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象筆記:獨立進行時的它

印象筆記:獨立進行時的它

「以往Evernote在中國市場就被稱為印象筆記,但是從今年開始,我們要強調一點區別:印象筆記是以Evernote全球產品為基礎在中國市場的一個獨立品牌,也就是說,Evernote和印象筆記是兩個不同的服務。」唐毅,印象筆記中國CEO,在談到「獨立」時,顯得有些字斟句酌,再被一再追問下,他只說:「印象筆記會很獨立。」

對於2008年創立的矽谷第一批獨角獸公司,Evernote在成立4年後的2012年4月,註冊成立了「北京印象筆記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建立中國本土公司的方式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印象筆記的中國區第一任總經理,是畢業於美國斯坦福商學院的谷懿(Amy Gu)。從那個時候起,「印象筆記」就成了Evernote在中國市場的「官方翻譯」說法。同年早些時候,Evernote確認獲得7000萬美元融資,其中投資方包括田溯寧領導的中國寬頻產業基金(CBC Capital)。

應該說,此時的印象筆記與Evernote就是傳統的跨國經營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關係:印象筆記負責在中國市場推廣和運營Evernote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而對於本地用戶的需求,雖然也常常推出諸如圈點、人脈、共享筆記本、墨筆等針對中國用戶的功能和產品,用戶的數據也保留在中國本土但是中國用戶依然會覺得這始終是一個來自矽谷的產品。

與大多數來自矽谷的產品一樣,最初的新鮮感和易用性還是會常常被產品的用戶交互邏輯、商業模式本土化等問題挑戰——產品本土化和商業模式本土化,實際上限制了Evernote在中國市場的深度推廣和應用。

事實上,在2015年前後,全球的互聯網行業正在經歷一次改變:隨著移動支付、微信等中國特徵的移動應用逐漸成熟,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應用開始呈現出更多的活力,並因此取得了更多的話語權。在此期間,剛剛來到中國一年的LinkedIn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開發了赤兔,而滴滴出行更是直接收購了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

同一時期,與大多數創業公司一樣,Evernote正在通過各種方式尋求突破發展瓶頸的最佳方式:更換CEO、裁員5%、增加會員服務價格,Evernote始終希望能夠通過自身的管理、產品和服務方式的改變,找到並保持一個能夠持續下去的商業模式。對於中國市場該如何重新布局,應該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於是,2015年底,唐毅正式加入印象筆記。2016年,Evernote宣布成立中國地區的技術團隊,並調整了北京印象筆記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範圍,新增了包括「銷售自行開發產品」等相關項目。此後,經過一系列股東的調整,2017年10月,唐毅正式成為北京印象筆記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

應該說,從「Evernote的印象筆記」到「印象筆記」,無論Evernote採用的是LinkedIn方式,還是優步的方式,都是對Evernote中國本土用戶需求的一次徹底響應。至於「獨立」的程度如何,反倒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這種改變一經做出,就只會在市場的推動下,不斷走向深入。

」印象筆記會在2018年上半年,將中國本地數據搬遷至騰訊雲;在產品方面,印象筆記會保留Evernote全球產品的原則、基因和功能,但是會融入更多的科技、更多中國本土用戶的使用場景。」唐毅在接受採訪時尤其談到,中國本土組建本土的技術團隊已經初具雛形。在其的規劃中,未來印象筆記的技術團隊將佔到中國員工的50%以上。

在唐毅看來,信息的碎片化和獲取方式多元化,加劇了現代人的不安全感。要消除信息「留不住」的焦慮,只有主動留存、記錄高價值的碎片信息,使之沉澱才能真正融會貫通。印象筆記通過對典型用戶的調研,發現新一代青年對於知識的理解已經產生了變化。當代青年對知識的訴求已趨向於「有識、有趣、有變」。他們認為知識是服務於當下的,應以個體意義及感受為標準,通過涉獵不同的知識,更好地了解自我、認知世界、與他人相處。

作為以「知識管理」定位的印象筆記來講,唐毅明確表示,全新的印象筆記的產品,將在包括用戶交互方式、信息安全、信息收藏、分享和協作等方面策劃更符合中國用戶的功能,且都將由中國本土的技術團隊直接為本土的用戶提供開發。

「我們真正的希望,是幫助用戶進行高價值信息的獲取、收藏、梳理、分享和協作,與數千萬用戶一起去往知識深處,成為用戶的「第二大腦」,讓大家走出碎片化時代的焦慮,擁抱信息飛速更迭的碎片化時代 —— 擷取碎片,深度擁有。」唐毅說:「我們希望可以成為真正的中國互聯網本土企業中的一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商業時代 的精彩文章:

TAG:數字商業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