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青少年教育應走向真實場景

青少年教育應走向真實場景

剛結束的兩會上,有不少青少年的聲音。西安高新一中6位同學撰寫的《關於建設城市慢行系統促進綠色出行的提案》被帶到了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此外,杭州二中模擬政協社團的8名同學和廣東實驗中學學生共同撰寫的《關於規範家政服務員准入的提案》等4份政協提案也出現在了兩會上。

中學生撰寫的提案為何能上兩會?這始於一項由中國致公黨中央教育委員會指導、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組委會主辦的全國青少年創新實踐活動,這是一個以政協會議為學習對象,借鑒其會議組織、提案形成等方面的規則,結合青少年學生特點,結合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探索創新思政教改、技能培養等方面的全新社會實踐活動。從2012年至今,已經舉辦6年了,該活動每年都從全國幾十個城市、數百所中學的中學生中收集提案,然後選擇優秀提案提交給當年召開的全國政協會議。近年來,中學生們提交的並最終送上兩會的提案內容包括學生社會實踐體制、中小學生節儉教育、校園欺凌等等。

每年的兩會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不僅與「大人們」有關,其實也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以西安高新一中學生撰寫提案的過程為例,同學們從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中選擇了與自身體驗最密切的綠色出行問題,然後通過走訪政府部門、發放問卷和查閱相關資料來進行調研,繼而提出可行性建議,給出了「建設慢行交通網路」「保障慢行者的路權」「監督慢行者履行義務」「推動慢行系統與創新產業有機結合」等9項解決問題的建議。

從選題到調研再到撰寫提案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與社會進行協作溝通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們關心社會問題,還可以幫助他們提升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能力,提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參政意識。通過融入國家大政方針的探討和研究的過程,還可以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和體會中國特色的政治協商制度,培養青少年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尤其是當他們的建議得到採納,現狀得到改變,更能夠提升他們的參與感、榮譽感以及主人翁意識。可以說,模擬政協活動是全面育人、多元化育人的一次生動實踐。

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應該只是在書齋中講授各種理論知識,更應該理論聯繫實際,把他們帶到社會上,帶到真實的場景中,讓他們近距離地了解民情、國情,深入基層、紮根中國大地。

兩會等重大政治活動,看上去離青少年比較遠,近距離接觸卻也可以是生動活潑的,是對青少年進行國情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絕佳舞台。我們在開展青少年思政教育活動時,更應該利用全國兩會、地方兩會、黨代會等真實的場景,通過鼓勵青少年開展調研、撰寫提案建議、邀請青少年列席會議等方式,提升青少年參與社會實踐的真實感和深度性,讓青少年在真實的場景中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作者系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29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冰雪是孩子的好朋友
皇甫立同代表:推進網遊分級切實保護青少年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