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冷戰」會否再次爆發?今日的俄羅斯已不是昨天的蘇聯

「冷戰」會否再次爆發?今日的俄羅斯已不是昨天的蘇聯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西方近來展現的團結一致立場加劇了俄羅斯與西方的衝突。26日,美國及其盟國驅逐了多名俄羅斯外交官,意在對俄羅斯涉嫌在英國使用神經毒劑毒害俄羅斯前間諜作出回應。

這是自冷戰時期即西方與前蘇聯關係最為嚴峻的時期以來規模最大的外交官驅逐行動。目前,人們擔心俄羅斯與西方之間或將發生嚴重的外交危機,關係跌至冰點,甚至有人懷疑將再次爆發冷戰。

何為冷戰?

「冷戰」指1945年至1989年間,美國與蘇聯之間相互對峙的緊張局面。為避免大規模核戰爭爆發,雙方均未直接使用武力。

而歷史學家認為,冷戰是兩種互相對立的社會制度的較量,即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代表的資本主義陣營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較量。

雙方對於如何治理國家有著截然不同的理念,並且均認為本陣營理念具有優越性。雙方均認為對方陣營意圖稱霸世界,這是造成緊張局勢的原因之一。

冷戰是如何爆發的?

冷戰爆發並沒有單一的標誌性事件,但歷史學家通常將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視為關鍵的時間節點。

這是因為,二戰期間,美國與蘇聯曾組成同盟抵抗納粹德國,但這種合作關係隨著德國的戰敗停止。

二戰結束以後,歐洲分立成兩個陣營,兩極格局形成。

對於戰後世界秩序的安排以及歐洲的勢力劃分問題,美蘇兩大陣營產生了強烈分歧。為了爭奪世界霸權,雙方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展開鬥爭,關係也跌至冰點。

冷戰期間發生了什麼?

兩大陣營各自形成軍事集團。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則與包括波蘭、匈牙利在內的東歐國家組建了華沙條約組織。

最重要的是,出於對對方軍事實力的恐懼,雙方開展了軍備競賽。

到上世紀60年代時,美蘇兩國均能發射高速洲際核彈。60年代末,雙方均建立了防禦性的反彈道導彈系統。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後,核戰爭險些爆發。

美蘇兩大陣營的對抗通常通過代理人戰爭進行。

利物浦約翰莫爾斯大學美國歷史講師馬爾科姆·克雷格說:「冷戰實際上並不『冷』。」

「代理人戰爭中的死亡人數達到了數百萬之多。對於柬埔寨、剛果、衣索比亞、索馬利亞以及其他許多國家來說,冷戰實際上是熱戰。」

當前俄羅斯與西方的緊張態勢,與冷戰時期相比有何特點?

首先,此次俄羅斯外交官驅逐行動與冷戰時期有一些共同點。

比如說,1986年,美蘇兩國針鋒相對,互相驅逐對方外交官,這些行動持續了好幾個星期。當時的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驅逐了80名蘇聯外交官,其中5名被懷疑進行了間諜活動。

此次的前俄羅斯間諜被毒殺事件也讓人聯想起前蘇聯在冷戰時期的相關行為。

報道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國際關係榮譽教授邁克爾·考克斯表示:「蘇聯的確曾嘗試在國外殺死自己不喜歡的人物,所以俄羅斯這樣的做法並不新奇。」

馬爾科姆·克雷格說:「現在引起轟動的各種手段,包括暗殺等,其歷史要比冷戰時期久遠得多。而因為這些手段的出現,就認為馬上要出現新一輪冷戰,這是有些偏頗的。」

那麼我們應該過於擔心嗎?「現在依然存在核武器,核威懾的作用依然很大。而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經濟聯繫也不容小覷。生活在西方的俄羅斯人也不少,」邁克爾·考克斯表示。

此外,前蘇聯和當代俄羅斯之間存在本質區別,因此,當前局面並不及當時嚴峻。

根據馬爾科姆·克雷格的觀點,俄羅斯不是蘇聯,所處的國際位置也大有不同。現在的俄羅斯更加緊密地參與全球經濟體系,更容易受到經濟壓力的影響。

邁克爾·考克斯警告說,現階段的態勢發展不可預料。「冷戰時期,至少到1989年為止,兩大陣營能夠各據一方,相互遏制,各有其的勢力範圍。但那時的軍事分界線到現在已經完全消失了。」(編譯/符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視頻 的精彩文章:

奧巴馬要換「空軍一號」 特朗普:不用,換個1.5億的冰箱就好
波多黎各大量難民湧入佛羅里達避難導致資源危機

TAG:參考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