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問:那是你自己嗎,心迷失?
最新
03-29
心迷失的根源在於對身體的執著。人的很多煩惱、心結,其根源都是自己。
眾生業力不同,眼中的世界自然也不同。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反求諸己」這四個字就是懺悔。
懺悔自己內心的不足,懺悔自己內在的極限,懺悔自己心中的狹隘。你這樣去想,那麼所碰到的問題就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自己內在的問題。
在人生中,無論碰到什麼問題,都是我們自己的「心」感召的結果,是我們的「心」給自己造下的「境」。
你有什麼樣的心,就有什麼樣的適應心的生存環境,依報隨著正報轉,「正依不二」。
因此,無論碰到什麼,最關鍵的就是覺察自己,修鍊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我們要做一件事,就要按一定的規律去辦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樣才能達到目的。「
有所不為」就是持戒。
你要有所成就就要有所捨棄,捨棄便是持戒。
持戒是保護我們法身慧命的一種方法。持戒本來是不難的。我們之所以覺得難,乃因為沒有一個更重要的理想去成就自己。
人,最難戰勝的是自己的慾望,貪婪,執著。倘若不能臣服自己的心,就會不斷地被外境所干擾,久而久之便迷失掉自己。
當我們選擇一樣東西時,我們一定要反覆問自己,這個真的是我想要的嗎?為了面子,為了虛榮心活著,那是你自己嗎?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是為自己的心活著,可惜的是,很多人到老了才明白這一點。
更多關注妙用堂公眾號


TAG:妙用堂大悲咒水晶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