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藥劑學:左歸丸

中醫藥劑學:左歸丸

左歸丸

左歸丸,滋腎補陰。用於真陰不足,腰酸膝軟,盜汗,神疲口燥。

來源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

大懷熟地240克 山藥120克(炒)枸杞子120克 山茱萸肉120克 川牛膝120克(酒洗,蒸熟)菟絲子120克(制)鹿膠120克(敲碎,炒珠)龜膠120克(切碎,炒珠)

用法

上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餘丸(9克),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

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辨證要點

頭目眩暈,腰酸肢軟,舌光少苔,脈細

病機

真陰不足,虛熱內擾。

主治

真陰不足證。自汗盜汗,頭暈眼花,耳聾失眠,口燥舌干,腰酸腿軟,遺精滑泄,舌紅少苔,脈細

加減

如真陰失守,虛火炎上,骨蒸潮熱,手足心熱者,宜用純陰至靜之劑,本方去枸杞子、鹿角膠,加女貞子90克、麥冬90克以養陰清熱;如大便燥結,去菟絲子,加肉蓯蓉90克以潤腸通便;若汗出多者,加黃芪,浮小麥以益氣固表。

附方

左歸飲

附註

本方為治療真陰不足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頭目眩暈,腰酸腿軟,舌光少苔,脈細為辨證要點。

方論

方用熟地之補腎為君;山藥之補脾,山茱之補肝為臣;配以枸杞補精,川膝補血,菟絲補腎中之氣,鹿膠,龜膠補督任之元。雖曰左歸,其實三陰並補,水火交濟之方也。(《醫學舉要》)

方解

本方證為真陰不足,精髓虧損所致。腎藏精,主骨生髓,腎陰虧損,精髓不充,封藏失職,故頭暈目眩、腰酸腿軟、遺精滑泄;陰虛則陽亢,迫津外泄,故自汗盜汗;陰虛則津不上承,故口燥舌干、舌紅少苔;脈細為真陰不足之象。治宜壯水之主,培補真陰。方中重用熟地滋腎填精,大補真陰,為君葯。山茱萸養肝滋腎,澀精斂汗;山藥補脾益陰,滋腎固精;枸杞補腎益精,養肝明目;龜、鹿二膠,為血肉有情之品,峻補精髓,龜板膠偏於補陰,鹿角膠偏於補陽,在補陰之中配伍補陽葯,取「陽中求陰」之義,均為臣葯。菟絲子、川牛膝益肝腎,強腰膝,健筋骨,俱為佐葯。諸葯合用,共奏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之效。 左歸丸是張介賓由六味地黃丸化裁而成。他認為:「補陰不利水,利水不補陰,而補陰之法不宜滲」(《景岳全書·新方八陣》),故去「三瀉」(澤瀉、茯苓、丹皮),加入枸杞、龜板膠、牛膝加強滋補腎陰之力;又加入鹿角膠、菟絲子溫潤之品補陽益陰,陽中求陰,即張介賓所謂:「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景岳全書·新方八略》)之義。本方純補無瀉、陽中求陰是其配伍特點。

化裁

若真陰不足,虛火上炎,去枸杞子、鹿角膠,加女貞子、麥門冬以養陰清熱;火爍肺金,乾咳少痰,加百合以潤肺止咳;夜熱骨蒸,加地骨皮以清熱除蒸;小便不利、不清,加茯苓以利水滲濕;大便燥結,去菟絲子,加肉蓯蓉以潤腸通便;兼氣虛者可加人蔘以補氣。

加減法

1.如果虛火上炎,則去鹿角膠,加入麥冬12克 女貞子10克

2.如果肺熱咳嗽,則加入百合18克 桑白皮10克

3.如果夜晚骨蒸發熱,則要加入地骨皮15克 白薇10克

4.如果血虛,則加當歸15克

5.如果氣虛,則加人蔘12克

加減法

左歸丸與六味地黃丸均為滋陰補腎之劑,但立法和主治均有不同。六味地黃丸以補腎陰為主,寓瀉於補,補力平和,適用於腎虛不著而兼內熱之證;左歸丸純甘壯水,補而無瀉,補力較峻,適用於真陰不足,精髓虧損之證。故《王旭高醫書六種·醫方證治彙編歌訣》中說:「左歸是育陰以涵陽,不是壯水以制火。」

左歸丸與左歸飲均為純補之劑,同治腎陰不足之證。然左歸飲皆以純甘壯水之品滋陰填精,補力較緩,故用飲以取其急治,適宜於腎陰不足較輕之證;左歸丸則在滋陰之中又配以血肉有情之味及助陽之品,補力較峻,常用於腎陰虧損較重者,意在以丸劑緩圖之。

現代運用與研究

本方主要用於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病,老年性痴呆,慢性腎炎,腰肌勞損,不孕症等辯證屬真陰虧損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醫易同源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那些滄海遺珠!

TAG:北京醫易同源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