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指的可不是戰友情,有理有據地給你反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意思是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出自《國風·邶風·擊鼓》,是詩經中一篇典型的戰爭詩。
很多人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理解為戰友情,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戰友情」是近些年才流行的,但它恰恰是最古老的說法。不過這個說法早就被後人駁斥了,如今又有人翻出來,還自鳴得意地以為是多大的創穫。本來被後人修正的說法很多,大家也都接受了,為什麼偏偏「戰友說」即使被否定了還是那麼受歡迎呢?可能是不通詩意吧!為了了解更透徹,全詩摘錄如下:
國風·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之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我們今天所能接觸的《詩經》是由漢代毛亨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屬於古文經。本來漢代研究《詩經》的除了毛詩還有三家,即魯人申培公傳的魯詩,齊人轅固生傳的齊詩,燕人韓嬰傳的韓詩,這三家都是今文學派,在西漢時並立學官。相比之下,毛詩只是流行民間的私學。但自東漢經學大師鄭玄為之作箋後,毛詩大行,三家詩反而日漸湮沒以至亡佚。
雖然毛詩的地位很高,但是裡面錯誤也不少,而《毛詩正義》的爭議尤其多。毛亨、鄭玄當然是一等一的經學大師,但是他們心裡橫亘著「詩教」說,《詩經》明明罵人極狠,「罵人」、「罵夫」、「罵父」、「罵國」、「罵皇后」、「罵天」、「朋友相罵」、「兄弟九族相罵」,他們卻非說《詩經》溫柔敦厚。毛亨、鄭玄還動不動把愛情詩說成是諷喻詩,對詩義的誤解、曲解比比皆是。
對於「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指的是戰友情的說法就出自《毛詩正義》,可是除了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好像沒人支持這個說法,駁斥此說最有理有據的當屬錢鍾書先生《管錐編》。
《擊鼓》的前三章沒有爭議,爭議在於最後兩章。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之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毛傳解釋為「偕,俱也」而鄭箋解釋為「執其手,與之約誓示信也。言俱老者,俱免於難也」。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毛亨鄭玄並不認為「與之偕老」是白頭到老永不分離的意思,「偕老」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為了表達中途不會死亡而已。
最早提出「夫妻說」的是曹魏王肅。他認為「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言國人室家之志,欲相與從;生死契闊,勤苦而不相離,相與成男女之數,相扶持以俱老。」把這句詩看成是從軍者與妻子訣別之詞。後來這個解釋逐漸被認可,錢鍾書先生在《管錐編》加以推演,」死生「此章溯成婚之時,同室同穴,盟言在耳。然而生離死別,道遠年深,行者不保歸其家,居者未必安於室,盟誓旦旦,或且如鏤空畫水,也認為此說正確。


※風風火火過元宵,但是別忙著吃圓子,元宵習俗知多少
※「百無一用是書生」上一句?盤點流傳千年的經典名句!
TAG:惟雍談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