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熱葯篇:蓽澄茄、莪術

熱葯篇:蓽澄茄、莪術

每天學一點中醫養生知識

2018/03/27

中醫經典解讀——《藥性賦》(熱葯篇)

蓋夫散腎冷、助脾胃須蓽澄茄,療心痛、破積聚用蓬莪術

蓽澄茄

藥性賦上講,散腎冷、助脾胃,須蓽澄茄。蓽澄茄樹在嶺南的山上非常常見。當地人稱其為山蒼樹,結的子就叫作山蒼子。它既有像胡椒般的辛辣味,又有像樟樹那樣強烈的芳香之氣,氣味濃厚,非常醒神。這味葯能大暖脾腎陽氣,它一入到脾胃,就能辛開溫暖脾胃,把脾胃的寒結氣滯化散開。既能暖中,也還能下氣消積。

蓽澄茄溫中降氣,散寒止痛。但凡有寒氣積冷,都可以用這種溫中下氣之品。現代研究表明它有充足的揮髮油成分,這種濃厚的氣味最善於開胃納食。由於它是種子類的葯,通過諸子皆降之理。邊降邊暖寒,邊降邊除濕助氣化,故對於脾胃到腎膀胱這一條路子上的寒凝氣滯,脹滿疼痛,蓽澄茄都是上佳之選。所以古籍上說,蓽澄茄入脾胃腎膀胱四經,能治一切氣,散腎膀胱冷,暖脾開胃,令人脹消能食。

古方有一個蓽澄茄丸,專治中焦痞塞,氣逆上攻,腹中絞痛的。一派寒氣濁陰不降,這時非溫中下氣的芳香種子類葯不可。蓽澄茄一上去,從上往下,溫降氣機,使寒氣攻上之狀態得到消減下納。那麼中焦痞滿之狀可開,氣機上竄之象可降,心腹冷痛之症可消。

莪術

蓬莪術跟荊三棱是破血消積葯的代表,莪術偏於破氣聚,三棱偏於消血積,兩者配合,常能消有形無形的氣滯血瘀,癥瘕積聚,大能開通肝經,消磨腸腹積滯,暢達經脈,開胃納食。它們是癥瘕積聚,心腹瘀痛的最佳二葯組,堪稱黃金搭檔。但前提是身體必須有積滯,無積反而容易消傷正氣。

莪術入肝經,辛溫,能夠通散行破,又帶點苦,可以降污濁。一方面助肝疏泄,另一方面輔肝排濁,所以肝經所過之處,疏泄不及,導致瘀堵停積,或心腹痛,或閉經痛經,或胃痛脹滿,用莪術皆可令氣行痛止。

《藥性賦》說莪術可以療心痛破積聚,這裡的心痛不只是心胸痛,更廣泛地指人體心腹瘀滯疼痛,甚至整個心主血脈,凡血脈所過之處,有積聚導致堵塞不通則痛者,皆可用莪術開通之。

莪術這味葯療心痛破積聚,它不僅能夠治療心血管堵塞的疼痛,還能夠消除腸道里的積滯堵塞導致的疼痛。莪術善於歸肝脾經,肝主疏泄,脾主運化,當肝脾瘀滯,土壤板結,木不條達時,周身一派壅塞之狀就出來了。所以很多人恩身上長脂肪瘤,或者脂肪肝,長包塊,這些在古代叫癥瘕痞塊,是肝鬱脾滯的表現。現代莪術主要廣泛運用於肝脾腫大,肝硬化,子宮肌瘤,甚至宮頸癌。

了解更多美食故事與更多的中醫養生

吃過之後

微信:meishibeihou

探索美食背後的故事

還可以學習中醫養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吃過之後 的精彩文章:

『二十四食經』驚蟄篇

TAG:吃過之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