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嗎?養生是種理念和思想!

你知道嗎?養生是種理念和思想!

當下,養生保健越來越被大眾所重視,已經成為熱門話題。養生指導也層出不窮,良莠不分。所謂的「養生大師」推薦的常吃綠豆、生吃泥鰍、人人泡足等方式很多,而且花樣經常翻新,有的還相互矛盾,著實讓大眾無所適從。

廣大民眾對養生也存在一些誤區,認為養生就是要吃什麼、就是進補,而且將一些備受推崇的養生方法不加區別地模版化應用,常常是同一種方法被用於數以千計的人,有的還常常被錯用。而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地域不同、時間不同、體質不同,人的養生方法應該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對張三適合的方法對李四不一定適合,甚至還適得其反,簡單照搬,就會陷入機械養生的誤區當中。因此,養生不只是限於幾種方法、幾種手段。究其本質而言,養生是一種對科學和生命的認識,是一種理念和思想。這種理念就是對養生之道的崇尚、追求和遵從。

正確的中醫養生理念有三個準則:

1. 道法自然:「道」就是規律,「法」就是遵循,「自然」就是大自然。世界萬物的運行法則都要遵守自然規律,我們人類也不例外,人的生活起居也要順應自然,隨太陽的活動規律而生活,不逆自然而為。如食物有季節性,食用反季節食物就不利於健康,應盡量避免食用;四時(四季)起居應隨季節不同而隨之改變,不能一成不變,起居適宜與否對健康的影響明顯,遵從則可健體,違背則會傷身。同時,在行為活動中應遵循有所為(勤勞)、有所不為(不放縱)的原則。

2. 神形兼養:注重體健,養好身體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情志調節,做到神形兼養。心情不佳,長期壓抑、恐懼、焦慮、悲憤,必然導致氣血逆亂、陰陽失調、系統代謝紊亂、免疫功能低下,身體再保養也無濟於事。長期心情不佳、失眠的患者皮膚很難潤澤光滑;諸如高血壓、腫瘤、反覆感冒也都和情緒有密切關係。因此,調暢情志十分重要,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悉去。人要「恬淡虛無」,方可「真氣存之」(《黃帝內經》)。有慾望是積極的,但慾望過度則易傷精耗氣。人的生活要精彩,很難做到清心寡欲,但如果能做到慾望有度、豁達坦蕩、淡泊名利,就離健康不遠了。

3. 審因施養:審因施養就是根據不同的體質、氣候、地域而採用不同的養生方法去調養保健。

因人:由於先天稟賦的不同和後天調養的差異,人的體質差異會很大,概括起來大致共分9種: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鬱質和特稟質。除了平和質,其他體質都有偏差。因此,按照不同的體質去對應調理才能起到養生保健的目的,否則會事與願違,甚至南轅北轍。

中醫認為「陰陽平衡」人體才健康,「陰陽失衡」即為病。養生就是防止陰陽失衡,而人體又有體質差異,有偏寒、偏熱、偏虛、偏實之不同,所以要根據不同的體質設計不同的養生方案。比如,寒性體質的人適合泡腳,而熱性體質的人泡腳就會容易上火;寒性體質的人適合吃山藥、紅棗,而熱性體質的人就非常不適合,而適合吃綠豆、藕等。

因時:四季氣候不同,飲食、起居也要不同。春天吃芽(芽類蔬菜),要「廣步於庭」(遠足)。春天萬物復甦,大地回春,陽氣生髮,應吃有助於陽氣升發的食物,如春筍、蘿蔔苗等。夏天吃苦,要「無厭於日」(主動適應炎熱)。夏天炎熱容易上火,應吃苦瓜、蓮子心以清熱降火。秋天吃潤,要「與雞俱興」(早卧早起)。秋天天氣乾燥,應吃含汁液的、滋潤的食物,如梨、枇杷、百合、蜂蜜等。冬令進補,要「必待日光」(早卧晚起)。冬天萬物閉藏,養分容易積存,適合進補、調養,吃點羊肉、煲湯,或者吃點人蔘精華提取物人蔘皂苷Rh2來增強免疫力等。而其他季節進補不僅養分容易耗散,而且容易助火,功效適得其反。

因地:地域不同,人體的氣血陰陽、寒熱虛實均有差別。寒冷地域的人風濕病、心腦血管病的患病率偏高,熱帶地域的人則容易出汗中暑,潮濕地域的人極易患皮膚病等。地域不同,養生之法亦大有不同,寒冷區域之人因取暖而易傷津,宜吃溫潤之物,亞熱帶多汗之人宜吃補氣固汗之品等,不一而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幸伴你行 的精彩文章:

TAG:今幸伴你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