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護得一個月平安的「春龍節」

護得一個月平安的「春龍節」

今日是二月初二,又叫做「龍抬頭」、「春耕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春龍節」。從此。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而在星象中,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晚上,二十八星宿中的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角宿,代表龍角,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大約一個鐘頭後,亢宿,即龍的咽喉,升至地平線以上,接近子夜時分,氐宿,即龍爪也出現了。這就是「龍抬頭」的過程。之後,每天的「龍抬頭」日期,均約提前一點,經過一個多月時間,整個「龍頭」就「抬」起來了。這也是「龍抬頭」的由來。

「春龍節」的歷史悠久,相傳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而這一天,各地有不同的風俗,不過一般都是吃水餃、不拿針線還有吃炒豆。

我們國家不同的節日吃一些特定的東西,都會有一個傳說故事,就如大家比較熟悉的「端午節吃粽子」,「春龍節」吃炒豆也不例外。

說是女皇武則天登上了皇帝位,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見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見大地乾旱,餓殍遍野,心有不忍,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日。」人們感念龍王的恩情,為了救出龍王,到處尋找能開花的金豆。一直到了次年農曆二月初二,不知哪裡來了一個老媽媽,在沿街吆喝:「賣金豆子」,人們很納悶,於是買了一些回家,打開後一看是黃豆,把這些黃豆放在鍋里一炒,黃豆噼里啪啦地開了花,人民一想這不正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炒黃豆,並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從此,民間形成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就炒黃豆吃。

民間有一句話:「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到了二月初二才可以開始理髮,於是男子在臘月年底將頭髮剪得非常短,以便於能堅持一個月。標題我們說的「護得一個月的平安的『春龍節』」,也是和這個傳統有關。

其實這種禁忌的起源,本與舅舅的性命毫不相關。清朝初期,滿清統治者為了穩定漢族臣子的人心,發布過一道詔書「文臣衣冠暫從明制」。但隨著李自成潰敗,南明王朝消亡,攝政王多爾袞代七歲的小皇帝順治頒發了《剃髮詔書》。

幾乎是一夜之間,全國的剃頭條子上都掛上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警示詔書。剃頭師傅的剃頭挑子上,有一頭還高高豎著根木棒,剃頭時掛上面鏡子供顧客使用,走街串巷時就是懸掛「剃頭詔書」的旗杆。

歷史上清朝的法式並不是清宮劇中所演的,前半部分剃掉,後半部分編成辮子的「陰陽頭」,而是一種叫做「金錢鼠尾」的髮式,就是頭髮其他部分全部剃光,只在後腦勺部位留一部分頭髮,編成辮子,辮子要能穿過銅錢中間的方孔,髮辮比手指還細,就像老鼠尾巴。一直到了清朝後期才慢慢出現電視上演的「陰陽頭」。

在清代以前,男子是不理髮的,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無論官民,頭髮都是束在頭上的。

《剃髮詔書》頒布後,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千方百計抵制剃髮。「剃髮令」是清順治二年六月頒發的。如果說這年六月前,江南各地對清軍的抵抗,還大都是朱明王朝的正規部隊,那麼自這年六月之後,江浙一帶有如星星之火的民軍起義,就幾乎全是人民群眾對剃頭梳辮的殊死抗爭了。

嘉定是明清之際江南的一大重鎮。「剃髮令」頒發後,明朝的左通政使侯峒曾和進士黃淳耀糾集了數萬軍民,誓死留髮與城共存亡。不想天降大雨,偏巧明朝降將、吳淞總兵李成棟攜帶大炮助攻,雨過炮響,城牆多處坍塌,清軍潮水般入城與無援的義軍展開巷戰,由朝殺至暮。侯峒曾攜二子投水而死,黃淳耀自縊身亡,為虎作倀的李成棟居然下令屠城,兩萬餘軍民當即死在鋼刀之下。這一天,是陰曆七月初四。在隨後的七月二十六日、八月十六日,嘉定城郊又有兩路義兵誓死不剃髮,李成棟一而再、再而三地下令屠殺無辜百姓,全城大約二十萬人,幾乎被屠殺殆盡。這就是清初鼎鼎大名的暴行「嘉定三屠」。

江陰,與揚州、嘉定這些江南重鎮比起來,不過是一座小小的要塞,全城僅九萬多人。被百姓們推舉為守城的統帥,不過是一位已經離任的典史閻應元。在明代,典史比九品還低,嚴格地說,不能算官只是個吏。但這位閻典史,居然應全城百姓的重託,從百里之外的避居地華士山中潛回江陰,於二十四萬清兵的大炮、強弩之下,擔當起了九萬平民百姓的指揮官。

在隨後的八十一天中,閻應元與全城百姓同仇敵愾,殺死敵軍七萬五千餘人,其中三位王爺、十八位大將。閻典史幾乎使用了三十六計中的所有計謀,詐降、設伏、火攻、草人借箭、裝神弄鬼、聲東擊西、夜襲敵營、城頭楚歌,居然連人體炸彈也用上了。閻應元招募自願老者出城詐降,將炸藥放在裝銀兩的木桶夾層中,獻納時引燃導火索,幾位鬚髮皆白的老者與清軍一位王爺、三位將軍及三千將士玉石俱焚,清軍不得不三軍掛孝。

破城之日,閻應元身中數箭投水自盡,被清兵拉出水面後刺斷脛骨令其下跪,他倒地後膝蓋不彎直至氣絕。有人統計,江陰小城,城內被屠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外被殺者七萬五千餘眾,江陰遺民僅五十三人躲在寺觀塔上保全了性命。閻應元臨終前一日,在江陰城樓上留有一首絕命聯,說的就是「留髮不留頭的」夙願: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守城,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滿清大屠殺使漢族人口由明光宗泰昌元年的五千一百多萬下降到一千多萬,導致漢族三分之二人口被滅絕,四川漢人幾乎被殺絕,以至於後來不得不以湖廣填四川;為了保留漢族的一點血脈,於是編造出正月剃頭死舅的說法。正月一個月不剃頭,意味著一年沒有剃頭,以此來緬懷祖宗,緬懷傳統。號稱「思舊」,為了更好傳播和保存這個傳統,訛傳為「死舅」實數亡國子民心懷故國的無奈之舉。明朝滅亡,天下大定,清朝統治者正好做個順水人情,裝個糊塗,於是暗許正月不剃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事驚夢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被餓死的君主

TAG:史事驚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