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光芒四射的人,有多自戀就有多孤獨

那些光芒四射的人,有多自戀就有多孤獨

本文作者|雅娟

心視界認證諮詢師、專欄作者

1

每個人都可能會不由自主的被深度自戀者吸引,他們通常才氣逼人,舉止優雅,談吐迷人風趣,整個人有一種「無所不能」的自信與光彩,彷彿自帶光環,秒殺一切。

但你一旦與自戀者深入接觸,或者真實的生活在一起,會意識到有什麼不對勁,但又難以言說。他們可以在前一在讚美你、寵愛你,像公主或王子一樣對待你,而下一秒鐘卻可以冷漠、疏遠,用尖刻的語言挖苦你、羞辱你,

他們會故意對你的重要成就不屑一顧,或對你的痛苦和挫折視而不見,而他們自己卻無法忍受任何時刻的不被重視與誇耀。

當你的情感未投入時,他們會盡其所能展現自己迷人優雅、卓越不凡的一面,而當你的真情被喚起時,又會對你冷酷無情,任其自生自滅,對你的事一點點興趣都沒有。

他們通常熱情洋溢,敏捷聰慧,在事業上或某個領域建樹非凡,但對於比自己優秀的人充滿嫉妒與不屑,而言語與行為上的攻擊從來不會延遲半步。

深度自戀與偏執往往相伴相隨,在很多成功者身上會看看自戀與偏執的影子,所謂「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很好的詮釋了深度自戀者的功與過。

他們像孩子一樣肆無忌憚,卻有著令人迷惑的成人外表。

如果沒有覺察與自醒的力量,一個人很容易被自戀者無意識的控制,體會到憤怒、無力,但又無法自控,一方面被其深深吸引,感覺心醉神迷,一方面又充滿羞恥與低自尊,感到彆扭、痛苦,心裡像被掏空了一樣,情感被透支但又深陷其中。

自戀者是天生的施虐狂,而有一些自虐傾向的人,尤其是一些迷戀強硬氣質男性的女性會無可救藥的愛上他們,會在喜悅的高峰與痛苦的沼澤中不斷循環反覆,但他們的關係或許也還可以稱做某種契合。

而兩個自戀的人相遇,則一開始絢爛如煙花,完美如童話,閃瞎所有人的眼,讓全世界羨慕嫉妒恨。只是煙花短暫,童話無終,最深的愛化為最深的恨。

最後的鬥士李敖前些日子離世,太多人對於他嬉笑怒罵、筆鋒如刀的文人成就或許不甚了了,但對他和胡茵夢半個世紀的愛恨糾纏卻深有感觸。

胡曾在文中談及舊事:

他說:「她(指胡茵夢)在我心目中宛如童話仙子,不能忍受半點瑕疵,有一天我無意推開洗手間的門,見蹲在馬桶上的胡因為便秘滿臉通紅,表情猙獰,實在太不堪了。」

李敖的金句:

當我要找我崇拜的人,我就照鏡子。

我生平有兩大遺憾:一是,我無法找到像李敖這樣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二是,我無法坐在台下聽李敖精彩的演說。

李敖其文五百年不朽;其人一千年不朽,一千年後,世界末日,什麼都朽了。

我們只愛那個如不食人間煙火仙子般美好的影像,愛的人「如此不堪」是對自戀者最沉重的打擊,我是完美的,所以我也不能夠允許我愛的人有任何的「不完美」。

我不要真實,就如我無法接受自己的真實一樣。

2

古希臘神話中,俊美少年納西索斯因為拒絕了林中美麗少女「回聲」的示愛,惹怒了眾神,決定讓他去承受愛上別人,卻不能以被愛作為回報的痛苦。當他在水清如鏡的湖面看到自己的倒影時,不禁立刻被水中那一張完美的面龐驚呆了,渾然不知那其實就是自己的倒影。他深深地愛上倒影美人,日夜守護在湖邊,不飲不食,不休不眠,而目光始終不離水中倒影。終於,納西索斯枯坐死在湖邊,而他死後,身體化身為水仙花仍留在水邊痴痴守望自己的影子。

愛上自己的影子,沒有任何隱喻像這個神話一樣形象生動的提示了深度自戀者的特徵與本質,終其一生,也無法從自我的虛幻的影像中挪開眼神,看到真實的世界與他人,但其中的那份純粹的投入與執著卻又有著十分迷人的特技,令人感傷與嚮往。

在李敖自知不久於人世之後,曾做過一個頗為意外的行為,他撰寫親筆信,寄於過往的家人友人仇人,邀其來書房會面,並坦言:這是我們人生中最後一次會員,及此之後,再無相見。希望會面是真誠的、坦白的,不僅有如何相識,如何相知,更要有我們如何相愛又相殺......

相逢一笑泯恩仇?我更願意相信近在咫尺的死亡擊碎了自戀的面具與防禦,將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孤獨呈現。而相愛相殺,不過是一場最好的遊戲而已,當大幕落下,與遊戲的同伴一起對人間道一聲別!

李敖與胡茵夢的婚姻只維持了3個月22天,但他卻用30年的時間去貶損與責罵她。

是有多少不甘,有多少對自己的不滿、有多少被隱藏的委屈與希望,有多少難以言明的孤獨才可以讓攻擊這樣的持久與執著?

自戀者內心有個長不大的孩童,這個孩童沒有邊界,沒有你我之分,他我之分,一生都在渴求尋找完美的融合對象。

自體心理學的科胡特認為,每一個個體在其嬰兒期無一例外都是自體誇大而自戀的。在嬰兒的心理世界中,他或她是全能的上帝。當這一上帝能夠被養育者所滿足時,則獲得快樂。如果不滿足,則因為自己的全能感遭受挫折而暴怒。如果嬰兒因為養育者的疏離與人格的不完整,長期無法得到誇大的自體自戀滿足的,我們天生的補償機制會通過自體幻想來替代補償這一自戀之需要。換句話說,不被鏡映的自戀需要學會了變形的自我滿足,長大後即便已經擁有了一個成人的軀體,而卻會像納西索斯一般被自己的影子鎖住了目光。

每一個孩子來到世間時是如此的脆弱,以至於需要不斷的得到撫育者的回應、安撫、微笑、擁抱,才能夠在其內心凝聚成那個最初的、使其得以確認自我存在感的核心所在。

一個恰當的、理想的養育者可能需要付出三年的投入與辛苦,陪伴一個孩子形成最根本的安全感與人格統合感,但如果三年的缺失,卻可能需要這個孩子用一生的自戀做為武器,與這個世界、他人或者說本質上與自已為敵,從不敢讓炫目的光環從自己身上撤掉,用盡一生的力氣追逐完美,因為內心的不安與孤獨從不敢回望。

推動搖籃的手,真正推動了世界的發展,或許這句話並非故意的誇大與嘩眾取寵。

作者介紹

雅娟

心理諮詢師、EAP執行師

心視界專欄作者

諮詢取向:精神分析動力學 人本存在主義 後現代心理

諮詢領域:兩性情感 親子關係 壓力應激 人格成長

價值

成長

分享

連接

透過世界看見自己

心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視界psy 的精彩文章:

TAG:心視界p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