中華文化的重要性。
縱觀世界,國與國之間,經濟與科技追來比去,似乎各有差距,人們只看到社會發達程度的差距,卻沒有看到這些差距的短暫性,以及社會發展的背後根基,最終都是文化根源主宰著的差距。在每個國家都拚命的爭取經濟與科技發達的同時,只有少數國家的領導人在思考何為「不能」?何為「不為」?大多數人都生怕被人認為是「不能」,認為只有經濟與科技的發展才能強大自己,證明自己,以為強大後就能為所欲為,這些鼠目寸光的邏輯,早已漸漸露出自食其果的衰敗痕迹。中國,有實力有能力,卻肯因為社會綜合問題的解決與融合,而暫緩邁入所謂現代文明的發達,這是中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獨有的「不為」的智慧。
發達國家也許並不知道,隨著發達而來的那些物慾橫流、變化與動蕩、人心不古,都市漸成叢林等現象。如何才能握有一把「尚方寶劍」,既能做到明哲保身,又能活出一種無愧於先祖,無悔於後世的光明人生?他們不懂小到為人處世,中到立業齊家,大到賓士天下的全方位智慧是比經濟和科技發展更為要緊的大事。而這些,我們都可以在王陽明的《傳習錄》這部著述中找到答案!
中華文化的精髓在傳承的過程中,經由秦始皇焚書坑儒一劫後,其中最精要的心法傳承幾至斷絕!後來朱熹講解了一套他的理解,但因為缺少對「心體」的實證,而將傳承文化的方向完全解錯。但朱熹當時聲名遠播,影響深遠,所以至今仍有大部分的學者都追隨著朱熹理論,導致中華文化最精髓的部分依然被深深埋沒……王陽明先生,當時也親身去實驗印證朱熹對經典的解釋,但發現其前後矛盾之處頗多,各種經典更是無法貫通融匯,於是走上了自我參悟之路。中間經歷重重難關,最後龍場一悟,始明「格物致知」的核心精要。自此逐漸將三教一脈傳承的心法出土重光。中華文化道統心法因此得以表露完整。
《 傳習錄 》匯聚了中華文化最深的智慧。
看得透這其中精要的人,就看得懂王陽明《傳習錄》中,匯聚了中華文化最深的智慧,無論外在追求人事的圓滿,還是內在追求心性的光明,皆是根本之法。從古至今,令無數中外文人武將們為之折服。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曾在日本天皇為他舉行的慶功宴會上,面對著與會眾人的一片誇讚之聲默不作聲,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給眾人看,上面只有七個大字: 一生伏首拜陽明 。
日本人,總能找到最好的東西去學習和繼承。我們中國人自己呢?歲月長河中,我們不經意的丟失了太多自己的寶藏,亟待找回……
(文/明陽)


※巨鱷搶灘中,電競開啟黃金時代
※「泛次元」,未來泛娛樂領域的新標杆
TAG:互聯網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