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貿易戰:對抗還是談判?

中美貿易戰:對抗還是談判?

在特朗普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高達600億美元的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後,中國政府也立刻發布了反制措施。貿易戰的硝煙似乎越來越濃。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到的中美關係專家和企業家都表示,目前還難以斷定貿易戰一定會發生,有待觀察近期的變化情況。

出人意料的是,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特朗普宣布這一舉措後表態,認為「不會導致貿易戰」,中國和美國會回到談判桌解決問題。

企業不希望開戰

據外媒報道,本周早些時候,一位白宮官員表示,美國因技術轉讓而遭受的損失額度,最初估計是300億美元,後來增加到480億美元,因此美國計劃要對從中國進口的500億美元規模的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當然,等到美國貿易代表處完成調查的話,規模可能會上升到600億美元。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簽署總統備忘錄的時候表示:「大概是600億美元,但這只是一小部分。」

美國貿易代表處此前流露出的消息顯示,懲罰性關稅將主要針對「中國製造2025」的十大行業,包括IT、機器人、航空航天、鐵路、節能設備、醫藥等,總計1300種產品。

美國貿易代表處需要在15天內公布產品名單,接下來有30天的徵求意見時間。

分析人士認為,這個名單可能引發很多問題。美國科技行業擔心高關稅會提高成本,甚至在中國的業務會受到報復。

蘋果手機的設計來自美國,零部件來自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地區,在中國大陸組裝完成後出口到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TIA高級副總裁Cinnanon Rogers的言論,認為如果對通訊產品徵收高關稅,會使得美國通訊網路話費更高。

對於在美國有業務的中國企業來說,特朗普的舉動導致不確定的風險。節能領域的企業遠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張躍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遠大在美國有分公司,但是在美國沒有工廠,產品是在中國生產再出口的,如果徵收懲罰性關稅,對業務肯定會有影響。

但是張躍認為,遠大的零能耗廢熱利用產品在美國市場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在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與保爾森基金會聯合發起的倡導全球企業減少碳排放和廢棄物的公益活動上,張躍對記者表示:「我相信完全利用廢熱作為能源的設備應該可以爭取到一些獎勵政策。這幾天應該會有一些變化,中美貿易戰不一定會真的打起來。」

而對那些在中國生產、再出口的外企來說,這也是個敏感的問題。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全球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余鋒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他沒有被授權回答有關關稅的問題,但是霍尼韋爾作為一個歷史悠久、負責任的公司,在中國準備長期紮根。「我們有一個口號是『東方服務東方』,就是在中國開發的技術服務於中國,在中國生產、製造,還有一個口號是『東方服務於西方』,在中國開發的技術、產品也要服務海外市場,我們積极參与『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企業一起走向海外,我們一起去了義大利。」

據余鋒介紹,霍尼韋爾UOP旗下凱勒特業務的低氮氧化物(NOx) 燃燒器技術——這一來自美國的技術,幫助中石化集團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順利完成乙烯加工裝置燃燒器的改造,改造後乙烯爐的NOx排放量減少了40%到50%。這些清潔環保技術也恰好是中國希望美國放開出口的高科技技術。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周世儉認為:「國際貿易是靠比較優勢,中國物美價廉,美國主要日用消費品都是從中國進口,美國的貿易優勢是高新技術,如果特朗普真的想減少貿易逆差,轉讓民用高新科技如環保等技術,可以為美國提供上千億美元的商機。」

投資審查擴大化

在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的時候,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表示,美國還將對中國在科技領域的投資提出限制。

據多家外媒綜合消息,美國財政部將在2個月內提出對中國投資的限制意見,主要針對中國國企和主權財富基金。

此前,美國已經否決了一些中國企業併購美國半導體公司的案例。

今年1月,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2018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對於「美國政府應該做些什麼來幫助在華美國企業」,19%的企業選擇「將投資互惠作為改善中國市場准入的一種方式」。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表示,美國要求「對等投資」,意思就是中國限制美國進入,美國也限制中國投資。

目前,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審查涉及國家安全的外國投資。美國國會正在討論是否將CFIUS的許可權擴大,包括通過在美國和海外的合資企業併購美國科技企業。特朗普政府希望能夠進一步擴大審查範圍。CFIUS目前的審查範圍限於國家安全,希望範圍能夠擴大到經濟安全。

不僅美國,歐盟以德國為首也提出對來自中國國企在高科技、基建等領域的投資、併購進行審查。屠新泉分析,美國和歐洲希望藉此創造工具對中國進行威懾,儘管這種舉措本身就會增加對立和摩擦。

美國希望談判

3月23日,中國商務部條法司司長陳福利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方不會挑起貿易戰,但我們的準備也是全面而充分的,一旦利益受損,我們會堅決出手。」

但是,美國官員似乎不認為他們真的會挑起貿易戰。

在特朗普簽署備忘錄之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不認為懲罰性關稅會導致中美貿易戰。

「中國會報復,但是這沒啥大不了的。」羅斯認為600億美元只不過是中美經濟體量的一小部分,不會導致中國和美國陷入蕭條,不會導致全球貿易終結,只會促進中美之間的談判。「開始會你來我往幾槍,最終還是會回到談判桌上來達成協定。」

羅斯強調,美國只是要改變「不平等的待遇」。但是對於懲罰性關稅將會對美國經濟產生哪些影響,他避而不談,只是再次強調貿易逆差的危害。

市場對特朗普的舉動產生了恐慌情緒,導致道瓊斯指數下跌超過700點,標準普爾和納斯達克指數也表現不佳;科技、工業企業、基礎材料行業、醫療企業和銀行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羅伯特·佐利克認為,要理解特朗普政府的行為必須要把握住的一點是,特朗普、萊特希澤和羅斯長期以來認為,對於一個商人來說,貿易逆差是負的凈收益,意味著失敗。佐利克是美國前總統布希的貿易顧問,曾經擔任過世界銀行行長。

經濟學家曾經警告過,貿易不平衡不一定都是壞事,尤其是在一個像美國這樣消費驅動的經濟體,個人消費佔了GDP的70%。

《華盛頓觀察家報》報道,由美國最大的200家企業組成的「商業圓桌」組織認為,單方面施加懲罰性關稅或者其他限制措施,而沒有長期的推動中國改革的戰略,只會導致美國物價上漲,美國企業和產品失去競爭力,損害美國工人和消費者的利益。

他們建議,白宮採取更全面的戰略,和盟友一起清楚地列出中國的貿易壁壘,設定時間表要求中國破除,否則就採取行動。

美國確實在拉攏盟友。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康沃爾大學的中國專家Eswar Prasad認為,特朗普政府正在努力打造針對中國的統一戰線,而美國要成為貿易夥伴關係的空中樞紐。特朗普稱,美國將向WTO起訴中國在技術許可上偏向國內企業。特朗普政府高級官員說,希望盟友包括歐洲、日本等,聯合其他國家給中國施壓,支持美國在WTO等國際機構的提議。

在簽署針對中國的總統備忘錄的當天,特朗普宣布,對澳大利亞、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墨西哥、歐盟、韓國的鋼鐵和鋁製品的懲罰性關稅暫不徵收,等到5月1日再做決定。在此期間,美國將繼續和這些國家討論其他解決辦法。「在此聲明之外的國家,如果和美國有安全合作關係,美國也歡迎和他們尋求其他解決辦法。」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則表示擔憂:「我擔心很多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響應美國不合理不理性的論調,採取一點讓步,以為這樣就能獲得和平,但實際上特朗普只會得寸進尺、提出更多的要求。這就和二戰時對德國的綏靖政策一樣。」 斯蒂格利茨建議中國不要妥協。「特朗普就像一個運動場上的暴徒,我們不能讓他得逞。」

(編輯:孟慶偉 校對:顏京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營報 的精彩文章:

以詩言「志」說蔡京
無情!又一場顛覆來了,華為正式宣布!

TAG:中國經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