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香港=賽博朋克?你只看到了這座城市的一面

香港=賽博朋克?你只看到了這座城市的一面

蓬勃與落寞的混搭,深入科幻,深入香港

更以新的方式,影響著來到香港的人

Discover

 Volume 1

Magic Sword 

00:00/05:00

不久前的香港美倫(Melon)科幻大會,是一場東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是蓬勃與落寞的混搭。這是未來局簽約作者雙翅目第一次去香港,她寫下了自己在這場活動期間的見聞,拼接出一個模糊了科幻與現實邊界的城市。

在這裡,「內向思考和文化混沌,促使這類想像去扣問,是否人類自己才是那個真正的他者。」

對香港的最早記憶是「新港」,是《攻殼機動隊》和《銀翼殺手》——

滲到骨髓里的雨,眼花繚亂的霓虹,鬧市永遠人聲鼎沸,逼仄的角落有拉麵有修理工有努力生存的人與非人,也總有落寞的靈魂享受一切又洞悉一切,了解城市宿命中帶有衰敗色彩的基調。

來源:1995版《攻殼機動隊》

某種程度上,這種基調定義了賽博朋克。它似乎來自香港但不屬於香港,擺脫了文化和地域根源,只剩東方符號。

第一次抵達香港,才真正體會到,對西方現代化落寞的想像,早在東方找到一種非末世歸宿。永遠欣欣向榮的商業世界,和無法擺脫的人性病態。

來源:Andy Yeung

文化充分混合,身份標籤充分地泡沫化與符號化,科幻便能利用混搭美學,去討論人和社會本身的壁壘。

難怪不論在電影與現實,我們都無法弄清戴克是否為仿生人,無法了解素子的心靈與身體到底是誰又在何處。難怪《全面回憶》《星際牛仔》《雲圖》都在使用香港。

因為科幻對香港的想像恰好表徵了另一種流派,不是黃金時代的一路高歌,也不是星際探索過程中面對外太空的他者。向內的思考與文化混沌,促使這類想像去扣問,是否人類自己才是那個真正的他者。

來源:Andy Yeung

香港美倫(Melon)科幻大會是個驚喜。

一線科研工作者,中外科幻創作者,紙媒與線上出版者,大屏、小屏、虛擬現實內容的製作方和導演,場面不算大,一個廳,但人滿為患,席位供不應求。

一天會程十分緊湊,演講與專家座談也短小精悍,有《星球大戰》配樂作報時音頻。每當激昂的調子響起來,台上發言者就會羞澀地表示:天哪,時間快到了,我需要將講話推向高潮了,該怎麼辦!

來源:Melon大會Facebook主頁

主辦方還精心選取了科幻電影視頻,每個發言結束後播放一段:

黑衣人接生,大都會造人,機械戰警誕生,第一次近距離觀察阿凡達,猩球的抓捕人類,當然也有環太和終結者的戰鬥,兩版銀翼殺手關於自我的探尋,瑞克和莫蒂最後亮相。最後,主持人讓大家不要急著離場,一定要看完彩蛋視頻。是獨立日,沒有拯救只有毀滅。所有人會心竊笑,魚貫而出。

文化和身份的混合,目標是充分交流。會議的編排和內容混搭自然而然,的確是味道豐富的「甜瓜」(Melon)大會。

來源:Melon大會Facebook主頁

創作者:寫作是一種內在需求

演講者的背景和經驗很不相同,分享了許多作品之外的創作心得。

美國女作家Becky Chambers 的童年充斥著外太空話題,也很了解科技如何運作。她的專業是表演藝術。畢業後進入劇院工作,閑暇時無心精進事業,縮在家裡,沉浸於科幻電腦遊戲中不能自拔。

很快,她發現創作更適合自己,於是開始全職寫作。她學會了同編輯合作,也學會了為小說寫設定備忘。

Jason Li給Melon大會的演講者都創作了一副肖像漫畫(來源:Facebook)

馬來西亞裔英國女作家Zen Cho恰好與Becky相反。

她深刻體會到寫作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但專註於創作後,她發現自己仍得工作。於是,Cho安排了三天法務、兩天創作的一周日程。保持效率和對生活有所控制,讓她安心。

她說這是一種內在需要。創作以外的社交和工作刺激讓她非常忙碌,也得到滿足。她的首部長篇小說經歷了一年創作,一年修改,並努力使自己的角色擁有更強的女性聲音。

Zen喜歡收集便宜老書,看了很多19世紀長篇小說。她喜歡狄更斯,幻想類里最愛托爾金。因此被問到作品改編,她很高興作品變為音頻或視頻,但自己只能想像出小說的形式。

來源:Melon大會Facebook主頁

韓裔美國作家Yoon Ha Lee同時從事數學研究和科幻創作(她認為自己的身體是女性,頭腦則是男性)。她很幽默地提到自己年輕時夢想成為歷史學家,也做著職業寫作夢。

不過她很快發現,學歷史和寫小說都是不掙錢的。為逃避雙重死亡,她選擇了似乎更具實用性的數學,但教過高中生後,發現搞不定他們。她寫了幾十個短篇,認為自己更擅長構思短篇。長篇可以深入挖掘人物,短篇的邏輯不盡相同,很難說哪個更複雜。

在演講中,她分享了不少寫作技巧:建議創作者最好學會一句話概括自己的故事,否則就表明,你的思路其實並不清晰,也無法和別人溝通。

同時,寫作作為一個工程,可以用數學的邏輯衡量。每天寫100個字,30天也有3000字,對她而言,一個短篇就快成了。但你每天寫0個字,一周、一月、一年後,還是0。這就是創作中的數學,不管寫長篇還是短篇,都要學會把握這種數學。

Yoon的第一篇小說改了7遍。她形容創作有時類似於翻譯,你腦中有一個如柏拉圖理念一般的點子,其實很形而上,你要想辦法用一個故事將它翻譯出來。這當然需要修改,而且是反覆修改。

在修改的過程中,beta reader(試讀者)有著非同尋常的重要性。他們不僅提供了小說的修改意見,更讓她思考在小說中究竟想保留什麼,以及什麼是可有可無的。

最後,她以自己的慘痛經歷告訴所有電腦前的創作者,保護手腕,愛護身體。

來源:Melon大會Facebook主頁

科幻產業:重要的是有趣的原創內容

其它行業的科幻工作者,則從市場和內容層面,分析了如今的科幻生產。

多年從業影視的Paul Aiello,Sugi Widjaja和Philip Qu都認為,迪士尼收購福克斯的行為很明智——福克斯內容和形式偏傳統,正好彌補迪士尼的短板。

他們也同時強調原創內容生產的重要性。如今不論是網飛(Netflix),還是騰訊、優酷、B站,內容生產者開始直接面對消費者。

Sugi以五年前的網飛和過去的亞馬遜為例,認為人們應認真生產價值久遠的IP,只有這類內容經得起平向的不同形式改編,縱向的深度挖掘和時間考驗。

來源:Melon大會Facebook主頁

資方與製作方則更關注內容平台的生產和市場生產。在大陸地區,人們多使用移動客戶端,如何在十五分鐘內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就變得非常重要。

我們還需對新的模式進行投資。Paul非常率直地分析了市場趨勢,認為短時內資本注入過多,但人力資源不夠,不足以生產符合市場的內容,因而不會有真正的經濟效應。他希望在若干年內構建有效體系,去連接價值、內容和人,才能克服目前諸多的社會和市場問題。

來源:Jason Li/Facebook

類似的挑戰也同時存在於出版甚至影視行業。

德國導演Valentin Hitz坦言,在歐洲,科幻仍屬小眾,投資者很謹慎,因此很難拿到投資。

來源:Melon大會Facebook主頁

資深出版者JoLusby介紹,早年出版商像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過度,而當下的市場豐富又開放,要求作者更多參與發行,出版者更多深入粉絲群體。分析推銷的方式和粉絲基礎,變得愈加重要。

科學家:宇宙地產了解一下?

科研工作者的分享,則包含了更多冷幽默。

參與FAST和SVOM(註:中法合作的太空望遠鏡項目天基多波段空間變源監視器,用於觀測和描繪伽馬射線暴的特徵)工程的Li Bo教授從伽馬射線開始了演講,他的團隊成員基本都是科幻迷。他展示的科幻主題樂園設計細緻,充滿生活邏輯。

天文學家Seth Shostak教授從加州視頻接入大會現場。作為Alien Hunter(外星人獵手),Seth給人的感覺很像老比爾博。他講述了誤以為發現外星人信號的經歷,那神態就像比爾博在夏爾的草甸上,談論如何遭遇精靈與龍。

來源:Melon大會Facebook主頁

行星獵手Hilke Schlichting聊起了宇宙地產,她用動態視頻展示了如何通過觀察行星投影在恆星上的影子,研究行星軌道系統。相比之下,太陽系的行星交通真的算不上繁忙。

在這裡,科幻與現實的邊界不再明晰

在標籤和姿態勝過內容的時代,美倫大會保持了與會者身份的多樣性和話題的多樣性,強調內容。這就像科幻對香港的想像,但更加積極。

Zen說自己早年總處於閱讀與創作的孤島,後來才找到同伴,而科幻的創作與溝通正是互相連接,互相啟發,而不是面向抽象的大眾。

會議負責人Fritz Demopoulos說,自己特別高興能邀請到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尤其是有來自大陸地區的作家和粉絲。而他在談到希望當下的香港變得更好時,略帶傷感的語氣,又讓你在一瞬間辨識出這座賽博都市落寞的氣質。

來源:Melon大會Facebook主頁

有趣的是,這種蓬勃與落寞的混搭,不僅深入科幻,深入香港,更以新的方式,影響著來到香港的人。

抵港第一天夜晚,在濕漉漉的太平山山頂,我傻乎乎地錯將一座私宅當作熱帶植物園,忍不住走近緊閉的巨大金屬門。突然,它吱扭扭自動打開,一位老管家慢慢走出來,說了句粵語,又平和地用英語說道「private house, private house」。我趕緊道歉,他也不生氣。

這一場景讓我覺得自己彷彿從現實踏入科幻,遭遇了一位賽博都市的Javis。門還沒關,老管家就轉身消失在了熱帶植物掩映下的屋子裡。柵欄門關上,只留下了科幻與現實之間不再明晰的界限。

來源:Andy Yeung

| 責編 | Raeka

| 作者 | 雙翅目,未來局簽約科幻作者,致力於從現實中發掘科幻點的文科僧,熱愛科學與藝術的連續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存在日報 的精彩文章:

你隔壁加班的碼農,說不定是你的造物主(下)
吃小孩一樣的口紅色原來是這麼來的

TAG:不存在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