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永樂大典》正本下落之謎

明朝《永樂大典》正本下落之謎

《永樂大典》是一部古今中外所罕見的大型類書,是中國古代最為成熟、最為傑出的「百科全書」。明成祖朱棣,這位傳奇帝王,遷都北京,派遣鄭和下西洋,處處顯示出他的雄才偉略,下令編纂《永樂大典》是他的又一大手筆。朱棣的雄心在永樂三年(1405年)開始實施,高僧姚廣孝和翰林學士解縉帶領3000多文臣接手了這項任務,前後耗時4年。《永樂大典》的規模是空前的,就算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也是驚人的。

《永樂大典》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錄60卷,裝成11095冊,總字數約3.7億字。而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發現的《永樂大典》只有800餘卷,400冊左右。這也就是說,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人們已能見到的《永樂大典》加起來,不到原書的4%,96%的《永樂大典》不知下落!自《永樂大典》問世,直到明末清初,正本去向成為了公案。

據說,光緒年間翰林侍讀文廷式,一人就盜走100多冊《永樂大典》。文廷式死後,這些書又被其後人出售,賣給洋人或者古董商。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已被儲存在翰林院的《永樂大典》慘遭不測,大部分葬身火海,幸免於難的則散落一地,只有少部分被這些強盜帶回國,或收藏,或轉賣,珍貴的《永樂大典》從此散落世界各地。

時至今日,全世界範圍內,《永樂大典》只剩400冊左右,分散在八個國家30多個收藏機構。中國方面一直在全力收購這批流失國外的秘籍,現已有《永樂大典》226冊。共計11095冊的《永樂大典》如今剩餘不到百分之四,著實令人痛惜。

如果現代人要運完全部的《永樂大典》,要運滿4卡車才行。而在明代,並沒有現在的發達交通工具,他們只能靠馬車拉。為何嘉靖帝死後3個月才入葬永陵?大膽的推斷便是:在這段時間裡,隆慶帝忙著把《永樂大典》正本放進永陵,以了卻嘉靖帝的心愿,一直到嘉靖帝入土為安後,隆慶帝才有時間處理《永樂大典》的副本。「甚至重錄工作或許都沒有完成,而詭稱完成,從而造成了副本的先天缺少,也並不是不可能。」

如果《永樂大典》正本被嘉靖皇帝帶入永陵,將來正本的出土無疑將震驚整個世界。然而,這一切猜想在打開水陵地宮之前只能是一個理論上的假設。消失了幾個世紀的《永樂大典》正本,也許還有更多未解的謎團,等待著人們去不斷地探尋。

一種說法認為明英宗下令將此書陪葬於永陵,因為明朝有殉葬書籍的傳統,從明英宗酷愛大典來看,極有可能「生死相連」;另一種說法認為,在明亡之際,文淵閣失火,正本毀於一旦。由於沒有史籍記載正本的去向,所以要弄清正本所在,看來只能藉助考古發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房記 的精彩文章:

孩子間的差距竟是這樣拉開的,90%的父母都忽略了!
3.8女神節特供書單:一定要讀的9本有力量的女性成長小說

TAG:書房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