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SaaS的窘境與未來:缺少服務,難成氣候?

SaaS的窘境與未來:缺少服務,難成氣候?

作者 | 周明耀

寫在前面

每一位轉移到雲端開發的軟體工程師內心,都有將 SaaS做大、做強的夢想,因為這是雲端和軟體服務相結合的完美作品。什麼是 SaaS?相較於傳統的軟體產品,SaaS是一種完全創新的軟體應用模式。對於許多小型企業來說,可以在不需要安裝傳統的軟體採購模式(購買、搭建、維護基礎設施)情況下,能夠採用先進技術的最好途徑。貌似很不錯的想法,但實際發展道路確實不平坦。

SaaS從 1.0向 2.0的發展

與 IT行業的廣大產品類似,SaaS也經歷了從 1.0到 2.0發展的歷程。SaaS 1.0強調由軟體服務提供商本身提供全部應用內容與功能,這種運營模式導致了應用內容與功能的來源是單一的。進入 SaaS 2.0階段,軟體服務運營商在提供自身核心 SaaS應用的的同時,還會向各類開發夥伴、行業合作夥伴開放一套具備強大定製能力的快速應用定製平台,使這些合作夥伴能夠利用平台迅速配置出特定領域、特定行業的 SaaS應用,也就是說,通過與服務運營商本身的 SaaS應用無縫集成,並通過合作夥伴的門戶平台、銷售渠道提供給最終企業用戶使用,共同分享收益。

目前的發展趨勢有一種可能性——讓 SaaS成為某些成功企業的背後力量,這些力量不需要直接面向最終用戶,而是選擇站在了後台,例如一些銀行軟體所採用的人臉識別服務,就是這種模式。

那麼目前對於企業來說 SaaS的優點有哪些?我個人總結主要有以下三點:

從技術方面來看:SaaS屬簡單部署,不需要購買任何硬體,簡單註冊即後即可使用。企業在無需配備 IT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的情況下能得到最新的技術應用,滿足企業對信息管理的需求。

從企業需求來看:未來的企業將呈現大象和跳蚤共舞的局面。如跳蚤般的小微企業海量存在,他們可憑藉靈活的戰略布局優勢以獲得在市場中的一席之地。企業自組織化情境下,業務是自下向上生長的,而這就需要軟體 SaaS應用必須可以在最小單元內獨立使用起來。一方面,SaaS存在意義更多的是幫助用戶建立應用環境,正確配置,降低軟性部署難度,即能拿來即用、快速解決需求。另一方面,面向小微企業的產品需能具備普適性的一站式功能,不摻雜其他部門和管理的冗餘需求,不用考慮成本折舊問題,軟硬體平台的選型、升級問題統統不用過度關注。

從維護和管理方面來看:由於企業採取租用的方式進行軟體業務管理,不需要專門的維護和管理人員,很大程度上緩解企業在人力、財力上的壓力,使其能夠集中資金對核心業務進行有效的運營;SaaS能使用戶在世界上都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系統,只要有網路就可以訪問系統。

那麼缺點呢?我總結主要有以下兩點:

安全性: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很不情願使用 SaaS正是因為安全問題,他們要保護他們的核心數據,不希望這些核心數據由第三方來負責。

標準化:SaaS解決方案缺乏標準化。雖然這個行業取得了一些發展,但是依然缺乏針對具體業務的明確的解決辦法,也沒有解決好用戶的定製化需求,例如一些複雜的 ERP產品,採用通識化的 SaaS產品顯然不是最終客戶想要的。

客戶對於 SaaS的選擇也逐漸形成了固定的方法論,包括以下幾點:

1.對比:Adweek報告顯示 81%的客戶會在選擇前做充分的比對工作,相較於早期的客戶,現在的客戶對於服務使用培訓、當地是否有技術支持,甚至於對是否向慈善機構捐款都感興趣。

2.質量:例如服務中斷後多久可以修復?是否提供 7*24小時的客戶支持服務?下面的這張調查反饋圖顯示了 69%的最終用戶認為問題響應、解決是第一要務。

3.長期運營:誰也不希望自己依賴的產品忽然消失了。

4.新的體驗:互聯網產品永遠都在不停地進步,SaaS也是一樣,最終用戶總會盼望新的產品顛覆原有產品。

我們看到的 SaaS的一些新趨勢

SaaS的出現是伴隨著公有雲的落地而逐漸興起的,對於傳統 IT廠商來說,首先要解決用戶的設備問題,或者反過來說,首先需要佔領的是用戶設備,然後是數據,接著才是軟體服務,這也就是為什麼公有雲廠商的策略都是先從 IaaS做起,擁有了數據後做 PaaS,亞馬遜雲(AWS)、阿里雲都是這樣來做的。SaaS的興起最初是為了將用戶本地安裝的軟體轉移至雲端,解決用戶團隊內部多人協作情況下的協調問題,也可以節省用戶軟體 License花費較多等問題,所以最初出現的現象更多是將原有 PC上的軟體複製到雲端,例如石墨、作業部落,這些軟體直接對標 Microsoft的 Word。

SaaS一直在這樣的商業模式下背靠著公有雲穩步前進,就公有雲廠商的運營模式而言,SaaS一直處於次要的地位,直到人工智慧的出現。

人工智慧的技術難度很高,一般 IT廠商沒有辦法很快介入,又由於數據對於人工智慧訓練演算法的重要性,人工智慧廠商急需找到數據收集方式,於是,公有雲便是這個出海口。我們來看看公有雲廠商騰訊雲——相對亞馬遜、阿里來說,騰訊介入公有雲的時間稍有些晚,所以除 IaaS、PaaS外,騰訊雲也一直在尋找其他的彎道超車機會,如騰訊優圖就是其中的突破口之一。騰訊優圖希望中小型企業都能夠放棄自己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夢想,轉而將自己的應用接入騰訊優圖的人工智慧平台,例如人臉識別、人體識別等等功能。對於用戶而言,這樣的 SaaS服務為自己提供了複雜的人工智慧功能。

一句話總結,公有雲的逐漸穩定為 SaaS服務提供了基礎,辦公方式逐漸的異地化為 SaaS服務提供了用戶需求,人工智慧的興起則為 SaaS服務開闢了直接叩響互聯網應用公司和個人開發者大門的機會。

同時,SaaS也會面臨到它的一些窘境

相信 SaaS服務能夠藉助這一波人工智慧浪潮提升自己的重要性,所以作為互聯網應用公司和個人開發者來說,我們更應該看看是否有辦法讓自己啟用 SaaS服務,或者說更主動的擁抱 SaaS。現代的工作方式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例如從地點來說,我可以選擇咖啡館寫作或家庭寫作,免去被其他交流打斷思路,因為在線的協作軟體已經可以解決這類問題。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很容易發現,從技術實現角度而言,現階段市面上的協作類寫作平台雖然能夠解決多人寫作訴求,但還僅僅是寫作軟體,並不能解決協同工作、協同管理資源(文件、照片)、共享數據等等在內的更全面的軟體需求。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從節省成本、易維護、易實施等方面具備反超優勢之外,SaaS卻面臨叫好不叫座局面的原因之一,而這也是軟體和產業發展之間的鴻溝。在眾多阻礙 SaaS發展的因素中,數據安全性問題被看作是主要瓶頸之一,畢竟 SaaS的模式下,用戶的數據需要託管給 SaaS服務提供商。

尤其是對於一部分小微企業,數據安全問題更是被決策層置於更重要的位置。特別是對 SaaS功能需求更多樣化的小微企業,不同的服務就要面臨到「數據散落」的現實,安全係數低且不便於對數據的統一管控。於是,SaaS搭配本地伺服器或利用公有雲靈活優勢讓企業快速建置雲服務,成為目前很多中小企業在數據存儲、共享及協同辦公領域的一項剛需,以使其實現真正的混合雲架構,加速內網數據傳輸,而混合雲模式也讓企業可以選擇性地將高機密數據放在私有雲。

一站式 SaaS的一種可行路徑

Slack曾一度佔據美國市場上 SaaS服務的鰲頭,截至 2017年年底,Slack已成為估值高達 30億的獨角獸公司。曾有業內人士總結說,「移動辦公 SaaS之間的核心競爭不在於比拼技術,而在於誰更好地與企業管理和文化相互融合,給企業帶來更加年輕、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在新技術推動互聯網服務落地初始階段,這樣的總結並沒有問題。Slack的成長路徑就是佐證之一:內置對多種企業級 SaaS軟體的 API介面,將分散的溝通方式如郵件、即時通信消息、簡訊提示、內網 OA文件等統一匯聚在其操作界面的會話框上,形成了一個大規模工具和聊天集成平台。Slack還與 Twitter、Dropbox、Google Drive等相連,實現 PC與移動設備一體化同步,在 Slack上實現跨部門協作和知識分享,只要輕輕滑動拇指就能看到其他頻道上的數據流。

印證我們上一章談到的 SaaS發展趨勢及瓶頸,從中小企業需求角度而言,光有實體 IaaS毫無意義,SaaS缺乏數據安全性也不可。所以國內以 NAS起家的群暉開始捕捉到這個風口,推出企業雲服務,今年 1月開始對外發布,取名為 SkyNAS。簡單來說,SkyNAS就是群暉的操作系統 DSM,部署在公有雲(如阿里雲)的伺服器上,按需選擇公有雲伺服器配置與帶寬。

很多電腦發燒友們會有私人數據存儲的需求,因此一部分 NAS愛好者孕育而生。NAS即網路附加存儲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通過網路提供數據訪問服務。而熟悉 NAS的應該對群暉(Synology)和 SkyNAS的相關性能也不陌生。

對於此前 NAS外網訪問速度慢的問題,SkyNAS可供分享更快速的分享大檔案或是遠程訪問;此外還有一個現實的問題即——大批小微企業沒有設置專門的 IT運維崗,想要搭建企業雲步履維艱,因此 SkyNAS尋求了三種路徑:

此前如果是群暉實體 NAS 的用戶,那麼可以通過 SkyNAS將重要文件進行雲端同步,利用阿里雲伺服器的線路優化外網訪問速度,並且快速搭建異地備份解決方案;

如果用戶已經有阿里雲 ECS ,用戶可以在阿里雲 ECS上運用 DSM 操作系統里多元化的企業應用,搭建自己的企業雲盤;

如果是兩者均沒有的小微企業用戶,SkyNAS則可以提供企業雲盤和協同辦公雲。

SkyNAS有別於一般人對 NAS的理解,像在線擴容、臨時提速等,目標都是讓更多用戶能夠體驗雲服務真正的便利。市場上雖然有許多類似的服務,如億方、堅果、石墨等,但是這些產品都有一些不足,那是否有一款平台服務能將這些產品整合,或者將市面上大部分的效率工具打包為一站式服務呢?因此,SkyNAS治本的路徑之一就是提供網盤 +在線協作文檔,即實現石墨文檔(協作)+堅果雲(網盤)+印象筆記(雲端共享筆記)+企業微信(溝通工具)+億方雲(同步、文件搜索等)+Google Calendar(團隊日曆)+倍洽(聊天機器人)。

此外,對一般用戶來說,阿里雲 ECS也許有些陌生,但是上手操作不難。對小微企業來說,一個月幾百元的費用就能夠擁有自己的網盤和辦公雲,此外,SkyNAS解決了外網訪問情況下帶寬的不足問題(SkyNAS提供穩定、快速的外網訪問,分享大檔案或是遠程訪問更快速)。同時,SkyNAS運行在阿里雲伺服器上,數據的穩定和安全性會有更多一層的保障。

也就是說,用戶可以利用 SkyNAS公有雲的靈活優勢,快速打造自有企業雲空間,低成本在線臨時提速,甚至不需購置實體硬碟就能快速擴展空間。如果企業覺得 SkyNAS空間不敷需求,可以通過 Hyper Backup將數據備份至本地的 Synology NAS,本地 NAS為冷數據和大檔案提供更高性價比的安全存儲空間。如果網路狀況不佳,也能即時訪問本地 NAS數據,確保業務不中斷。

單從辦公雲角度舉例,相較於其他的 SaaS 服務只提供部分功能,SkyNAS希望能提供較為完整的辦公協作工具( 如 Office、Calendar、Note Station、Chat ),從文件協同編輯到共享筆記和日曆,工具之間可以實現更好的互聯互通(例如可以直接在 Office協作文檔上直接修改、添加批註,以評論的方式展開溝通。此外,在 Office界面直接打開 Chat,可進行即時聊天或者分享鏈接)。

以此來總結 SaaS未來發展及生存維度,SkyNAS是一則比較完整的案例。在不需購買與維護硬體的時代,支持以購買服務的方式搭建 NAS,數據管理 +應用功能免去對數據安全性、穩定性和集中性的顧慮,這應該是面向小微企業的最佳解決方案。

正如 IBM雲和認知技術團隊負責人 Javier Barabas對於 SaaS的描述:「在雲端沒有一種模式適配所有情況的可能性,企業應該充分評估自身支出與收益兩者的性價比和平衡點,然後選擇最佳的模式。SaaS在做的事情實質上是將業務系統的工作流搬到雲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foQ 的精彩文章:

機器學習面試指南,非AI領域也可借鑒的方法論
阿里巴巴正式開源自研動態非侵入AOP解決方案:JVM-Sandbox

TAG:Info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