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四大名綉」 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四大名綉」 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中國傳統刺繡工藝品當中的,常常將產於中國中部湖南省的"湘繡",中國西部四川省的"蜀綉",產於中國南部廣東省的"粵綉"和產於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綉"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綉"。

四大名綉

四大名綉

1、湘繡

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湘繡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帶有鮮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繡產品的總稱,是勤勞智慧的湖南當地勞動人民在漫長的人類文明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精心創造的一種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間工藝。近半個世紀來,考古工作者曾先後在湖南、湖北等地發現了不少麻布、錦、絹等絲織品、紡織品,其中不少是綉品。一批又一批埋藏在湖南和昔日楚地領域地底下的光彩奪目的古綉品的出土,對世人進一步認識湘繡源流沿革及其綉藝傳統,意義是不言自明的。

湘繡與蘇綉、蜀綉、粵綉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湘繡傳統上有72種針法。分平綉類、織綉類、網綉類、紐綉、結綉類五大類還有後來不斷發展完善的鬅毛針以及亂針綉等針法。湘繡擅長以絲絨線繡花,綉品絨面的花型具有真實感,曾有「繡花能生香,綉鳥能聽聲,綉虎能奔跑,綉人能傳神」的美譽。

2006年,湘繡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995年,長沙沙坪鎮被國務院授予「中國湘繡之鄉」的稱號。2006年,沙坪被授予湘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基地。2010年,湘繡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並制定了質量技術要求。 「沙坪湘繡」也取得「國家地理標誌」商標註冊。2014年,湖南省湘繡研究所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湘繡

2、蜀綉

蜀綉又名「川綉」,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採用蠶絲線綉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主要指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帶的刺繡。

蜀綉最早見於西漢的記載,當時的工藝已相當成熟,同時傳承了圖案配色鮮艷、常用紅綠顏色的特點。清代確立了「蜀綉、蘇綉、湘繡、粵綉」為中國四大名綉。

2006年5月20日,蜀綉經國務院批准入選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12月,蜀綉正式被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蜀綉

3、粵綉

粵綉是以廣東省潮州市和廣州市為生產中心的手工絲線刺繡的總稱,包括潮綉和廣綉兩大分支,是中國四大名綉之一。粵綉之一的廣綉最初創始於少數民族――黎族,古時綉工大多是潮州、廣州男子,為世所罕見。

明朝中後期形成特色。其特色有:一是用線多樣,除絲線、絨線外,也用孔雀羽毛捻樓作線,或用馬尾纏絨作線。二是用色明快,對比強烈,講求華麗效果。三是多用金線作刺繡花紋的輪廓線。四是裝飾花紋繁縟豐滿,熱鬧歡快。五是綉工多為男工所任。綉品品種豐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頭巾、綉服、鞋帽、戲衣等,也有鏡屏,掛幛、條幅等。

2012年,林智成(潮綉)、康惠芳(潮綉)、陳少芳(廣綉)、孫慶先(潮綉)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

潮綉大師康惠芳於2015年8月11日被聯合國授予「文化大使」稱號。

粵綉

4、蘇綉

蘇綉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是蘇州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其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無錫、常州等地。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繡,又稱絲綉。清代確立了「蘇綉、湘繡、粵綉、蜀綉」為中國四大名綉。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蘇綉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綉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

2006年5月20日,蘇綉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蘇綉以蘇州刺繡研究所的高新區的鎮湖鎮(現改為街道)刺繡最為有名。鎮湖是蘇繡的主要發源地,蘇綉中的八成產品來自鎮湖。2007年,鎮湖街道的蘇綉基地榮獲江蘇省「傳統工藝美術特色產業基地」稱號。2010年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鎮湖蘇綉」實施地理標誌保護。制定了《地理標誌產品——鎮湖刺繡》地方標準。2013年,蘇州高新區鎮湖刺繡藝術館景區成為全國首家刺繡文化產業4A級景區。2014年,蘇州鎮湖刺繡藝術館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2015年何建英刺繡大師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洪軍大師《梅花篆字》創作成刺繡版。

蘇綉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獵奇 的精彩文章: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20:詩經《關雎》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梁羽生小說七劍下天山中的天山七劍分別指誰 各使何武功和武器

TAG:古今獵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