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設計立足於文脈與時代

設計立足於文脈與時代

>盧浮宮伊斯蘭藝術新展廳

20世紀六十年代,在全球設計行業風靡一時的義大利好利獲得(Olivetti,又譯「奧利維蒂」)公司,設計與生產的大量被載入史冊的經典產品,改變了人們對於各個不同場景下的產品設計的死板看法。這些作品,其很大一部分如今被收藏在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這個時期,正是義大利「國寶級」建築師和設計師馬里奧·貝里尼(Mario Bellini)擔任好利獲得工業項目負責人的時期。在六十年的設計生涯里,馬里奧·貝里尼的工業產品設計除了沙發、桌椅等傢具,還有很多在他那個時代堪稱「高科技」的產品。在為好利工作期間,他還成為第一個設計個人電腦的人 。

而作為建築師的馬里奧·貝里尼,同樣享有極高的聲譽。在貝聿銘曾經一起廣泛爭議的巴黎盧浮宮(Louvre),馬里奧·貝里尼為它設計建造的盧浮宮伊斯蘭藝術新展廳,從形態上對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作出了回應。

>盧浮宮伊斯蘭藝術新展廳

這個展廳建築最亮眼的部分是上下起伏,閃著金光罩棚。它以波浪狀在維斯孔蒂庭院縱橫延伸開來,幾乎覆蓋了整個空間,看起來似乎飄蕩在空中,成為地下與地面兩層展廳的屋頂,形成了一個博物館中的博物館。這個輕薄的金屬幕簾彷彿停留在縈迴環繞著一層展廳四周的玻璃牆上。在挖掘機的開採下,盧浮宮開闢了三萬英尺的展覽空間,用來安放伊斯蘭藝術品。

與「玻璃金字塔」相似,這個展廳建築以無處不在的三角形結構營造了一個空間。然而,與貝聿銘形態結構確定的「金字塔」相比,貝里尼的這座新建築則顯現出一種不確定的形態,它可以是飛毯、阿拉伯面紗、圍巾、貝都因人的帳篷,或者沙堡等等。

貝里尼表示,他的創作靈感來自孟德斯鳩(Charles Montesquieu)1721年的《波斯人信札(Lettres Persanes)》,小說中的人物於斯貝克和黎加以書信的方式寫下了他們參觀巴黎的見聞。貝里尼更喜歡將展廳的罩棚比作「蜻蜓的翅膀」。同時,他也確信,雖然罩棚與符合了建築所在地的特徵,但並不是受這裡所容納的藝術的原初文脈所影響,它其實適用於任何地方的藝術。

「一座建築所承載的文化、文明以及所要應對的環境因素,比一件傢具更複雜。同時一件傢具所反映的時代特徵,似乎又比一座建築更加全面而鮮活。」馬里奧·貝里尼如是說。對於中國年輕建築師和設計師,他說,對於往昔而言,往昔是往昔的往昔的未來,如果沒有往昔的文脈傳承,未來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只有堅守住文脈,才能立足於時代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