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能用的沙塵天「自救指南」,呼吸科醫生用這5招降低傷害
黃沙漫天,過客匆匆,這不是武俠電影中的場景,而是一場沙塵暴送來的「下馬威」。
3月27日起,我國西北、東北部分地區出現沙塵天氣。3月28日,沙塵範圍繼續擴大,中央氣象台持續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
據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數據顯示,28日早上7時,全市平均PM10(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達到1976微克/立方米,屬於嚴重污染的級別。在最早受到沙塵影響的昌平定陵等北部郊區,PM10濃度甚至達到了3000微克/立方米,出現「爆表」。
北京網友拍攝的沙塵暴
此次北方地區大範圍沙塵天氣影響面積約150萬平方公里,包括內蒙古中東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及東北地區,覆蓋範圍廣、影響時段集中、空氣污染程度重。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送你一份適用於沙塵暴天氣的「自救指南」,讓你的器官遠離沙塵暴侵害。
受訪專家
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彭應登
北京軍區總醫院急診科主任 周榮斌
北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 柯會星
沙塵暴是這樣傷害你的
沙塵天氣中有三種有害物質對人體傷害最大,即過敏物質、毒性物質和細菌。
沙塵天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增加,很容易進入人體呼吸道,引起各種不適及過敏癥狀。
尤其是直徑在0.5~5微米的微小顆粒可直接進入支氣管、細支氣管,最後沉降於肺泡,從而對肺組織產生強烈刺激,引起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等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在以上病變的基礎上,肺癌的發生率將明顯升高。
另外,這些顆粒物表面還會吸附多種有害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從而導致傳染病傳播的幾率大大增高。
這種天氣對眼睛、皮膚的危害也很直接,主要表現為流淚、乾眼症、皮膚乾燥等。
一般情況下,普通沙塵天氣時,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以塵土居多,其對健康的影響要弱於霧霾。
PM2.5與PM10有何區別
但如果沙塵天氣加劇,尤其是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濃度接近或達到1000微克/立方米,同期PM2.5濃度也會顯著升高。沙塵與霧霾污染疊加後,整體的複合污染對人體的傷害也會愈發嚴重。
沙塵暴天氣,必做5件事
1
使用加濕器
搞好室內衛生,保持空氣潔凈。市民可使用加濕器,增加室內空氣濕度,促使室內顆粒物沉降。
2
盡量避免戶外活動,做好防護
沙塵天氣易導致過敏、呼吸系統等疾病,沙塵天氣過去後的數日內(特別是第二天),仍要盡量避免戶外活動。
如果出門,要做好個人防護。最好戴防塵口罩,如N95型防顆粒物口罩。
此外,穿戴防塵手套、紗巾、防風眼鏡等,皮膚上塗護膚品,降低沙塵對皮膚、口鼻部的傷害。回家後及時清洗皮膚、眼睛、口腔和鼻腔殘留的塵土。
3
多補充水分
沙塵天氣乾燥,人會出現咽喉干癢、體內缺水等情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可增加體內的水分含量,補充丟失的水分。
4
避開危險設施
遠離建築物、行道樹、廣告牌、建築工地的圍欄,這些設施在大風天氣很容易被颳倒,行人要注意觀察,盡量避開。
5
乘坐公共交通
公眾出行時盡量乘坐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若開車,建議要降低車速,遠離大型貨車。
本期編輯:張原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田飛 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劉源隆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


※給腎不好的人畫一張像,符合6個特徵說明你危險了
※吃素的人也會得「三高」!素食:這個鍋我可不背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