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嗎?郭子儀也有虎口逃生的時刻!

你知道嗎?郭子儀也有虎口逃生的時刻!

郭家在當地比較富裕,丈夫在外為官,整個家庭的管理就落在了郭敬之的夫人向若蘭身上。郭夫人心地善良,廣為施捨,周濟窮人。同村有女子出嫁買不起嫁妝,她會出銀資助;有男子娶不起媳婦兒,她同樣會慷慨解囊。她還在家中東院設立塾館,請來名師授課,並廣招學生就學,有因家貧交不起學費者,她代為付學費,因此,備受人們稱道。鄉鄰對父母的讚許,同樣也在郭子儀幼小的心中烙上了深刻的印記。

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造就了郭子儀的自小聰慧過人。他六歲時在塾館聽夫子講算學,開始還能端端正正地坐在那裡,沒過幾天就有點兒不安分了,開始東張西望。夫子看到後生氣地將他叫了起來問道:「子儀,你為什麼不聽為師的講課呢?」郭子儀隨口道:「回夫子,學生會了。」聽郭子儀這麼一說,夫子想,看來不給他出道難題,他是不會規矩的。便道:「好,既然你說懂了,那為師給你出道題。」

夫子要給自己出題,郭子儀顯得有點兒高興,卻不知夫子是有意要為難他。

夫子說完用手指在地上畫了一個三行三列的方格道:「你把一到九這九個數字填到這九個方格里,然後使每一行和每一列的三個數字之和是十五,九個數字不能重複。」

「呵呵……」郭子儀笑了笑,信心十足地道,「這簡單,母親早已教過我。這是伏羲八卦里的東西,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郭子儀言畢同時也將數字填在夫子畫出的格子里,他看了看夫子道:「夫子,我說得對嗎?」

夫子一看傻了眼,雖然他心裡不悅,但還是心有不甘地說:「對,不過子儀啊,學無止境,你說得對,不證明你就懂。為師再問你,你提到伏羲八卦,那你知道伏羲八卦是什麼嗎?」

郭子儀還在為自己能答對夫子的問題而欣喜,卻沒有想到夫子會反問他。伏羲八卦究竟是什麼,這下可把他難住了。郭子儀想了想辯解道:「不知道,可你講的是算學,又沒有講伏羲八卦,夫子要是知道伏羲八卦就教教學生嘛!」

郭子儀頂嘴,夫子生了氣;小孩子說話無心,但夫子聽了卻感覺羞愧。自己不懂伏羲八卦,想想以後學生還不知道提出什麼特殊的問題,他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拂袖而去。

夫子找到了向若蘭提出辭離之意,向若蘭吃驚地問:「為什麼?」夫子嘆了口氣說:「按子儀現有的程度,我再教他,那是對他的耽誤,請夫人另請高師。」

向若蘭問清原因後對夫子道:「子儀年幼,我請您來就是不僅傳授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他做人的道理,子儀有冒犯之處盡可處罰,我還是希望您留下來。」

任憑向若蘭怎麼規勸,夫子還是堅持要走,向若蘭也無奈。

夫子走後,向若蘭將郭子儀叫了過來。看著母親不悅,郭子儀跪了下來,向若蘭道:「你知道做錯什麼了嗎?」郭子儀道:「不知道。」向若蘭生氣地道:「不知道就罰你在聖人面前跪三個時辰,知道了再說。」她接著對管家張信道:「給我看著,如偷懶或不按規矩你們同樣也按家法重處!」張信聽後點了點頭。

塾館內,郭子儀在孔聖人像前跪了下來,張信在旁監管。三個時辰後,向若蘭來到塾館問跪著的郭子儀:「你知道做錯什麼了嗎?」郭子儀道:「我不該和夫子頂嘴。」向若蘭說:「還有呢?」郭子儀搖頭不語。向若蘭生氣地道:「看來,你還是沒有想好。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再罰你三個時辰!」說完對張信道:「替我看好,三個時辰不得偷懶!」

張信見主人還要繼續罰郭子儀,於是求情道:「夫人,已經跪了三個時辰了,就放過子儀吧!」向若蘭卻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犯了錯就應受到懲罰,三個時辰後帶他過來。」

向若蘭走後,郭子儀跪了一個多時辰,張信心疼郭子儀,便對他道:「起來坐一會兒吧,我不會告訴你母親的。」郭子儀道:「我不敢。」二人說著,並不知向若蘭心疼兒子在窗外已含淚站立許久。任憑張信怎麼規勸,郭子儀就是堅持跪著不起,向若蘭不忍再看,狠狠心,她扭頭回去,三個時辰到了,張信才扶著郭子儀到了正房。

郭子儀認了錯,向若蘭對他道:「你一定餓了吧?」郭子儀點了點頭,向若蘭道:「好,你隨我到廚房去。」

向若蘭帶著郭子儀到了廚房,向若蘭讓他坐等。向若蘭打開爐子,將鍋放在爐子上,添上水,然後開始和面,面好後,開始洗菜、炒菜,完畢開始擀麵、切面。

郭子儀確實餓了,鍋里的水開了,向若蘭也準備完畢,郭子儀等著母親下面,而向若蘭這時卻把鍋端下放在一邊。

向若蘭問郭子儀道:「想吃嗎?」郭子儀道:「娘,孩兒想吃。」向若蘭問:「現在鍋端下了,我不再做,你能吃上嗎?」郭子儀搖著頭道:「吃不上。」向若蘭笑道:「好,你想讓娘給你下面嗎?」郭子儀點了點頭。

向若蘭道:「娘也沒有吃飯,肚子也很餓,如果為娘不繼續下去,飯就吃不上,肚子就會挨餓。其實夫子教你知識和娘做飯是一個道理,你學知識也一樣,中途而停等於前功盡棄。現在咱娘倆正是肚子餓的時候,要想吃,娘就要繼續做下去。」

郭子儀聽了母親的講述,領悟到了其中的道理。他羞愧地道:「娘,孩兒明白了。」向若蘭道:「既然明白了,那你給我說說。」郭子儀認真地道:「現在我正是讀書的時候,就要努力求學,不能淺嘗輒止;要謙虛,要博學,長大後,才能輔佐長官報效國家,造福百姓。這樣可以得到好名聲,父母也就欣慰了。」向若蘭點了點頭道:「好,那我就繼續做飯。」

飯做好了,向若蘭邊吃邊和藹地對兒子道:「因為你和夫子頂嘴,所以人家走了,沒有夫子教你,你就學不到知識,你說對不對呀?」郭子儀道:「娘說得對,是我錯了,不該和夫子頂嘴的。」向若蘭道:「知道錯就好,這是教訓,以後一定要記住改正,好嗎?」郭子儀點頭道:「娘,我一定改正。」夫子走了,向若蘭給在綏州做官的丈夫郭敬之去信商量聘請夫子之事,向若蘭去信說明原委,她在信中寫道:「我們生育子女,若只知道養他們,而不去教育,那是做父母的失職。夫子也一樣,教導學生,不只是知識、技藝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教學生為人處世之道,使學生能夠與人相處融洽,做事有方法,人生才有意義。劉夫子生性傲慢,我們反過來想一下,他和一個小孩兒就如此計較,一點小事就辭離,當然我們再請可以,但我更擔心的是劉夫子這樣的個性會影響孩子們。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建議選擇一個不僅有才,更具有寬廣襟懷的人來做塾館的夫子,夫君意下如何?」

郭敬之回信同意了夫人的意見,他信中道:「夫人言之有理,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培養孩子,不僅重才智,更重仁德,而夫子的言行往往會影響學生。關於聘請夫子之事,一切皆由夫人做主便是。」郭敬之夫婦商量妥後,向若蘭聘請了為人憨厚且機智有學問的、年過五旬的李俊做了塾館的夫子。

這件事後,郭子儀上課總能專心聽講,李俊本是長安人,不僅見多識廣,而且《論語》修養頗有建樹,每隔三日總要和向若蘭交流,他說,這樣更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良好發展。

除了塾館夫子傳授知識外,向若蘭也利用空暇給孩子們講做人之道。一天,她和孩子們講起了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郭子儀提出想到華山看看,向若蘭告訴郭子儀,過幾日父親從洛陽回來後有空就帶他去。

郭敬之回到了家聽後,答應了郭子儀的要求。

華山也稱西嶽,是五嶽之一。它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有東、西、南、北、中五峰。東峰是華山的奇峰之一,因峰頂有朝台可以觀看日出美景,故又名朝陽峰;北峰也叫雲台峰,山勢崢嶸,三面絕壁,只有一條山道通往南面山嶺;西峰叫蓮花峰,峰頂有一塊斧劈石,傳說中的沉香劈山救母就發生在這裡;南峰即落雁峰,是華山主峰,也是華山最險峰,峰上蒼松翠柏,林木蔥鬱;中峰亦名玉女峰,依附於東峰西壁,是通往東、西、南三峰的咽喉。

郭敬之帶著長子郭子琇和次子郭子儀來到了景色秀麗、山路奇險的華山,一路上風光幽靜、山谷青翠,那鳥語花香,流泉垂掛,令郭敬之父子心曠神怡。

父子三人走得累了,便坐下來休息。郭子儀貪玩,見一隻野兔跑來,他便起身追趕,追出五十步開外,忽聽一聲震耳吼叫,不遠處一隻猛虎咆哮著剪尾向他撲來。還沒有等郭子儀反應過來,老虎就將他撲倒叼在了嘴裡。

聽到老虎吼叫,郭敬之想到了剛剛跑出的郭子儀,便驚出了一身冷汗。他嘶聲喊道:「子儀——」順著老虎吼叫的方向望去,郭敬之看到了凄慘的一幕。

「孽畜,哪裡走!」此時,一聲洪鐘般的喊聲從不遠處傳來,老虎叼著郭子儀走了幾步聽到喊聲便停了下來,順著如鐘響一般的喊聲,老虎嘴裡的郭子儀也看到百步外一壯士手持強弓。老虎張望時箭頭已中其頭,老虎軟倒在一邊,郭子儀從老虎口中脫落了出來。

郭子儀爬起之時,那壯士已飛躍著跳到了他的身邊。壯士用腳踢了踢已經死去的老虎道:「孽畜,看你再去傷人!」郭子儀跪了下來磕頭道:「謝謝伯伯救命之恩!」這時郭敬之和郭子琇也跑了過來,見兒子無事,郭敬之急忙行禮道:「敬之謝過恩人,今日若非遇到壯士,不僅子儀性命早已休矣,恐怕我等也難逃虎口,先受鄭縣郭敬之一拜!」說著郭敬之跪了下來。

這時郭子儀也言畢抬起頭來仔細看著那壯士,但見他:身軀凜凜,相貌堂堂,胸脯橫闊,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一看便知是英雄。

那壯士見神情尚定的郭子儀也很吃驚,他想:這孩子經歷如此劫難尚能鎮靜,而且還懂禮儀,就是一般大人里也難百里挑一,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射死猛虎救下郭子儀的中年壯士正是從長安返回、路過華山遊走的幽州都督、薛仁貴之子薛訥。這一日他上了華山快到西峰就發現了虎便,薛訥停步觀之,便知是老虎剛剛路過不久。

薛訥琢磨:華山如有遊人,如果被大蟲遇到豈不有危險?順著虎走之痕,薛訥一路跟蹤而來,忽見一少年在追一野兔,接著伴有虎嘯。薛訥順音而眺,大吃一驚,遂下意識地取出弓來,這時虎已撲倒少年。虎並不知百步處有神臂薛訥:弓開秋月已分明,瞄其箭發迸寒星。虎未及逃避就斃命而倒。

薛訥見郭敬之父子三人跪拜,急忙道:「請起請起,為民除害,遇難而幫,此乃分內之事。」說著將郭敬之父子扶了起來。郭敬之道:「請壯士告知尊姓大名,以便敬之日後報答。」薛訥道:「不言報答,不言報答!吾乃人稱百步穿楊神臂薛訥是也。」郭敬之道:「莫非您就是左武衛大將軍薛仁貴之子、幽州都督薛訥?」薛訥笑道:「正是在下。兄台是?」郭敬之道:「我乃華州鄭縣郭敬之是也。」接著指了指兩個孩子又道:「這是犬子子琇和子儀,將軍對我們父子有再生之恩,這份恩情敬之一定厚報!」薛訥道:「華州鄭縣郭姓,看來您是薄城公之後了。」郭敬之道:「正是。」薛訥感慨道:「難怪,難怪啊!」

此時薛訥還為郭子儀身在虎口鎮定而感慨,他蹲了下來,笑嘻嘻地拍了拍郭子儀的肩膀道:「告訴伯伯,你叫什麼名字呀?」郭子儀道:「伯伯,我叫郭子儀,長大後我一定報答您的救命之恩!」薛訥點頭笑道:「好,伯伯記下你了,只要你好好學文練武就算報答伯伯了!」郭子儀點頭認真道:「伯伯,子儀一定不辜負您的厚望!」

薛訥陪著郭敬之父子從華山返回,路上分開就回到幽州暫且不提。再說郭子儀自從這次遇險之後,薛訥那威武英勇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腦海里。也就在那時起,從母親的口裡他了解到了薛仁貴。在郭子儀幼小的心目中,自此有了一個崇拜的英雄,他對母親說,他長大也要做一個人人尊敬的大俠。

郭子儀天生自帶神力,七歲前卻一直沒有顯示,因此身為父母的郭敬之夫婦開始並不知曉。郭子儀從華山回來後,玩時多了一個愛好,那就是模仿大人練武。

天,碧空萬里;地,春暖花開。西馬村龍王廟前,一群七八歲的幼童在嬉戲習武,郭子儀兩腋分別夾著同齡的一男一女在地上打圈,轉了好一陣子,郭子儀才將他倆放了下來,放下的兩個小孩早已站立不住,而他本人卻穩站如松。這時,郭子儀忽然看到了什麼,一聲不吭地走到廟前的石階上坐了下來。

「子儀哥哥,你不玩了?」一個看起來比郭子儀小一些的小女孩隨之走了過來問道。郭子儀沒有回答小女孩的問話,而是兩眼凝視著已站到廟前台階前三丈處觀看孩子們打鬧許久的一個身高七尺、身背一隻大木箱的老和尚。

也許是玩得累了,郭子儀坐在了台階上,其餘的幼童也隨之結束了打鬧,橫七豎八地挨著躺在了廟前的台階上。孩子們歇息著,這時那老和尚點了點頭才大聲地喊道:「找天下奇才了!尋國之棟樑了!」

這時,孩子們才注意到龍王廟前還站著一位油亮大腦門的老和尚。他們被這位長相怪異的老和尚逗得大笑起來,這時老和尚也笑著走了過來,坐在了台階上。

躺著歇息的孩子們圍在了這位長相怪異卻一臉真誠的老和尚面前唧唧喳喳地問這問那,郭子儀卻站了起來飛快地跑離了這裡,小女孩在後面不停地喊叫著:「子儀哥哥,等等我,等等我!」郭子儀頭也沒回地喊道:「你等著我,我一會兒就回來了!」這時小女孩才停下腳步慢慢地返回了龍王廟前的台階上。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問著老和尚:「你叫什麼名字?你從哪裡來?來這裡幹什麼?」老和尚笑嘻嘻地說:「人叫我鐵頭僧,從長安來。」眾孩子問:「你來幹嗎?」老和尚道:「我來這裡是找國之棟樑的。」孩子們又問:「這裡有嗎?」老和尚笑嘻嘻地說:「阿彌陀佛,人皆是才,棟樑需雕。」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地問個不停,老和尚耐心地回答著。

眾幼童圍著老和尚問個不停,郭子儀雙手端著一砂鍋水跑著返了回來,他走到圍觀著老和尚的孩子們面前喊道:「閃開,閃開!」圍觀的孩子們迅速地給他讓開了一個口,他畢恭畢敬地把砂鍋遞到了這位老和尚的面前道:「師父,您喝水吧!」

砂鍋的水已經剩下了少半鍋,郭子儀此刻才注意到。他將砂鍋遞給了老和尚後,一手撓著頭道:「本來是滿滿的,路上不小心灑了。您先喝,喝完我再給您端去。」

接過郭子儀端來的水,老和尚笑了笑,他也確實口渴了,半砂鍋水咕咚咕咚幾口就喝到了肚子里。

老和尚將砂鍋遞給了郭子儀,郭子儀接過後對身旁的小女孩道:「走,你跟我走!」說著一手拎著砂鍋一手拉著小女孩轉身飛也似的跑了。

老和尚望著跑遠的郭子儀點了點頭道:「善哉善哉,皇天不負,皇天不負啊!」

其他孩子依舊圍在老和尚的身旁。不一會兒,郭子儀和小女孩返了回來,他不僅給老和尚端來了水,而且還帶來了一大塊餅。老和尚不客氣地接了過來,不再言語,慢慢地吃起來。

吃飽喝足,老和尚轉身打開木箱,取出一個黃布包袱放在箱子上,接著道:「我這個包袱里有一樣特別珍貴的東西,我提個謎面,你們猜一猜,誰猜對了,包袱里的東西就歸誰。」

聽老和尚這麼一說,孩子們興緻勃勃地吵嚷著問:「你可說話算數?」老和尚一本正經道:「老衲行走江湖幾十年,一言既出,豈能兒戲?你們猜就是。我的謎面是:木上火下灰中物,五行缺水非石土,里里外外三層布,贈予朝廷棟樑柱。」

有的孩子說:「是乾糧吧。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出門在外還能忘了帶乾糧?」有的孩子馬上反對:「一定是水壺。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可水是人一刻也離不開的東西,離家遠行,還能少得了水壺?」有的孩子又提出了異議:「應該是銀子!只要有了銀子,天下沒有辦不成的事!」只有郭子儀沒有作聲,他若有所思的樣子倒像是胸有成竹。

老和尚見郭子儀不聲不響,笑著問:「你認為是什麼東西呢?」郭子儀不容置疑地道:「要我說呀,是一個金香爐!」老和尚笑著問:「你說為什麼是金香爐呢?」郭子儀認真地回答:「木上火下灰中物,應該是香爐。而五行缺水非石土,那自然一定是金香爐了。至於那裡里外外三層布,我猜一定不是普通的布,而是有玄機的、寫著字的布!」老和尚笑道:「好,那你可以打開看一看了!」

郭子儀小心翼翼地將黃布包袱抖落開,果然是三層布包裹著的一個小金香爐,孩子們喊叫著:「子儀猜對了!子儀猜對了!」

老和尚喜悅地道:「好孩子,這箱子上的東西全歸你了!」郭子儀高興地問:「真的?」老和尚點著頭道:「真的。」

老和尚高興地拉著郭子儀的手,左看右看,總也看不夠,他邊看邊問:「你姓啥?是誰家的孩子?」郭子儀道:「我姓郭叫子儀,我是郭敬之的兒子。」老和尚道:「東西歸你了,你可以帶我見一下你的父母嗎?」郭子儀點了點頭。

老和尚就是鄭傅。

鄭傅見到了郭子儀的父親郭敬之。鄭傅直言不諱道:「老衲來自大慈恩寺,法號悟坤,人稱鐵頭僧,路經此地,見貴子根基難得,老衲願將一生武學傳授於他,不知施主之意如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渲暮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晚清「投降派第一人」,遭眾人排擠,但慈禧卻特別袒護他!

TAG:渲暮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