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定式八掌發揮

定式八掌發揮

身法要領:含胸拔背,溜臀下腰,沉肩墜肘,扣膝抿襠,平起平落,行走如坐轎,全身放鬆。

(李師文章指出:抿襠不要架襠,練重不如練輕,練輕不如練空。抿襠,兩腿中間可以插入一扁掌)

雙踏掌:雙臂內旋,指分掌凹,中指相對,掌心向下,置於臍前。

平托掌:兩臂身體兩側托起,兩臂夾角約150度,肘垂,腕頂,掌心向上,兩掌與地面平行。有鑽攢開合沉托之意。掌,高不過耳,低不過肩。

陰陽掌:兩臂彎曲於身體前後,前手掌心向前,掌指和對側肩對齊,後手掌掌心向後,外勞宮穴映照對側腰眼。前手小指側在上,後手小指側在下。

指天劃地掌:內側臂內旋,從耳旁向上鑽出,掌心斜向外後方,外臂下插於內側手的胯下,臂外旋,掌指向下,掌心向圈內。

托槍掌:圈內之手臂肘垂腕頂,掌心向上,手指向圓心;外手臂上架於額上,掌心向上,掌指指向圓心。(有人掌心向下,掌指指向內側腕的,叫抱月掌)

勾手掌:拇指輕觸於食指指甲後指腹指橫紋處,食指向掌心,腕關節處勾曲,中指,無名指,小指內屈附於掌心。前臂指尖向上,臂略屈前伸,與肩平;後臂斜向下置於身後,指尖向上。

雙撞掌:雙臂置於胸前,兩手虎口相對,掌心向外(逐漸轉身,向圓心),兩臂肘下垂,兩臂呈半圓形。

托天掌:兩臂向頭頂上方托起,掌心向天,掌指相對,兩臂內旋,兩臂略屈,不失沉肩墜肘的要求。

八大式的初始順序是:雙踏掌,平托掌,陰陽掌,指天劃地掌,托槍掌,勾手掌,雙撞掌,托天掌。

此八式,為四正四隅,四正在頭尾,四隅在中間。

另外有人把架掌作為定式八掌之一的,還有人把垂手掌作為定勢八掌之一的。

架掌,就是一手前伸指向圓心,一手護於胸前,前手虎口與口持平對齊,後手虎口對前伸之肘部,後手肘部對準心口部。

八掌左右之基本換式

雙踏掌:扣步轉身換式,雙手可以不變,或者雙掌上翻變陽掌而後仍然是雙手下榻。

平托掌:由雙踏掌始,雙掌內翻變成掌心朝上之陽掌,兩手從脅下向身後劃弧後下插,然後自雙胯向身前上撩,低於自己之劍突,兩掌呈立掌,掌背相對,掌隨之外翻,掌心向前,兩掌拇指相併,隨之掌心向上,兩腕相併上托,兩腕沿掌根碾轉成掌心向上,兩手小魚際,小指相併,然後兩臂向兩側分開成平托掌。左右換式相同。

陰陽掌:本掌換式,老師開始所教,乃是三削掌,但是老師後來建議我可以外扣步片旋掌加前蓋後撐掌換式法。外腳內扣成丁步,同時對側手陽掌向扣腳側平削,與肩平;對側腳擺步,同時扣步側掌臂向擺步方向陽掌平削,與肩平,同時,對側手經脅肋向身後穿插;扣步側腳腿向前上步平蹚,同時對側手臂由身後經身側弧形向前平掄削,然後由陽掌變陰掌,再變側立掌,小指在上,拇指在下,掌心向前,掌指向內,向前平推;同時此前向前平削之掌向內劃弧,經脅肋向身後穿插,然後變立掌,小指向下,拇指向上,向後下平推。定式後,兩掌成陰陽掌,走圈。

指天劃地掌:外腳向圈內方向扣步,內側手經脅肋向脊背,然後向轉身擺步之下肢背側下勢穿掌,隨之身體重心向擺步之腿腳轉移,同時扣步側上肢經腹前向對側上肢下穿走,隨身體由下伏位,漸直立而後,扣步側上肢(變成前掌)穿挑此前下插之擺步側掌臂,向內擰旋向上穿插,對側掌由上向下穿插,落於圈內側之胯外,掌心向圈內,掌指向下,成指天劃地勢。

托槍掌:接指天劃地掌。外腳扣步,上穿之掌內旋架於額前,下插之掌上提內旋,向上斜穿,隨擺步轉身,指向圈內,成托槍掌勢。

勾手掌:接托槍掌。外腳向圈內方向扣步,另一腳轉身時擺步,兩手變勾手落於兩脅前下方,勾尖朝內相對,並向兩側撩打,然後隨扣腳上步前蹚,內側手向前上撩與肩平,勾尖向下,屈腕,另一側勾手向後鉤掛撩打,然後兩手外翻,兩手勾尖前後相向而對,利用腰胯抖動兩臂,向兩臂外側彈打,隨之內側臂外旋,勾尖朝上,外側手內旋,勾尖朝下,成勾手掌定式,沿圈走步。

雙撞掌:接勾手掌。扣步向圈內,並轉身擺步。同時雙手變掌,虎口相對於胸前,內側手變成外側手,約與肩平,外側手變內側手,於胃脘部,兩掌上下斜對,掌心斜下朝身體前下方。隨之扣步腳前蹚,內側掌上抬,外側掌下榻,兩掌虎口相對,兩掌心向圈內前下方,然後兩掌持平,成雙撞掌定式,走圈。

托天掌:接雙撞掌。扣步轉身擺步,雙掌向腹前下按,隨之兩掌內翻成陽掌上提至兩乳水平,然後兩掌內翻下按至臍部水平,兩掌外翻成陽掌上舉於頭頂,成托天掌定式,走圈。

左右換式扣步擺步轉身,雙掌向身體兩側拍擊,兩掌變虎爪,雙腕一手向上鉤挽,配合身法擰轉,然後雙掌向兩側立掌塌擊,然後兩掌掌指相對於臍下,掌心向上,隨之內翻下榻,然後外翻上舉於頭頂,走圈。

八卦掌原理

八卦掌定式八掌是董祖師親傳之八式,首尾對稱(有雙踏就有雙撐;有平托之兩臂外分就有雙撞之內合;有陰陽掌之前後纏身就有指天劃地之上下穿插;有托槍掌之擰旋之鑽挫斜橫就有勾手掌之內勾之鉤挽點彈),擬之卦象,恰為先天八卦橫圖的逆順序,從雙踏掌練起,為歸藏卦首坤之意。先天八卦圓圖扭轉了橫圖。

根據自己的煉功體會以及孫祿堂先生的《八卦拳學》中後天卦向先天卦變的啟示,把這八大式的順序看作先天八卦的逆順序,即為坤艮坎巽震離兌乾,當雙踏掌(坤)正反走圈完成後,換成指天畫地掌(巽),指天畫地掌左右走轉結束後,換雙撞掌(兌),雙撞掌左右走圈結束後,換成陰陽掌(坎),陰陽掌走圈結束後,又恢復成雙踏掌(坤);然後向後天八卦的艮位轉化,可以換成平托掌(艮),平托掌左右走圈結束後,換成托槍掌(震),托槍掌左右走圈結束後,換成勾手掌(離),勾手掌左右走圈結束後,換成托天掌(乾),托天掌轉圈結束後,仍然換成平托掌(艮)。如此,八卦統歸於乾坤兩卦,符合有天地,然後有萬物的道理。納卦的原則是根據八卦的基本性質: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附麗,附著);艮,止也;兌,說也(巽者入也,兌應該是出的表意)。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左右式都練後才能換式,否則先天後天的意思就不分明了!

在練完四卦的後天向先天卦轉化後,最終還原到開始的掌法,然後以後天卦的立場,向後天卦的對面卦位轉換,這樣就進入後面四卦的轉換練習了,當結束後面四卦的循環,回到後四卦初始的掌法時,再以後天卦的卦位,向對面卦位變化,恢復到起初練習的第一掌,也就是徹底歸元到剛開始上場練習的最初的一掌。

李師文章指出,八式純熟後,宜前後任意穿插練習,陰變陽,陽變陰。孫公祿堂在《八卦拳學》中指出,八卦掌要有後天變先天的逆順之意。

不才愚鈍,數十年懵洞,今春高熱而後牛皮癬泛發,窮途之餘,不得不求之於恩師所授八卦掌,禍福相倚,竟然探知掌變和卦變之規律,以至於洶洶之牛皮癬得以控制。

任意一掌均可使之由後天向先天位置之卦變,比如坤變巽,巽變兌,兌變坎,坎變坤,反覆循環;乾變艮,艮變震,震變離,離變乾。由此看出,八卦只有兩卦,即乾坤父母卦,完全符合卦理。此後更可以以單換掌為兩儀掌,而後以垂手掌收尾歸於無極。

心有所動,隨手出掌,隨勢而變,一動皆合陰陽之理,如《曹氏八卦掌譜》中所云「稱手」。

八卦的卦象是站在太極圖的位置向外周看的而且是按照傳統的坐標,即是黃帝坐明堂,面南而立,不是現代地圖的方位模式。

起式:足跟相併,大拇趾分開,相距大約本人一橫拳,似立正姿勢,兩手從身體兩側上抬,兩臂夾角約150度,上至頭頂,覆掌,掌指相對,徐徐下落至腹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展功夫文化 的精彩文章:

崆峒武術中之養生動功

TAG:發展功夫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