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由古至今,細說「玉」的變化

由古至今,細說「玉」的變化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文明的重要標誌是玉器、石器和青銅器。

中國玉文化歷史悠久,考古發掘表明,我國發現玉石和使用玉器有上萬年曆史。玉的琢制和使用,是中國古代文明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早在新石器時期,它就已成為紅山、良諸等原始文化中的主要祭祀器和儀仗器。

夏、商、周三代,玉器與青銅器並列為禮器的兩大種類,商、周時期玉經過了政治化、宗教化、道德化的演變,成為神靈、權利、財富的象徵。戰國至兩漢,儒家又賦予了玉新的思想內含,有「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玉被推崇為士人完美品德的象徵,成為一時風尚。

在漢代以後,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而歷世數千年之久的玉器,由於其政治屬性和思想含義逐漸喪失,最終成為世人純粹把玩的裝飾品。隨後,由於宋代理學的興起,復禮的需要,探索三代古制的好古之風始盛,元、明、清(特別是清中期)古玉器被文玩化,由收藏家、鑒賞家發揮到極至。

中國古人最早發現玉分五色,即:白如凝脂、黃如蒸栗、碧如藍靛、赤如雞冠、墨如純漆,是為正色,其他為間色,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用做人神心靈溝通的媒介物。

有說玉乃天雷生就,崇山之精華,「玉有山元文、水蒼文,生山而木潤,產於水而流芳,藏於璞而文才露於外觀」,有說玉能辟邪去災帶來吉祥,更有「玉溫潤而澤,可修德養性」之說。中國玉文化包含了人的理念、心性、氣質與想像,無不展示了東方古國獨特的文化符號與話語。

古人以玉為代表,創立了物質、社會、精神三合一的玉文化,這些玉文化精神包含著「寧為玉碎」愛國主義民族氣節、「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溫潤而澤」的無私奉獻精神、「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潔氣魄、「銳廉不撓」的開拓進取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

玉是高貴、純潔、友誼、吉祥、和平、美麗的象徵,故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美談。中國人自古尊玉、崇玉、敬玉、佩玉、愛玉,至少七千年來不絕於史,中國人最早對玉的大小使用和顏色分類進行了很嚴格的規定,《周禮》中規定:玉作「六器」、「六瑞」。

「六器」是用六種顏色的玉琢成禮器,天子用以禮告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六瑞」是用玉製成六種不同尺度的圭、和璧,供不同等級的官員朝見皇帝時用。

《禮記》中說:「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祖佩瑜玉,而纂組綬」。古人對玉色鑒定十分細緻,一是色調(指什麼顏色),二是色純(指色澤純正),三是色濃(指色的深淺),對顏色的觀察要在自然光下進行,行業中稱「燈下不觀色」,並對玉色冠以多種名稱。

如陳性《玉記》中有「九色」、「十三彩」之說。「九色」是:元如澄水、藍如靛沫、青如鮮苕、綠如翠羽、黃如蒸栗、赤如丹砂、紫如凝血、墨如墨花、白如割肪。「十三彩」是:硃砂紅、雞血紅、棕毛紫、茄皮紫、松花綠、白菜綠、秋葵黃、老酒黃、魚肚白、糙米白、蝦子青、鼻涕青、雨過天青、澄潭水蒼。

古人對玉色之好,歷代亦不盡相同,老三代流行青玉,戰漢時期流行白玉,宋代偏好黃玉和紅玉,元、明、清以後則喜歡白玉和翡翠。隨著清代封建王朝崩潰,宮廷玉器即告結束,玉不再成為皇家御用品,玉器走出宮廷,變成商品,面向大眾,它作為「東方藝術」走向世界,受到世界人民的歡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玩博覽 的精彩文章:

我打賭!這些回紋手串你絕對沒有看過
都來看看文玩人都是怎麼表白的

TAG:文玩博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