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了解一下「動漫產業」這門大生意?

了解一下「動漫產業」這門大生意?

近幾年隨著年輕人內容消費方式的變遷、知識產權保護的完善以及大量資本的湧入,我國動漫產業己進入快速發展階段。「IP」、「二次元」、「泛娛樂」等概念成為了業界的熱門詞語。尤其在互聯網平台上,動漫視頻及二次元的價值越來越被看好。中國動漫行業的好時代已經到來,內容孵化、全產業鏈運營將成為未來行業的趨勢。

▌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綜述

前言:視頻網站在漫畫動畫領域布局不斷,2018年2月2月愛奇藝動漫App正式上線,愛奇藝動漫App囊括漫畫、輕小說閱讀、動漫視頻、二次元直播等內容,融合海內外優質版權資源和海量UGC內容,打造動漫綜合垂直第一門戶。

愛奇藝動漫App的上線,標誌著愛奇藝優質漫畫內容資源實現了移動全埠覆蓋,完善漫畫IP內容傳播渠道,全方位打通用戶流量入口。

艾瑞數據顯示自2013年中國漫畫用戶規模逐年擴大,從2013年的2257萬人次增加至2017年的9725萬次,由於用戶代際更迭後的內容消費習慣轉變及市場供給共同催生了漫畫產業的發展。

新興互聯網漫畫企業快看漫畫、純國產原創漫畫平台有妖氣、二次元聚集平台B站,以及傳統互聯網企業騰訊、愛奇藝、網易等布局動漫領域均誕生的各具特色的動漫內容。

▌中國動漫產業界定及市場規模

中國動漫自2004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印發《關於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及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來,行業主管部門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和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2006年《關於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動漫產業主要指為以「創意」為核心,以動畫、漫畫為表現形式,包含動漫圖書、報刊、電影、電視、音像製品、舞台劇和基於現代信息傳播技術手段的動漫新品種等動漫直接產品的開發、生產、出版、播出、演出和銷售,以及與動漫形象有關的服裝、玩具、電子遊戲等衍生品的生產和經營的產業。

據比達諮詢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動漫產業產值達到1320億元,同比增長16.6%。近年來,動漫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速發展,2017年中國動漫產業產值達到1500億元,同比增長13.6%,動漫及動漫衍生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500億元。

▌中國動漫產業發展歷程

1926年萬氏兄弟打造了中國第一部獨創黑白無聲10分鐘動畫短片《大鬧畫室》,助推1926-1945年中國動畫進入萌芽探索期。

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立,主要從事影視動畫片製作及衍生品研發,年產量達到14-15部作品,建廠後共攝製美術片428部,佔全國美術片產量80%,代表作品《大鬧天宮》《葫蘆兄弟》《寶蓮燈》等助推1957-1965年中國動畫進入繁榮期;

1965-1976年中國動漫發展由於計劃經濟停滯十年,未形成獨立動漫產業;

1976-1989年改革開放後由於中國動畫多為粗放外包進而未形成商業運營模式;

1990-1999年中國動漫採用外部承接項目模式與大力發展動漫產業並舉進入代工生產期;

2001-2012年主要為動漫產業培育期,政策開始扶持國產動漫發展,作品主要以低幼為主;

2013-2017年為中國動漫產業發展期,移動互聯網加速動漫產業傳播與生產,助推視頻平台崛起,騰訊視頻、愛奇藝、B站等進入動漫產業,文娛產業在資本與需求加持下助推產業鏈逐漸發展,在此期間投入與孵化的作品有望助推2018年後中國動漫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

▌年紀圈層對內容需求變化

60-70後,內容消費為革命小說及金庸古龍武俠;

80後群體的內容消費主要為網文、日漫和青春文學;

90後二次元消費動畫、漫畫、線下漫展並用彈幕方式表達;

95後的內容消費從漫畫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ACGN成為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且用戶願意為優質內容付費。CNNIC數據顯示漫畫用戶中95後佔比達到95%,在ACGN消費中購買周邊56.2%,為遊戲付費48.5%,購買漫畫47.3%,二次元用戶更願意通過預付費來獲得更好更平衡遊戲體驗。

同時,藉助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動漫內容線上傳播與互動加速了動漫IP傳播,漫畫IP付費價值有望伴隨95後擁有更高的可支配收入後凸顯。

▌動漫產業盈利模式

從盈利來源看,動漫產業主要通過動畫發行和動漫衍生產業鏈運營(包括圖書、音像、玩具、服飾、食品等衍生產品銷售)環節取得收益。

動畫通過發行播映回收部分或全部成本,並在受眾中形成影響力及品牌價值,從而促進衍生產品的銷售,提高其商業價值;衍生產品銷售形成的收益進一步投入動畫創意、製作,形成動漫產業鏈的良性循環。

從商業模式角度看,從迪士尼的全產業鏈經營商業模式到皮克斯高度集中的高價值商業模式,從知名動漫企業如動畫企業夢工廠到動漫玩具公司孩之寶均在各自領域佔有一席;

從打造中國動漫玩具縱向一體化的奧飛娛樂到綜合運用平台的萬豪卡通、全產業鏈與多元化商業模式的華強各具特色;

動畫企業如上海河馬動畫設計、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辰卡通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宏夢卡通發展有限公司、環球數碼媒體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卡通企業完美世界、蘇州蝸牛、動漫消費品服飾的美盛文化、動漫授權企業廣州藝洲人均在中國動漫產業鏈中扮演一環。

▌中國動畫行業-電視動畫

2018年2月中國原創學齡前系列動畫《洛寶貝》英文版正式登陸澳大利亞ABC電視台ABCKIDS頻道,憑藉精良的國際水準不再限於本國傳播,洛寶貝動畫IP走進全球業內領導視野。

2018年3月奧飛娛樂奧飛娛樂與EntertainmentOne(簡稱eOne)宣布達成IP合作,雙方將就eOne旗下的小豬佩奇(PeppaPig)展開一系列產業合作,今年陸續推出全新玩具系列,未來將協商開展更全面的合作。

縱觀中國動畫片發展史,1941年上映的長篇動畫《鐵扇公主》在亞洲取得轟動;

1950-1976年中國動畫美術片湧現一批藝術與技術人才;

1960年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以及著名動畫片《大鬧天宮》《小鯉魚跳龍門》《驕傲的將軍》《漁童》《孔雀公主》《哪吒鬧海》均在該時期湧現;

1977-1985年中國動畫進入新創作時期,如《阿凡提》《南郭先生》《女媧補天》相繼問世;

1985-1994年中國出現了《海爾兄弟》《舒克和貝塔》《邋遢大王奇遇記》,但同時海外如日本的新穎題材動畫受到中國觀眾喜愛。

由於國產動畫片製作題材偏向低齡化的同時海外的動畫投入與質量雙升導致中國電視動畫片自2012年開始呈現下滑趨勢,2013年年產為358部,2014年國產動畫片220部,同比減少38.55%,伴隨2014年中國文化部出台的《關於扶持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政策支持疊加及動畫製作逐漸從量向質的轉型,2015年達到84.09%增速。

▌中國動畫行業-動畫電影票房遇冷加速行業洗牌

動畫電影行業工業化趨勢是必然。據中國動畫電影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進入城市影院的中外動畫新片達62部,累計放映1235.1萬場,觀影人次2.2億,票房達到70.0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7.5%、70.5%和58.9%。

其中,國產動畫電影共放映390.9萬場,觀影人次7056.7萬,實現票房23.43億元,同比增長13.6%、15.3%和14.1%。同期,社會資本對於動畫電影的投資也顯著提高,2016年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備案立項的動畫電影達182部,同比增長了42部。

從地域分布看,北京、上海和廣東省的動畫電影出品和發行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三位,其中,北京的顯著優勢有望進一步擴大,浙江、天津和江蘇三省市迎頭追趕。

2016年全國動畫電影票房收入超過5億元的省份依次為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和浙江,構成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票房的第一方陣,其中廣東和浙江的各項市場指標同比增幅更為顯著。

國產動畫電影雖然題材類型不斷拓展,藝術表現手法諸多創新,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創意開發成效顯著,同時也試圖在內容上突破低齡受眾人群,但仍欠缺精品。

2017年動畫電影總票房47.17億元,同比減少32.7%,其中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總量為13.29億元,僅佔總體票房的28%,而進口動畫電影票房總量為33.88億元,佔比72%。

2017年動畫電影票房總量下滑的原因,一方面由於動畫電影數量上共62部(其中9部為重映)中外動畫電影上映,與2016年持平,其中有9部是往年動畫電影的重映,國產新片數量減少,是2010年以來首次下滑;

另一方面,《瘋狂動物城》《功夫熊貓3》《大魚海棠》等爆款影片數量下滑,2016年共有13部票房破億的動畫電影,其中5部超過5億,而2017年票房破億影片為10部,票房超過5億的僅3部。

2017年中國動畫電影市場差強人意(破億動畫電影從2016年的13部減少至2017年的10部),2018年有望蓄勢待發。

據藝恩數據顯示2017年共62部動畫電影上映,國產動畫39部(佔比62.90%),進口動畫23部(佔比37.1%)。

2017年動畫電影票房總量為47.17億元,較2016年減少22.87億元,同比下滑32.7%。其中,國產動畫電影綜合票房為13.29億元,佔總體票房的28%,進口動畫電影票房總量為33.88億元,佔比72%。

當前中國動畫電影市場仍以進口動畫為票房貢獻主力,國產動畫電影數量雖多但票房表現整體不佳。

進口動畫電影以23部(佔比37.1%)影片數取得33.88億(佔比72%)的票房。院線動畫電影前十名榜單中,國產電影佔4席,除了《尋夢環遊記》、《神偷奶爸3》、《熊出沒之奇蹟空間》三部爆款電影外,並未出現出色單片票房。

2017年中國動畫電影票房首次出現下滑的原因一是動畫電影數量的下滑,二是2017年爆款動畫電影較2016年的《瘋狂動物城》、《功夫熊貓3》、《大魚海棠》爆款電影數量減少,2016年共有13部動畫電影票房破億,其中5部過5億,2017年票房破億影片為10部,票房超過5億的為3部。

2017年國產動畫電影呈現高開低走的趨勢,票房過億的新作共有4部,均為IP改編動畫。

進口動畫中2017年共有6部日本動畫電影引進,其餘國家動畫電影引進數量增多。

▌漫畫平台型公司切入各圈層用戶

動漫平台公司跑馬圈地且受資本關注高,CP動漫公司仍在探索。

從融資角度看,2017年整個漫畫行業完成39筆融資總金額約為22.7億元,較2016年的9億元增加152%。

6家平台類公司完成8筆,數量中漫畫CP佔比較多,但平台類融資總金額約為20.8億元。

在整體融資層面,漫畫平台類公司受較高關注度,但該類平台的商業變現還未成熟,資本上還未達到扶持漫畫cp公司的層級。

漫畫島、麥萌漫畫、快看漫畫連續兩年獲得融資。

▌中國市場中未上市動畫、漫畫公司部分列舉以及融資進展

由於漫畫行業尚處於早期生長階段,分散的在未上市的動漫公司中均有1-2款代表作,2018年有望呈現出頭部作品為王,資源趨向排名前列平台公司的趨勢。但不乏具有自身特色的內容公司通過作品獲得市場認可並獲得融資。

動畫電影創作公司仙山映畫、國漫代表作《少年錦衣衛》的動畫製作公司柏言映畫、出品《小門神》的追光動畫、出品《屍兄》的艾爾平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前盧恆宇和李姝潔工作室),推出《快樂酷寶》的藍弧文化以及近期獲得騰訊4000萬(占股10%)天使輪融資,估值4億的漫畫公司「幕星社」。

▌動漫市場增量:付費 漫改影 漫改網 漫改游

在動漫市場中,付費閱讀制度改革是漫畫行業的重要分水嶺,如有妖氣推出VIP+章節付費,有妖氣的VIP年費會員為88元/年,可享受VIP專區作品免費閱讀,付費漫畫9折優惠(年費會員85折)。

掌閱漫畫推出VIP專區模式用戶可自行選擇單章0.19—0.49元不等的付費模式,或選擇開通119元/年的VIP,開通VIP之後漫畫專區的全部作品均可免費閱讀。

漫畫的付費模式利於為平台提供較為穩健的現金流;利於上游內生創作產生動力,更為重要的是用付費模式檢驗IP價值。

2017年漫畫付費的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2億擴展至7億規模,由此催生更多的作品進入付費閱讀陣營。

2017年,騰訊動漫的《狐妖小紅娘》、《一人之下》均開通了付費閱讀,加上有妖氣此前開通付費的《端腦》、《鎮魂街》等,騰訊動漫、有妖氣兩大平台的頭部作品均已進入付費行列,且位於付費榜單靠前位置。

漫改影視劇在國內市場呈現上升趨勢,2017年TOP10漫改網路劇中《鎮魂街》取得30.8億的高播放量。科幻、懸疑、熱血類漫畫《端腦》改編同名網路劇取得4.3億播放量,影視市場對於優質漫畫IP的需求帶來增量市場。

(報告來源:國海宏源 / 分析師:譚倩)

------------------------------------------

來源:樂晴智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找玩具網 的精彩文章:

消費升級下,玩具業的零售之道!

TAG:找玩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