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想工作不想上班,那些「消失」的年輕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不想工作不想上班,那些「消失」的年輕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想上班了?」任何一個社會現象的背後一定有著其錯綜複雜的原因。

據日本官方在2016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顯示,在日本超過50萬的青年人選擇了「蟄居」的生活方式,他們看起來就像過著類似於隱居的生活,並且不肯融入社會。

「失蹤了的100萬人口」

佐藤今年22歲,一天的睡眠時間長達16個小時,沒有朋友。

不去上學,也不參加工作,沒有固定收入。在家裡蹲了4年之久,距離自己半徑身邊3米之外的事情毫不關心,整天窩在只有6張塌塌米大小的單間公寓內。----這是《歡迎加入日本廢柴協會!》的主角設定。雖然看起來有一點荒誕,但是卻真實的敘述了生活中的這樣一群人。

在日本生活的期間,越南攝影師 Maika Elan 就見到了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佐藤」,他們被稱為 Hikikomori,也就是蟄居族。

Shoku Uibori,蟄居7年

43歲的 Shoku Uibori 就是「失蹤人口」中的一員。攝影師接觸他的時候,他已經將自己關在房間里長達7年的時間了。他只是偶爾在深夜出門,然後購買一些泡麵和啤酒。

他以前是一名商人,但是由於經營不善公司破產,之後便變得沉默寡言起來,最後將自己鎖在屋中讀書。10多平米的房子里就像一個孤獨者的實驗室,世俗的氣息被完全隔絕了,呆在這裡,軟弱、頹廢都因為沒有可參照物而變得無法指摘。

「有點像倉鼠很愛自己的籠子一樣,沒有了籠子的話,倉鼠會驚慌失措。」

Shoku Uibori的房間

Shoku Uibori 並不孤單,因為像他這樣的蟄居族,日本大概有100萬。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定義:「蟄居族」一般都會有著這樣的共同特徵,不上學、不參加工作,也拒絕參與社會生活,並且沒有複雜的社會關係,失蹤」至少6個月。而有記載的最高記錄者,蟄居時間長達40年!

《蟄居族》雙月刊

《蟄居族》雙月刊曾報道過蟄居現象,其中提到34%的人蟄居超過7年。

據日本內閣府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15到39歲之間的蟄居人數達到54.1萬人,其中80%是男性,且大多數人擁有碩士學歷。但是研究人員表示,真實的數字肯定遠遠不止這些。

因為這項調查僅統計40歲以下的人群,加上蟄居族們又有自我隱藏的特性,九州大學教授、神經精神病學家加藤孝宏推測,目前至少有100萬日本人處於「隱居」狀態,約佔總人口的1%。

Fuminori Akoa,29歲,蟄居一年

Fuminori Akoa 對自己的評價很高,並且認為自己將來會有一番很大的作為,但是自己的興趣以及目標總是經常變化,如今他似乎也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一百萬的人就這樣「消失」了,不進行社交活動,也不參加工作,長達數年間都渺無音信。

情況不嚴重的,會在夜晚無人的時候出門溜達一圈,而情況嚴重的則拒絕走出自己的房門,日漸年邁的父母則只能通過食物包裝袋來確定他們是否還依舊活在這世上。

Riki的房間被零食和散落的雜物堆滿

有時,Riki甚至不需要吃喝,因為他的心理障礙比生理的需求大很多。

「其實他們身體沒有什麼問題,只是有意識地把自己封閉在家裡,每天就是看書、上網、玩遊戲。」加藤博士稱。

蟄居者喜久井田在《我為什麼不停地玩電子遊戲》的網路日誌中這樣寫道過:「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內心的壓力大到足夠殺死一隻恐龍,但有遊戲可玩,我不至於瘋掉或者自殺。」

橋本雅退學後,成了蟄居族

對橋本雅來說,父母的期待是一件沉重的事。他曾經是班裡的佼佼者,某次考試失利卻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退學後,他成了蟄居族。

還有一些人,有的是因為校園暴力導致最後不再想去上學的孩子,還有的則是求職失敗者,之後回到家中就失去了再次邁出家門的勇氣。

這些容易讓他們受挫,從而產生「劣等感」,最後陷入一種「未戰先憂敗」的死循環之中——「逃避」。

很多受訪的「蟄居族」大多這樣說道:「我也知道這是不正常的,但我不想改變。這裡(房間)感覺很安全。」

而「蟄居族」並不單單只是在日本有,其實在世界各地都有著他們的身影,美國、韓國、澳大利亞、中國等,都有著這樣的一群人。有研究發現,在失業率高的地區更是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狂人日記 的精彩文章:

假如一名狙擊手瞄準坦克的炮口開一槍,結果會怎樣呢?
千萬別翻對象手機,你會聽到心碎的聲音,看一看網友都翻到了啥

TAG:生活狂人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