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上的無字碑是誰立的?
最新
03-29
有關此碑,人們曾作多種推測。明、清兩代,有不少人認為它是秦始皇所立,立碑之意在於焚書。他們在賦詩吟詠時表述了上述看法。如明代王在晉稱:「東海長流石未枯,山靈愛寶隱元符;縱教烈焰焚經史,致使秦碑字也無。」清代乾隆皇帝更斷言:「本意欲焚書,立碑故無字;雖雲以身先,大是不經事。」不過,核以史實,這種看法頗難成立。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第二次出巡,與原魯國的儒生討論封禪望祭山川的事情,於是「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刻所立石,其辭曰: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二十有六年,初並天下,同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可見,秦始皇在泰山上所立之碑是刻有文字的,並不是無字碑。再說,焚書之舉是秦始皇在三十四年(前213)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後施行,因而不可能在六年之前就有了焚書的計劃,並為此立無字碑。於是,又有人提出另一種推測,認為此碑原本是有字碑,後經過長期的風雨侵蝕,原有的文字被風化剝落殆盡,以致成了無字碑。但這一看法也有問題。從現存的無字碑看,風化的情況並不嚴重。而且它在宋代已被稱為無字碑,秦代所立的有字泰山碑,在宋代尚能辨認出一百四十六字,如果無字碑也是秦代所立,那麼到宋代不可能剝蝕得一字不存。


※李廣恆難封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
TAG:阿濤談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