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消失的100萬人,蟄居?啃老?佛系?

日本消失的100萬人,蟄居?啃老?佛系?

《蟄居族》雙月刊報道了蟄居現象,其中提到34%的人蟄居超過7年

蟄居族:指人處於狹小空間,不出社會、不上學、不上班,自我封閉的生活。此詞源於日本。

他們有著共同的特徵:拒絕參與社會生活,特別是上學或工作;沒有任何親密的社會關係,「失蹤」時間超過6個月。據日本內閣府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15到39歲之間的蟄居人數達到54.1萬人,其中80%是男性,且大多數人擁有碩士學歷。而研究人員則認為,真實的數字遠遠不止於此。

目前至少有100萬日本人處於「隱居」狀態,約佔總人口的1%

▼ Shoku Uibori,蟄居7年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就是這些蟄居族的生活狀態。

日本會大面積出現這種蟄居族也是有原因的。他們的經濟曾經空前繁榮,後面繁榮的泡沫經濟又迎來了毀滅。遭遇了別的國家不曾經歷的,曠日持久的經濟停滯。也就是講,他們被富裕毀滅一次,又被貧窮毀滅一次

我得承認,當我看到這個數字,也是十分震驚的。這100萬人,他們不學習,不工作,不社交,逃避久了,也就更難走出去,走出去又更難融入,也就更想逃避,久而久之,惡性循環。對國家的未來,影響將會是巨大的。

▼ Chujo,24歲,蟄居兩年 ▼

這是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果之一,中國也有這樣的趨勢,如同前段時間興起的「佛系」一詞,沒有蟄居那麼宅,但本質略同,都是一種面對生活無奈的逃避,只不過「佛系」還包含了一種對未來生活的隱憂。沒有「啃老」那麼重度,但也絕不是年輕人群體該有的狀態。

我始終覺得我們年輕人該是朝氣蓬勃的,該是熱烈的。也許現在,我們的三觀正遭受著不可想像的改觀,我們的生活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衝擊。但,在絕境中依舊不屈向上的勇氣,才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得以延續的原因。

-01-

來說心理學上的一個詞吧,叫「停滯效應」,是心理學家丹尼斯和納亞連提出的,他們通過育嬰堂兒童剝奪研究,發現育嬰堂兒童比正常受教育的兒童在學習上有一種停滯的趨勢,這種趨勢是由於剝奪環境而缺少學習機會造成的。

丹尼斯和納亞連認為矯正一個特定兒童的生活條件所必需做的事,是給他提供一個豐富多彩的,富於學習機會的環境。同樣,一個成年人如果長期不與人交流,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他與人交流、相處的能力也會慢慢停滯,甚至蛻化

我記得我有一次,在公交車上,明明公交車上很空,但一個男人,一直往我身邊擠,我很煩,挪了挪身子,但也沒有想太多。直到下車,才發現自己手機被偷了。

很訝異吧,為什麼我會這麼遲鈍。其實後面我想想,也是有原因的,那段時間我上大學,非常頹廢,每天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每天悠閑得像個退休的老太太,怎麼會懂得這些公交車裡的這種爭奪廝殺。

所以,後來我積极參加學校社團的各種活動,覺得很有意思。如同今天我因為公交堵車轉坐地鐵,發現地鐵上人太多了,只有拚命擠,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種競爭讓我覺得很有意思。當然,不是因為有漂亮小姐姐站在我身邊的原因哈。

同理,為什麼很多人建議女人不要做家庭主婦呢,就是因為那很容易與社會脫節。他們一直在家裡待,沒有變化,沒有狀況衝擊她們,他們對外面變化不敏感,何況這種生活十幾年,這讓她覺得時光是緩慢的,古老的,陳舊的。常常活在這種恍惚里,在這個新世界,人自然就會變得落伍和遲鈍

-02-

而且宅在家裡,你別以為就很輕鬆,我跟你講,宅久了,會很累的。

比方說:我去年辭職,回去考駕照。因為第一次考科目三掛了,所以在等第二次考試,這一等,就是十多天,這段日子,我明明什麼也沒做,但就是覺得很累,而且情緒也變得反覆無常。所以最後考完科目三,我就趕快出來工作了,我覺得我人再待下去,就要瘋了。

讀者朋友們,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會累,我也不知道。但我深入了解自己之後,我發現,這種累,是源自內在的交戰。一方面無比渴望和人或事鏈接——這一點並不容易覺知到,但另一方面,又恐懼建立任何鏈接,所以要壓制著鏈接的渴望。

鏈接的渴望,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求之一吧,要壓制它,那將耗掉大量的能量。所以,累由此而來。

相反,有意義的忙,反而可以是一種治療

做你自己喜歡的事,不僅不容易累,還可以越做越精神。因你投入到事情中時,你和事情就建立了鏈接。

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也可以越來越享受,這也是有鏈接的發生。

鏈接,意味著,關係建立了,關係成為一個通道,而能量在這個通道中流動,這份流動著的能量,是最好的滋養。

-03-

未來我們中國的這些年輕人,也許也會經歷,日本這些發達國家的所經歷的繁榮與破滅,會被富裕衝擊一次,又被貧窮衝擊一次。但我還是希望,誰都不要自暴自棄。未來很長,世界很美,尤其是年輕人,也許有些東西我們現在沒有,但遲早會有。

一些90後朋友可能會吐槽:你這是在灌雞湯啊,雞湯我們都聽多了,不想聽。兄弟們,哪有那麼誇張啊,我也是90後,我說的都是事實,不要把自己標籤化,每個人都有潛能,都有無限的可能。這世上從來沒有毀掉的一代,只有在壓力下,在舊有的枝丫上,曲曲折折,最終盛放出他們獨有的花朵的全新一代

最後:

魯迅先生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心驛站sxyz 的精彩文章:

大紮好,我系渣渣輝,學語言要會這幾招!
你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但看到的卻不是一個世界

TAG:身心驛站sxy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