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少年書法從小篆入門的探索

青少年書法從小篆入門的探索

陳 剛

青少年書法從小篆入門的探索

青少年書法教學,傳統的方法一般從歐顏柳趙的楷書入門,我都嘗試過。然而總覺得不易達到一定高度。於是,大約10年前,我開始嘗試從小篆入門。通過實踐,有了一些粗淺的心得。

我本人習書以行草為主,五體皆習。我拜蒲宏湘先生為師就是為了練練正書,以正手法,儘管我的創作並不以篆隸為主。早在2008年,我的學生陳為享在《書法報》現場書法大賽中獲特等獎,就是寫以《張遷碑》為底本的隸書。陳為享入學先學的《顏勤禮碑》,找不到什麼感覺,我索性讓他寫寫《禮器碑》《張遷碑》,他感覺比較對胃口,越寫越有勁。後來發現線條有點硬,又讓他習《嶧山碑》,找找婉轉流暢之意,效果較佳。這對我的啟發頗大,讓我感受到篆書的作用與神奇力量。在後來的書法入門教學中,我都指導學生先從小篆入手。

洪厚甜先生認為:嚴格地說,從楷書入手寫書法就是寫字教育,從篆隸書開始學書法才是藝術學習。我們沒有寫過篆隸書這一塊,那麼我們就要補。我們都是從寫字開始,我是從1980年到1992年埋頭寫楷書,但是現在回頭來一看,那些都是做的無用功。為什麼呢?它不是建立在篆隸書筆法基礎上的一種學術追問,而僅僅是對簡單的點畫形態的描繪和點畫形態的組合關係這樣一種學習。我現在對厚甜先生的看法深有同感。

那麼,從小篆入門有哪些優勢呢?

第一,篆書處於漢字的源頭,是中國書法發源的書體,五體書的發展順序依次為篆隸草行楷,從篆書入門即是從書法的源頭上順流而下進行學習探索,合理而又順手。而從傳統的楷書入門則是逆流而上,想進入古法,顯然要困難得多,容易搞成寫字而不是真正的書法藝術。比如花3年時間把顏體楷書寫得有點模樣了,要想進入行書卻有困難,前進的路也很狹窄。我的學生庄航宇同學的硬筆字已經寫得很不錯了,但他不滿足,要學毛筆書法。短短兩年多時間,我就指導他從《嶧山刻石》開始進入書法,先後寫了《袁安碑》《禮器碑》、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王鐸臨《集王聖教序》,他都能較好地適應而能變化。袁泉小朋友的習書過程也很相似。2015年,這兩個孩子在《青少年書法》雜誌創刊30周年全國書法大賽中獲得金獎並專版介紹。

第二,學習小篆能幫助孩子掌握中國書法「中鋒」的主要用筆方法,為下一步發展打下基礎。筆法是書寫漢字時運用毛筆的方法。毛筆的筆鋒是一個圓錐體,分為筆尖、筆腹和筆根,其中筆尖我們稱之為「鋒」。所謂的筆法,很大程度上就是控制「鋒」的方法。行筆有中鋒、側鋒兩大類,《嶧山刻石》小篆是最純粹的中鋒,多多練習,能大大增強控筆能力。在這個基礎訓練中,我交給孩子起行收運筆過程、逆起回收,捻管、調鋒、裹鋒、鋪毫等技法。這樣寫出來的線條就會出現圓潤厚實、婉轉流暢,避免尖扁油滑、簡單直白、缺乏內涵。何應輝先生認為,《嶧山刻石》練一練即可轉入《袁安碑》的學習,因為後者線條起收開始出現變化(比如方起尖收等),粗細也可稍有變化。如果只寫《嶧山刻石》,孩子會誤認為筆畫就是圓頭圓尾,粗細一致,沒有變化。我在教學中進行嘗試,效果較好,讓孩子將線條寫活、會變、寫暢,力避寫僵、寫硬、寫呆。

第三,小篆入門讓孩子學到用筆的力度。藏頭護尾,力含其中,中鋒用筆寫出的筆畫凝練勁挺,圓健美觀,一直被視為書法的主要用筆方法。《筆陣圖》有云:「善於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這一段話主要可以作兩點分析:第一是「骨」和「筋」的關係討論,其核心與實質是要說明「筆力」的重要性;第二是指出了「筋」與「骨」的表現均受制於「善筆力」,亦即謂對「用筆」的表現。不少筆力孱弱的孩子通過學習小篆筆力大進。

第四,小篆入門讓孩子發展底氣足,路子寬。不寫篆、隸乃不古也。暫不說要把小篆寫得怎樣,練練基本筆畫再進入隸書學習或者顏體等楷書學習都能自然進入。而直接進入楷書(傳統的歐顏柳趙),往往筆畫中段乏力,且只見筆畫擺布的結構架勢,缺乏筆墨意趣,要麼站不穩,要麼「老年體」。何應輝先生指出:「中小學書法教育要忌諱完全從實用性角度看問題,把字寫死。孩子學書法,最主要的目的應該是增進他們對漢字字形的理解,對漢字字形美與內在藝術意蘊的感受與認知,從而達到提高審美素質的目的。」練練小篆再寫其他書體,能較好地做到力沉氣厚;並且從小篆結體上看,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粗細基本一致。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所有筆畫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篆書的獨特魅力。對稱不僅存在於左右對稱,上下對稱,還存在於字的局部對稱,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結構的端正,空間的均衡,這些都在沉心靜氣中才能很好地完成,孩子在練習過程中常能心平氣和,去除浮躁之氣,利於清心養心。這對於孩子的綜合學習和長遠發展作用不言而喻。

總之,以上是本人迄今為止在教學實踐中的點滴心得,錄於此,以求方家批評指正,並將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大膽努力地探索下去。

(本文系2017年《全國優秀書法教育論文集》入選文章,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實驗小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少年書法雜誌 的精彩文章:

我刻古璽印的來龍與去脈
冠玉堂印話 谷松章:庄識

TAG:青少年書法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