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環太平洋2》:人工智慧將怎樣改變空中戰場?

《環太平洋2》:人工智慧將怎樣改變空中戰場?

正在熱映的《環太平洋2》你看了嗎?電影野心勃勃,準備取代有人機甲的邵氏工業無人機甲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如果說,影片中光鮮的無人機甲預言了進入人工智慧成熟化時代後,人類整體遭遇的中年焦慮。那麼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前幾天發布的一段視頻,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與科幻電影截然不同,但又更明確、更具現化的人工智慧在未來的重要運作模式——參與「人的戰爭」,而非取代「人的戰爭」。

單機指揮多架無人機攻擊的F-35A,由C-130運輸機投下的作戰無人機蜂群,攜帶著激光武器的第六代戰鬥機,無人電子戰系統等等。一系列3D動畫展現的不僅是2030年的眾多新型武器。而是在宣誓著一個概念,未來空中戰場的較量將不僅僅是機械性能或者飛行員間的較量,而是人工智慧的強弱。在理論的背後,美國國防部在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領域上的經費已經連續5年保持增長,其中人工智慧的經費佔了開支的絕大部分,被列入了長期軍事技術優勢和威懾戰略的「技術基石」之一。

如果留心看,這部影片中每一個鏡頭的背後都指向著在人工智慧基礎上的無人+有人作戰系統概念。

人機協作——新一輪抵消戰略中的「聖杯」

美國《國防頭條》網站:在第三次抵消戰略中,人機協作已被認為是「高科技的聖杯」。

美國《航空周刊》:無人機常常被視為有人駕駛飛機的補充,或者被認為是代替者。但未來最有可能的是無人機和有人機之間互相依賴,缺一不可。

這種構想,正是美國第三次抵消戰略的關鍵。隨著無人技術的發展和裝備採購價格的愈發昂貴。相比於裝備數量相對較少且越來越昂貴的有人平台,未來的作戰更需要混合各類無人和有人平台的編隊。

早在2016年以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曾構想過無人作戰型號的F-35戰機。當時理論指出,具備獨立作戰能力無人型F-35的成本為有人型F-35價格的97%或103%。但如果為有人駕駛的F-35長機配備若干無人型F-35作為僚機,採用人機協作的模式進行作戰,可以更顯著地將成本降低到75%,因為無人型並沒有必要和有人型F-35一樣搭載性能強大而且全面的感測器。

前幾年,波音公司提出美國海軍下一代戰機F/A-XX項目中,同樣也將基於人工智慧的無人、有人型戰機協作看作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相對於高價、高性能的無人、有人雙模式戰機,另外一種「炮灰」式使用的設想則來自於美國空軍。以現有的有人平台作為母機,使用大量廉價飛機以壓倒性趨勢猛衝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防線,作為突擊在前的「炮灰」部隊,確保能夠隱身但數量稀少的有人型戰機與敵人直接交戰。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在2014年的要求是單機成本目標為300萬美元,與價值1億美元的隱身戰鬥機相比,省略了壽命要求,放寬了適航條件,只要保證在高度威脅的A2/AD任務中可以飛行12-18個月即可。美國空軍還希望這種「炮灰」式無人機不會受訂單數量和生產率的制約,無論以任何形式生產,只要能夠在規定成本範圍內交付即可。

蜂群作戰——DARPA全力衝刺的目標

隨著四軸無人機的日趨普及和控制技術的完善,無人機蜂群現在在各種晚會、秀場、電視節目中成了重要表演環節。在軍事領域上,無人機蜂群同樣也是重要的未來發展方向。而且相比複雜的有人、無人協作作戰系統構想,更加接近於現實。

GIF

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劃局已經和通用原子能公司達成合意,預計在2019年的某個時間,利用C-130運輸機開始驗證空中發射、空中回收無人機蜂群的能力。這些蜂群無人機從空中發射後,可以在500公里範圍內停留部署1小時,並且攜帶超過25公斤的載荷。大批蜂群無人機通過攜帶不同任務載荷可以完成包括監視、偵察、甚至是電子戰等等不同的任務。

與此同時,進攻性無人機蜂群的第一階段工作也已經在2017年10月展開。國防部先進計劃局認為,當前需要衝刺突破的技術領域是蜂群戰術、蜂群自主能力、人-蜂群合作、虛擬環境和實驗平台五個領域。未來,進攻性蜂群系統將成為和有人平台或者小股步兵部隊配合的無人平台。

你所「看不到」的人工智慧

事實上,人工智慧背後所包含的概念並不僅限於無人機,或者是人機協作作戰系統。在未來甚至是現在的戰場上,人工智慧技術也在逐漸開始替代人的工作。在這種構架背後,軍用系統和民用系統之間的區別可能不再「涇渭分明」。

還記得曾經在圍棋界大出風頭的谷歌公司AlfaGO?實際上,谷歌公司的人工智慧系統TensorFlow已經開始進入軍用領域,將來會成為情報分析的一層手段。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將無人機搜集到的海量影像資料進行分析,自動檢測高價值目標再提供給專業的分析人員。

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正在逐漸發力!

《紐約時報》:中國擁抱人工智慧之際,正值科技發展的關鍵時刻,美國長期佔據的領先地位已經開始縮小。

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把人工智慧放在國家戰略層面布局、主動謀劃,牢牢把握人工智慧發展新階段國際競爭的戰略主動,打造競爭新優勢、開拓發展空間,有效保障國家安全。

憑藉著龐大的市場,中國正在逐漸向人工智慧強國前進。你身邊所看到的諸多產品,訊飛、QQ小冰、小米AI、圖靈機器人,它們的背後都存在著人工智慧技術。

這一系列的中國人工智慧產品所代表的研發能力,未來如果可以隨著新一輪軍民融合的浪潮進入到國防領域中,那麼它們所能在新一輪軍事技術革命中爆發怎樣的能量?這是值得我們觀察與期待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洛馬公司:由矛盾之爭變為矛盾一體
60年前中國第一架國產直升機直5從這裡起飛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