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反彈琵琶——「肌肉美學」的魅力

反彈琵琶——「肌肉美學」的魅力

白居易1分鐘前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莫高窟壁畫中,但凡有舞樂場景,必有手持琵琶的伎樂人出現。

第112窟《西方凈土變》的反彈琵琶飛天是極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

與現代身材柔軟四肢細長的舞者形象不同,

敦煌壁畫里反彈琵琶的舞者呈現出「肌肉美學」的魅力。

舞者左手高揚按弦,右手反彈撥弦,

富有質感的纖腰與豐隆的胸、臀形成畫面的中心,

構成標準的「三圍」起伏曲線。

左足踏地,右足惜腿反彈,身材前傾的大弓形與大趾上翹相應合,

彷彿能感到神經與肌肉之間形成的張力。

如此脫塵的動作,自然引發人們的爭論——

「反彈琵琶」究竟只是舞蹈動作,還是確有其事的演奏方式?

我國傑出的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瞎子阿炳)就具有反彈、側彈琵琶的技巧。

新疆柯爾克孜族的民族樂器考姆茲多姿態演奏,反彈即之一。

壁畫中的反彈琵琶者琵琶的龜背向前,面板向後。

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彈撥,

並用右手腕將龜盤靠壓在右儲背上,保持一定的稱定性。

由於唐代的琵琶四弦四項而無品位,演奏不用換把。

據此分析,琵琶反彈的情況,作為一種技術性的表演不能說完全不存在

尤如172窟中鼓與琵琶對舞的形式一樣,

鼓即可以作為樂隊中的伴奏樂器,亦可由舞伎掛於展間邊舞邊奏。

然而反彈琵琶的形象多為舞伎,而樂伎中沒有一例。

因此反彈琵琶或許以舞為主,不適用於樂隊實際演奏

就此意義而言,琵琶、腰鼓、彩帶、花朵,都作為畫匠筆下裝飾性的元素,豐富了舞伎的肢體語言。

身體的翻轉扭曲,

衣裙飄帶的走勢,

項飾臂釧的甩動,

一個出胯旋身使出反彈琵琶絕技。

正因為俗世凡間難有反彈琵琶的實景,

千年之後再看壁畫,栩栩如生,

耳畔彷彿傳來佛國梵樂悠然。

註:彩色原圖版權歸「數字敦煌」所有,此處僅作對比引用。線稿版權歸本號作者所有。

參考文獻:

1. 高德祥. 敦煌壁畫中的反彈琵琶與反彈箜篌[J]. 音樂愛好者,1989.

2. 李雲集. 「反彈琵琶」並非「反彈」——敦煌莫高窟「反彈琵琶」圖像探微[J]. 人文雜誌,2013.

3. 黃曉芳. 從反彈琵琶伎樂看敦煌壁畫人物在現代工筆人物繪畫中的借鑒[J]. 戲劇之家,2016.

4. 何銀香. 敦煌壁畫中反彈琵琶的文化內涵[J]. 藝海,201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敦煌壁畫用心臨摹 的精彩文章:

TAG:敦煌壁畫用心臨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