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在消亡的方言

正在消亡的方言

聽說長的好看的人都關注了我

方言就像一張隱形名片,藏身在語言里,但只要一張口,就亮出了你的家底,南就是南,北就是北。

1

唐代詩人賀知章曾在《回鄉偶書》中寫下,「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少小離家、兩鬢已斑白的他終於重返故里,所幸,當年熟悉的鄉音未改,讓人感慨萬千。而1300多年後的今天,幅員遼闊的中華土地上,我們的方言卻正在慢慢消失。

方言是一個人和一個地區居民最顯著的文化標識。出門在外,親不親故鄉人。「故鄉人」憑什麼來衡量呢,主要是說話口音,就是方言。但是現如今方言正在無可避免的快速走向消亡。

故鄉是一個人靈魂的軸和坐標,我們所有的一切都圍繞著那個原點延伸、轉動,而方言就像這個原點的一眼甘泉,這是我們生命里程和命脈走向的力量所在。一種方言,其實就是一段歷史,就是一種文化。

2

現在有個怪現象,無論哪個地方的家長們,在跟孩子們說話的時候,都用不咸不淡的普通話進行對話。既然自己都默認跟孩子們說普通話了,孩子們不會說方言、聽不懂方言是不是很正常。我在家一概都是跟孩子說方言,從不用普通話。他們天天在學校里,在外面接觸普通話的時間已經夠多了,在家也用普通話,長此以往,真的是連聽都聽不懂了。

普通話興盛、方言式微是有關部門強制推廣的結果。情況好的聽的懂方言,但是不會說。情況最糟糕的那種,是不會說也聽不懂。會說方言的孩子們是越來越少。這種情況在00後,尤其是在10後身上最為顯著。一種方言的形成過程是漫長的,而消失的速度在歷史的長河裡猶如短短一瞬。

3

民俗專家牛國棟先生則認為,推廣普通話可能會對地方方言造成一定的影響,但語言的形成和延續是幾百上千年的過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改變。作為植根於民間的文化形態和文化載體,方言有著深厚的民間文化的土壤。

民族語言文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分類,語言文化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特點和保護的理由也和其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當地傳統節日,民族對於某一自然/宇宙現象的認知,傳統手工業)類似。很多方言都保留古漢語的發音,有比如吳語,粵語等等,很多方言中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很多特有辭彙,文化價值高。

推廣普及普通話固然重要,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而廢棄方言,拋棄民族的藝術。普通話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為文化藝術,蘊含著濃厚的民族特色,也應被保護,二者並不矛盾。某種程度上來說,方言更能代表地區文化特色,方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方言所體現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話無法比擬的,正是這些的方言,交流起來才會有一種親切感。讓你無論在地球上哪個地方,聽到鄉音,就熱淚盈眶。

4

一個只會說普通話,不會說方言的人,像是一個沒有歸屬感,沒有植根土地的浮萍。每種方言都代表了一種地域文化。每一種方言都是一個知識體系,消亡一種方言,就是消亡一種知識體系。隨著方言的消亡,鄉音背後的文化基因在被我們不自覺或者不自知地剪斷,這個非常可怕!普通話可以讓你跟天南地北的人交流極其順暢,但方言能讓你感受到無限的溫暖。

如果上海人不會說上海話,湖北人不會說湖北話,廣東人不會說廣東話……憑什麼證明你是哪人?就憑你戶口本身份證上的地址?唯一能夠區別你是哪裡人的,是你能講那兒的方言,只有你能講一口地地道道的方言,你才能拍著胸脯說我是那兒的人。

但願當我們白髮蒼蒼重回故里的那一天,我們還能聽到那一口熟悉的鄉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姐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貓姐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