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羅斯航母水平究竟怎麼樣?自主著艦比美國落後五十多年

俄羅斯航母水平究竟怎麼樣?自主著艦比美國落後五十多年

熟悉航母艦載機特徵的朋友們肯定知道,艦載機是放飛離艦容易,回收著艦難。自航母誕生以來,各航母強國均在改進自己的進艦著艦技術,而其中非常有用的一個系統就是自主著艦系統。當今世界的很多航母國家,早就已經用上了自主著艦設備,而且應用非常成熟,但俄羅斯一直都沒有搞定這套技術。

在現代航母的運行中,自主著艦系統的投入使用,為艦載機飛行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俄羅斯航母在參加完第一次作戰任務之後,就開始準備接受大修。

航母的著艦輔助方法,主要有三種比較常用的方法。第一種方法是「示牌進場」法,即航母上的著艦指揮官站在飛行甲板左側,揮動顯眼的彩色信號牌,向歸艦的飛機發出信號,告知其航向和高度是否存在偏差。由於早期的艦載機是螺旋槳飛機,人工糾正航向和高度的做法還能適用,但隨著噴氣式艦載機的上艦,這種方法在20世紀50年代左右開始逐漸被淘汰。

取而代之的便是鏡面光學助降系統(MOLS),於20世紀50年代初投入使用,比人工指示更先進,但缺點是鏡面很大,搬運和清洗非常不方便。20世紀60年代,菲涅爾光學助降系統取代了鏡面光學助降系統,並一直沿用至今。後來由於菲涅爾光學助降系統的最大作用距離為8千米左右,因此美國海軍又研製出「艾科爾斯」激光著艦引導系統,作用距離增加到18千米以上。

艦載機在甲板上的作業,起飛要比著艦容易得多。

著艦技術的另一大重要突破,便是自動著艦系統的發明。這種發明的技術原理是,由航母上的跟蹤雷達測出艦載機的實際方位,同時由甲板運動感測器測量航母飛行甲板的運動情況,然後將數據傳輸給計算機進行補償運動計算,計算出艦載機的理想位置,將理想位置和實際位置輸入質量計算機,實施比較得出誤差信號,然後根據誤差信號計算出合適航路並生成控制命令,通過無線電數據鏈發送給艦載機。艦載機上的自動駕駛儀收到誤差信號後,消除誤差,在預定的位置安全著艦。

雖然這一整套流程看起來非常複雜,但通過計算機來處理,修正糾偏的速度非常之快。由於採用計算機控制,因此極大地減小了誤差,避免了一些飛行員人為控制造成的失誤。這種設備的出現,使艦載機在惡劣條件下著艦的事故率得到很好的控制。美國海軍的第一代自主著艦系統是在1965年研製成功的,即AN/SPN-10系統,最早在「福萊斯特」號航母上投入使用。

自主著艦系統使用的雷達是個小裝置,但對航母的影響很大,早期精度較差,現在已經能實現完全自主著艦輔助。

自主著艦系統的控制後台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早期的自主著艦系統性能較差,只能用於人工著艦引導的補充。為防止出現問題,其航母一般採用結合運用多種著艦輔助引導模式的工作方式。隨著技術的發展,美國海軍逐漸獲得性能更強大的自主著艦設備,比如AN/SPN-46(V)系統的投入使用後,就能實現飛行員完全不干預的自動著艦,而且還能同時引導兩架飛機。

俄羅斯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在試驗自主著艦系統,但由於該系統工作速度慢和精度很差,容易受到干擾,因此一直沒有投入實際使用。印度海軍在獲得「維克拉瑪蒂亞」號(「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和米格-29K艦載機時,要求俄羅斯必須提供自主著艦設備。俄羅斯方面這才展開深入的研發,並實現了自主著艦系統在「維克拉瑪蒂亞」號上的裝船應用。投入使用以來,這套系統沒有發生大的問題,表現也比較穩定,看來印度又當了一回俄羅斯的小白鼠。

蘇-33戰鬥機在庫茲涅佐夫號上降落,該艦將裝上自主著艦系統,彌補了多年的缺憾。

根據俄羅斯媒體近日的報道,「庫茲涅佐夫」號在接受大修之時將裝上這種數字化的自主著艦設備。通過加裝自主著艦設備,「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將具備在複雜氣象條件下的著艦能力,真正實現全天候作戰。這意味著,在美國航母同類設備上艦的50多年之後,蘇聯/俄羅斯航母終於擁有了自主著艦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的空母 的精彩文章:

戴高樂號防空能力全球最強,連美國的福特級也自嘆不如
中國新型導彈最新細節曝光,冷熱共架已成為主戰艦艇標配

TAG:雲上的空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