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濤教授醫案精選Ⅱ—脂肪肝案
患者魏某,女,63歲,漢,鄭州市人,藥物過敏史:無。2016年4月12日初診。主訴:間斷脅肋部脹滿不適半年。患者近半年無明顯誘因出現雙側脅肋部脹滿不適,平素口黏,口唇發紺,稍食不適即自覺燒心。曾查心電圖示:ST段改變,查肝膽脾胰彩超示:輕度脂肪肝。為求系統診治,隨來就診。納眠差,二便可。舌質暗紅,苔薄白,脈沉細。既往史:否認其他病史。血壓:142/76mmHg。
中醫診斷:脅痛中醫證型:肝氣鬱結
處方:柴胡12g炒枳殼12g炒白芍15g黃 芩15g
桔 梗15g 竹 茹30g煅瓦楞30g海螵蛸20g
生牡蠣30g 陳 皮20g制香附12g郁 金24g
芡 實60g 三七花20g炒麥芽30g甘 草6g
梔子10g
7劑,水煎服,日一劑,分兩次溫服。
用法:10g 3次/日口服
2016年04月22日複診:患者訴服藥後口黏癥狀基本消失,脅肋部脹滿不適稍有減輕,偶有腹痛,納可,眠差,二便可。血壓:132/84mmHg,舌質紅,苔薄黃,脈沉細。
處理:04月12號湯藥加元胡20g、烏葯15g、炒訶子20g,去梔子。7劑,水煎服,日一劑,分兩次溫服。
按語:依據患者癥狀及舌質脈象,可歸屬「脅痛」範疇。四診合參,辨為肝氣鬱結證。治療脅痛宜疏肝柔肝並舉,以防辛燥劫陰之弊。脅痛之病機以肝經氣鬱,肝失條達為先,故疏肝解郁,理氣止痛是治療脅痛的基本大法。然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治療之時宜柔肝而不宜伐肝。方中柴胡入肝膽經,升發陽氣,疏肝解郁,透邪外出為君葯;炒白芍斂陰養血柔肝,與柴胡合用,以斂陰和陽,條大肝氣,且可使柴胡升散而無耗陰傷血之弊。炒枳殼理氣解郁,與柴胡為伍,一升一降,加強疏暢氣機之功;黃芩、梔子入少陽經,清瀉肝火;桔梗宣開肺氣;煅瓦楞、海螵蛸制酸;生牡蠣軟堅散結;陳皮製香附為輕靈之品,理氣養血柔肝;鬱金、三七花活血化瘀;芡實、炒麥芽健脾和胃;甘草調和諸葯。


※「脂肪肝,千萬別不當回事兒!」
※脂肪肝睡前忌三件事 做了讓病情加重
TAG:脂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