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二十四名將的征程之四

三國二十四名將的征程之四

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綉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魏延(三國時期蜀漢將領)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深受劉備器重。

建安十六年(211年),魏延隨劉備入蜀助劉璋抵禦張魯。第二年劉備與劉璋反目,在平定蜀地的戰爭中黃忠、魏延等分統軍隊平定廣漢郡,立有戰功,遷升為牙門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於沔陽自稱漢中王,並定治所於成都,力排眾議不用張飛卻意外的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全軍上下聽聞此事一片震驚。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魏延進封為鎮北將軍。

建興元年(223年)四月,劉備去世,五月,太子劉禪登基,魏延被封為都亭侯。

建興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軍進攻漢中,其中兩路因大雨退還,此時魏延率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魏延率領軍隊行至陽溪一帶,遇到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兩軍會戰,魏延大破費瑤和郭淮。獲得大勝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

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與司馬懿對峙。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獲甲首三千級,司馬懿還保營。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為前鋒,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從命,就隨他的便(諸葛亮並未命馬岱斬殺魏延)。同年八月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

大軍隨長史參軍楊儀退往漢中,魏延反對認為應該由他領軍繼續北伐,於是趕在楊儀之前燒絕閣道,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魏延先佔據南谷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禦魏延。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公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不聽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於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么?」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諸葛亮在世時愛惜楊儀的才幹,又藉助魏延的驍勇,但魏延、楊儀皆是性情孤傲之人,關係緊張,諸葛亮常恨二人不能很好相處。在諸葛亮病逝的敏感時期,蜀漢集團兩個實權人物因私廢公發生火併,殺死魏延的是它的性格,給他致命一擊的是楊儀。

張綉(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

張綉(?—207年),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驃騎將軍張濟是其叔父

邊章、韓遂在涼州作亂之時,金城的麹勝襲殺祖厲長劉雋。張綉當時為縣吏,刺殺了麹勝,本郡的人都認為他很講義氣,於是張綉招合少年,成為本地豪傑。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呂布所殺,張濟與李傕、郭汜等人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張綉跟隨張濟,以軍功升至建忠將軍,封宣威侯。

建安元年(196年),張濟因軍中缺糧,自關中引兵入荊州界,與劉表交戰,攻穰城,中流矢而死。張綉接管了他的部隊,收兵退出穰城。劉表派人招誘張濟的余部,安排張綉屯兵於宛城,張綉成為劉表在北方的藩屬勢力,替他抵禦外敵。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部隊到達淯水,張綉率眾投降。曹操納了張濟的遺孀鄒夫人,張綉因此懷恨曹操。曹操聽說張綉不高興,就秘密準備殺掉張綉。結果計劃泄漏,張綉偷襲曹操,曹操戰敗,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將典韋戰死。張綉引兵追擊,被曹操擊退,於是張綉退回防守穰城,再次與劉表聯盟。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張綉,包圍張綉據守的穰城。不久,曹操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從穰城撤退。張綉率兵尾隨追擊,劉表也派荊州軍佔據安眾,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綉夾擊曹軍,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綉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追必敗。」張綉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賈詡這時又對張綉說:「趕快再追,一定會獲勝。」張綉說:「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為何要再追?」賈詡說:「形勢已經起了變化,趕快去追准能獲利。」張綉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

得勝後,張綉問賈詡請教是怎麼回事,賈詡解釋說:「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罷了。將軍雖然擅長用兵,但絕非曹公敵手。曹軍雖然剛撤,但曹公必然親自殿後,我們的追兵雖精,但將領比不過他們,他們的士兵還很有士氣,所以我知道將軍你必敗。曹操之所以還未儘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後方出了事,所以擊破將軍的追兵後,一定會全力撤退,留別人斷後,他留的將領雖厲害,卻比不上將軍,所以我知道將軍用敗兵也能取勝。」張綉大為佩服。

建安四年(199年),張綉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向曹操投降。張綉到達後,曹操牽著張繡的手,一起參加宴會,為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並封張綉為揚武將軍。

建安五年(200年),張綉參加了官渡之戰,力戰有功,升為破羌將軍。

建安十年(205年),張綉跟隨曹操在南皮擊破袁譚,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戶,當時天下戶口劇減,十戶才留下一戶,將領中封邑沒有達到1000戶的,唯獨張綉特別多。

建安十二年(207年),張綉跟隨曹操去柳城征討烏桓,還沒有到達就死了,被謚為定侯,兒子張泉繼嗣。可是後來卻卷進了魏諷的謀反事件,被視為同黨誅戮。

張濟(?—196年),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東南)人。東漢末年割據軍閥之一。原為董卓部將,董卓被誅殺後,張濟與李傕一同率軍攻破長安,任中郎將。不久,升任鎮東將軍,封平陽侯,出屯弘農。

獻帝東遷時,張濟升任驃騎將軍,率軍護衛獻帝,後來因與董承等人有矛盾,便與李傕、郭汜一同追趕獻帝。建安元年(196年),張濟因軍隊缺糧而進攻穰城,中流矢而死。死後,其侄張綉接管張濟部隊,與劉表聯合,屯於宛城。

顏良(東漢末年將領)

顏良(?-200年),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漢末年河北軍閥袁紹部將,以勇而聞名。孔融以顏良、文丑作為袁紹軍隊的武將代表勸諫曹操小心他們。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精卒十萬,準備攻許(今河南許昌)。建安五年(200年),兵進黎陽(今河南浚縣),遣顏良攻白馬(今河南滑縣)。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倉猝逆戰,被關羽擊斬。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曹操於官渡交戰。開戰時,沮授勸諫袁紹:「顏良性急不可單獨任用。」但是袁紹仍以顏良進攻單獨守護白馬的曹將劉延。

面對這個形勢,曹操的謀士荀攸建議,率軍先佯裝在延津(今河南汲縣東)渡河,做出襲擊袁軍後方的姿態,誘使袁紹分兵延津。然後,輕兵急進,奔襲白馬,攻其不備。曹操依行其計,袁紹果然分兵向西,挺進延津。曹操趁機引兵向白馬疾進,及距白馬十餘里時,顏良大為震驚,倉促迎戰。曹操派將軍張遼和關羽為先鋒率先進擊,關羽躍馬陣前,望見顏良麾蓋(大將所乘戎車,設幢麾、張蓋),直衝過去,在萬眾之中刺死顏良,斬其首級而歸。曹操揮令大軍衝殺,袁軍大敗潰散,白馬之圍遂解。

文丑(東漢末年將領)

文丑(?-200年),東漢末年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大將。建安五年(200年),袁紹命文丑率軍於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誘敵之計大破文丑一軍,文丑於此戰中喪生。

白馬之戰後,曹操退出白馬將戰線後移,故意將轉移物資的車隊為袁紹所部見到,引得劉備、文丑領五、六千軍馬來搶奪,當袁紹的騎兵越來越多並分散開來劫掠物資。這時曹操讓軍士上馬,曹操手下不足600的所有軍士跳上馬衝擊袁軍。袁紹軍戰敗,堂堂一代名將竟死於亂軍之中。(非關羽所殺)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歷史攻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攻略 的精彩文章:

中國十大古典情詩,七夕情人必備
四大名著開篇詞和結尾詩,從中你看到了什麼

TAG:歷史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