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縣都亭鄉15村名字由來,快來看你們村是咋得名的!

唐縣都亭鄉15村名字由來,快來看你們村是咋得名的!

【掌上唐縣】特別欄目:「掌上看唐縣」

今日話題:唐縣各村名字由來之都亭鄉

都亭鄉:駐地東都亭村,位於縣城西南4公里處,西鄰南店頭鄉,南鄰長古城鄉,東鄰仁厚鎮,北靠磨岩山。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是游擊區。1942年劃歸唐縣所轄,1945年9月回歸唐縣。1947年實行土地改革,1953年建都亭鄉,屬第六區。

1、西都亭:戰國名中人邑,西漢置中人亭,西晉置都亭,不但是古代基層政權機關駐地,還兼有驛站遞鋪功能。宋代以後,原功能消失,因附近有一古石橋,亦稱橋都亭。清初皇家貴胄跑馬占圈,該村變成滿洲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分村時,該村按方位居西,得名西都亭。(原來這裡是唐縣快遞的發源地啊!!!沒準還是愛新覺羅的後裔呢!)

2、東都亭:建村同西都亭,分村後該村居東故名東都亭。(小愛新覺羅的後裔......)

3、南都亭:北宋初,和氏家族在此建村,始名和都亭,民國年間按方位居南故名南都亭。(和都亭?不會是和大人的後裔吧!)

4、北都亭:北宋末年,西都亭邸、崔兩姓居民遷此立庄,始稱都亭後,民國年間按方位改稱北都亭。(民國期間,看來都是按照這個方位定名字的啊!)

5、白塔:北宋初(公元980年)建村,古代此地有一寺院,內有一白塔而得名。(小編弱弱的問一句:現在還有那座塔嗎?)

6、李家莊:晉末建村,李氏家族始遷此建村,早期為兩村,分別稱大李家莊、小李家莊,民國時期合二為一稱李家莊。(可以看出,民國是一個整理村子名稱和合併大小村的時代!)

7、楊城澗:唐初(公元620年)楊姓家族遷此建村,因此地有小河流往縣城,得名楊城澗。(不光是按方位,按姓氏定村名的也不少啊)

8、李城澗:建村同楊城澗。因李姓為始,故名李城澗。(就知道你也是)

9、宗高和:此地戰國時為燕國駐兵營壘,古代營門為和,因營門高大得高和之意,晉初宗姓家族遷此定居,冠以姓氏,故名宗高和。(燕趙大地,我大唐也曾是燕國駐兵營壘,原來最古老的兵營是在這裡啊!)

10、楊高和:村名來歷同宗高和。晉中期(公元290年)建村。(宗高和是中軍,那你就是左前鋒了唄!)

11、宋高和:村名來歷同宗高和,晉末(公元315年)建村。(那你一定是右前鋒了!)

12、東口底:金代(公元1180年)建村,因地處魏庄嶺底下山口處,元初按方位得名東口底。(聽說東口底西北方向的青龍山上有一塊「支國石」,還有一口「古堯泉」)

13、王口底: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王姓一家遷此立庄,村名來歷同東口底,冠以姓氏得名王口底。(到這為啥不按方位排了呢!這就是傳說中的「隔壁老王」吧!)

14、張口底: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張姓一家遷此立庄,村名來歷同東口底,冠以姓氏得名張口底。(你是隔壁村的張大哥嗎?)

15、西口底: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建村,村名來歷同東口底,按方位居西得名西口底。(哈哈,站在青龍山上,我就能看到你啦!不信,我登上青龍山頂,整個唐縣城就在腳下;鄉村道路錯綜複雜,果樹林護村林形成一片,綠油油的就好像是林海一樣。京昆高速公路,南水北調中線就在眼下蜿蜒曲折彷彿兩條長龍向東飛去。遠眺定州、望都、等市縣一目了然,這裡堪稱華北平原一處天然絕佳「觀景台」。尤其是空萬里的時候,定州市的定州塔就像是一隻蠟燭大小看的一清二楚的。)

有么有很漲知識???下方留言告訴我們,大家一起互動交流!

明日爆料:

「唐縣各村名字由來之北店頭鄉

掃碼訂閱

新唐縣 新發現 不一樣的角度 不一樣的故事

聽唐縣的老故事 你會愛上這座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唐縣 的精彩文章:

今天初四,你可不能忘了這些事!

TAG:掌上唐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