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插架弆抄:起義之後(一)——一樁未曾披露的往事

插架弆抄:起義之後(一)——一樁未曾披露的往事

熟悉國共內戰史的人對於傅作義都不陌生。他在平津戰役中率部起義,為保全古都和避免戰火波及人民作出了貢獻。記得在影片《大決戰》中,有一段情節,是描述傅作義起義之後,謁見毛澤東,雙方杯酒言歡,盡釋前嫌,這是傅作義起義之後給一般人的印象。

這次會面的時間在1949年2月,傅作義、鄧寶珊與顏惠慶、邵力子、章士釗等前往西柏坡,22日和23日兩次與毛澤東會談,據說「傅作義聽著毛澤東對自己及所率原部隊人員的安排,心裡非常感動。這一番交談,使他受到極大的鼓勵,疑團頓釋,精神非常振奮」。

民國史學者鄧野在《傅作義在政治轉型過程中的雙重性》一文中卻指出了「不無戲劇性的一幕」,即在與毛澤東會面之後不久,1949年3月24日,傅作義致電楊慎五,「楊慎五可親送徐部長。請派王蔚梧乘機無論如何於明敬日先到綏,以便研究後日如何赴綏,萬勿遲誤,並須絕對秘密。」傅將其逃離北平的時間安排在26日,然而3月26日南京方面又收到傅作義來電:「楊慎五親轉徐部長……承派機來接,至深感佩。因毛來平,著陸場附近共軍較多,故此間機場已不能降落。以後另找好著陸場,再行請派」,「原來,就在三月二十五日,毛澤東率中共中央機關由西柏坡遷至北平,並於當日下午在北平西苑機場閱兵。這就是說,毛的忽然到來,並恰恰選擇在機場閱兵,無意中打斷了傅的逃離計劃」。鄧野文章中所引電報來自《徐永昌先生函電言論集》。

筆者在翻檢資料時發現了更有戲劇性的一幕。傅作義謀逃綏遠之事,當時除了傅蔣雙方,本應該只有天知地知,孰料消息不久就被中共所獲知。毛澤東1949年4月7日致電華北局,通報「現有這樣一種消息,傅作義擬在董其武協助下逃往綏遠」,「董並要求顧祝同派飛機至綏遠,為幫助傅作義逃跑之用等情」,

毛澤東要求華北局:「(一)令二局加強對傅作義與董其武兩方的電訊偵察;(二)加強對傅作義左右的偵察;(三)應向傅鄧其部下人員做工作加以分化以穩定傅鄧」。

第二天(4月8日),毛澤東致電聶(榮臻)薄(一波)趙(爾陸)、李克農並告林(彪)羅(榮桓)劉(亞樓),通報傅作義3月24日、25日給董其武、王景泰等的電報,「諜息:傅作義三月二十四日致董其武電稱:十二萬火急,據報綏台白天因無電,不能工作,誤事頗大。業經連電指示,仍未辦到。生死存亡,在此一舉,希親自檢點調整,務須時時注意聯絡,萬勿有誤。

又傅作義三月二十四日致歸綏王景泰電稱:親譯,極機密。此間已電徐部長,請派王蔚梧乘機,於今日四時,機場跑道作一夜必要起飛設備【筆者按:原文如此】,希預作準備。俟王到達後,可於有日早三四時起飛,天明到此降落。方向等須事先鬧好。著陸後,一轉(下缺五十八組)」。

又傅作義三月二十五日二十二時致歸綏王蔚梧電稱:三、二日內恐不能降落,但是我又不願著你多等,請你明日乘機先行返京【筆者按:指南京】,收容請代X周總司令意(下缺四組)。」

這些電報內容與徐永昌函電集中所記略同,其中「諜息」一詞為通報敵情時所常用,從電文中「(下缺五十八組)」、「(下缺四組)」等字樣,可證是中共通過技偵手段,破譯了傅作義給歸綏方面的電報所獲得的密息。

據曾在華北軍區二局工作的康立澤回憶,早在1947年底,華北二局即組織突擊破譯了傅系核心機密,故此傅作義自以為瞞天過海的密計,全暴露在中共眼底下。康立澤回憶錄中說:「傅作義、王蔚酲【按:即王蔚梧】、王景泰、董其武之間電報來往頻繁,我處進行全面監控,獲得10多份絕密電報。傅作義有企圖逃跑之心,他密囑親信『務將幹部帶回綏西,準備再起』。並為逃往綏遠作了周密布署。要求掌握北平機場情況,電台加強聯絡,『萬勿有失』。因『著陸機場有共軍,警戒甚嚴,不能降落』」。

毛澤東下令採取嚴密部署,令各有關機關(北平衛戍部隊、公安局、克農系統)提高警惕;確實控制機場,不許有未得許可之人乘機來去,機場要專門的部隊及負責人專司其事;將北平兩個機場封閉一個留下一個,封閉之機場(南苑)也應派部隊看守執行封閉任務;立即撤銷改編傅作義自己的守衛部隊,派我們的可靠部隊給他守衛(加以訓練);布置內線;由聶薄派定專人與傅鄧聯繫以安其心等措施,以防傅作義逃跑。

由這件事可見歷史進程的複雜性。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軍數次起義多在軍事壓力下所造成,中共方面大多報以保留編製的優待方式,但結果卻不佳。雙方在決死鬥爭之時,對於偃甲釋兵者應如何處理,是個難題。起義將領的一般思想狀態以猶疑動搖居多,僅靠政策感召是不夠的。至解放戰爭後期,毛澤東提出「天津」、「北平」、「綏遠」等起義方式,對於如何應對起義將領和軍隊,手段已經非常圓熟。傅作義的一時動搖,不足以撼動大局。至當年8月,毛澤東慨然允許傅作義赴綏遠主持起義,傅作義也不敷所望,圓滿達成任務,這可以看做中共統戰政策的一大勝利。

本文所引的毛澤東電文,來自東北野戰軍所編的《四野重要文電》(第二卷),電文後注有「毛主席擬稿」字樣,此前未見發表,曾與某治國民黨軍史的朋友言及之,亦詫為聞所未聞。此等史實,數十百年後多半歸於堙沒,抄錄於此,亦無非師趙甌北「邀客尋花消日永,呼僮說鬼遣宵長」之遺意耳。一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洗戟閑談 的精彩文章:

隱秘史事:一份長期被誤讀的電報

TAG:洗戟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