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入門之遵從天性
學習音樂是人的主動行為,音樂帶給人的快樂和滿足是不言而喻的,這又和天性有什麼關係呢?音樂的天性是什麼?人的天性是什麼?如何突破認識的局限性讓音樂更好的為我們服務呢?
?天性
是一個道家名詞,它指人先天具有的固有屬性,具有一個外界難以改變的卻可以引導善惡的趨向,故而,亦稱之為本性。
?音樂的天性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
拋開了「音樂」這個名,就是音樂的天性了。
因為,大自然的聲音不是人類的聽覺系統完全能捕捉到的,比如鯨魚的聲音。作為一種表達人類情感的抽象藝術,情感本身就是有局限性的,那麼音樂也僅僅是大自然聲響中的一部分而已。
?人的天性
一個人出生就具有的的秉性,一個外界難以改變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為趨向。總結出來有好奇心、探索精神等等十多種表現,只不過在複雜多變的環境里,人的天性或被抑制,表現為迎合環境的需要,所以壓力感、挫敗感、孤獨感在如同帶著面具的生活中不斷出現,而內心的訴求,漸行漸遠。
在學習音樂之前要了解清楚音樂的天性和人的天性以及二者交互的方式。
可以想像音樂是聲音和時間的藝術,在原始社會,人類沒有語言之前,先用聲音的高低(調門)、強弱(力度)和長短(時間)來表達想法和傳遞信息,待找到一定的規律後就可以把容易識別的音高組織起來,通過強弱和長短來限定部分的想法和信息內容,這樣固定下來的音的表現就被稱為音樂,比如,部落來客人了用什麼音樂來表示歡迎,有敵情了,用什麼樣的音樂等等,後來還多被用作祭祀和求愛,如情歌、山歌、跳大神等。
以上說明音樂對人類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能把音樂定義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就是人在生活中需要的一種聲音符號代碼,廣義的就是那些在不被我們認知前的那些音的存在狀態。而且,這種存在狀態是不會以人的主觀意願而改變的。
歸根結底,我們還是希望通過音樂的學習來增加一項技能,有人可以靠音樂生存,有人可以通過音樂抒發情感,對音樂了解的越多,生命的體驗越深,會更有成就感。
從神經學角度看,左右大腦神經突觸鏈接增加,對提升大腦的想像力和思維的敏捷性很有幫助,當然,如果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不足或者素質較低,就會讓人的情緒化非常嚴重,大腦神經鏈接太快了,直接把自己心裡的想法都暴露出來了(因為素質低,不好的想法也多)。
那麼,大腦的神經突觸鏈接是好是壞呢?答案,當然是好的,鏈接得越多人的表現就越聰明,想法也增多了,特別是創新的想法,這才是人類發展進步的基礎!而音樂恰恰提供了這一重要功能!
所以,學習音樂的目的明確了,或者說音樂對人的影響結果清晰了,剩下的就是怎麼結合需要用什麼方法學習了。
?遵從天性
已經被識別的音的存在狀態是固定的(音程),這是由音的振動頻率決定的,而人的天性也是不喜歡被壓抑的,在我們提供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後,不要強迫學生演唱或演奏他不喜歡的音樂作品,先從其熟悉的音樂作品開始,增加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待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理論基礎後再進一步深入學習。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一定要有考究,優美的聲音會刺激大腦神經的活躍度,但多次反覆演唱、演奏傾聽同一首音樂作品時,大腦就會審美疲勞,大腦神經的活躍度會隨之降低,所以我們要多接觸不同音樂風格的作品。
然而,作曲家的風格,取決於作曲家的現實生活對他的影響和塑造,而學生們的學習也會隨著時代的變遷對不同的風格產生的興趣程度不同。
特別是古典音樂,由於其太完美、離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遠,喜歡古典音樂的人也越來越少了,人類社會從農耕文明時代、工業文明時代到現在的信息爆炸時代,已經從看天吃飯、被迫機械化式的協從生產到今天的自我意識爆棚,古典音樂的完美導致要按樂譜規規矩矩的演奏已經很難滿足現代人的欣賞和表達的需要。
那麼,音樂里有沒有能適應現代人需要的學習內容嗎?有,即興音樂。
?即興音樂
學術名稱叫做「即興音樂」。是19世紀的一種抒情性樂曲。英文名稱原意為即興創作或一時的興緻,後發展為器樂短曲曲名,也就是沒有樂譜,一邊演奏一邊創作,給了演奏者很大的自由演奏空間。但19世紀以後就很少有了,主流還是先寫樂譜再演奏。
二十世紀初期,由於北美大陸的開發,很多黑人奴隸被從非洲、歐洲賣到美國,讓歐洲音樂和黑人的音樂風格開始結合,形成了爵士樂和藍調。藍調演唱者會把生活的感想,即時配上歌詞和旋律。而爵士樂常常借用當時流行的藍調、民謠、音樂劇、流行曲的旋律,以該旋律作為主題開始,但隨後是每位樂師表演其即興獨奏技巧的段落,也常常出現兩三位樂師互相對答,最後回到主旋律作結束。這些即興演奏立非完全任意,樂手通常會跟據樂曲的和聲結構,決定即興的旋律和節奏。漸漸地,即興演奏變成爵士樂的最重要部份,演奏者的即興演奏,樂手之間的即時對答,比起主旋律更重要,更有個性,也成為聽眾欣賞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由於國際交流頻繁,在國內已經有很多優秀的即興音樂演奏者了,但是歷史的包袱太沉重,無論從學術研究和理論推廣上都受到了嚴重的阻礙,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年輕人在學習和演奏即興音樂,但即興音樂的創造精神因為符合了時代的需要,特別是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在演奏中能根據自己對樂曲的理解進行自由創作的演奏發揮,獲得創造的快樂,想想都是很愜意的事情,從而提高了學習音樂的興趣,有效的培養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以後,我們在唱歌或者演奏樂器時都試著加入個人創作,體驗一下作曲家的感覺!


TAG:明明之音隨意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