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黃芪為補氣諸葯之最,用它熬一碗粥"頂"十斤牛肉!

黃芪為補氣諸葯之最,用它熬一碗粥"頂"十斤牛肉!

黃芪,又名北芪、綿黃芪、炙黃芪、生黃芪,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芪和內蒙黃芪的根,黃芪可烹製成黃芪粥,不過大家知道黃芪粥的做法嗎?

黃芪為補氣諸葯之最,是人們熟知的補氣葯中醫認為黃芪性味甘、微溫,入脾、肺經,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肌之功,不過大家知道黃芪粥的做法是什麼嗎?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黃芪粥的做法吧!原料:黃芪、大米。做法:1、取大約30克黃芪,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小時,連水一起燒開,中火煮30分鐘,將葯汁潷用。2、再加等量的清水燒開後煮15分鐘,再次潷出葯汁。

3、將煮過的黃芪藥渣撈出扔掉。將三次煮的葯汁放在一起,放入約100克的大米,煮成稀粥即成。黃芪粥提氣作用很強,最適宜早上喝,喝完之後,一整天都會精神十足。這個粥方中,黃芪的用量不多,配上大米,很平和,屬於平補,在暑濕重的季節大部分人都可以吃一點。氣弱體虛的朋友,在三伏期間堅持每天喝黃芪粥,能夠提升中氣,增強免疫力,到了秋冬就不容易生病了。溫馨提示:做黃芪粥,要注意黃芪本身是不能吃下去的,要把黃芪通過中藥的「三煎三煮」方法熬成藥汁,用這個葯汁加大米煮粥。

大家知道黃芪粥的功效是什麼嗎?黃芪味甘甜,略帶豆腥氣,但並不令人難受,故常用來製藥粥。黃芪也是一種補氣葯,它擅長補肺氣、助脾氣、有較好的滋補強壯作用,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黃芪粥的功效吧!三伏天暑濕傷氣,用黃芪進補正當其時,伏天太熱,常使人感覺懶洋洋的,不想多說多動,有的人身體發重、頭腦昏沉、出汗多、手腳發熱,還有的人雙腿浮腫、便秘等等,這些癥狀正需要黃芪的藥力來化解。

黃芪粥是補虛的,實證不宜;體虛、中氣不足、中老年人、大病初癒、手術後、放化療後的病人可以多吃。陰虛陽亢者、有表邪者則不宜;比如如果你今天受涼了,感受了風寒,那就是有表邪,那麼這兩天就不要喝黃芪粥。黃芪粥,古已有之;在蘇軾的詩中,就曾提到過他在大病初癒時喝黃芪粥的事情。那年他三十九歲,謫居密州,當時「齋居卧病禁煙前,辜負名花已一年」,故用「黃芪煮粥薦春盤」,這是用黃芪粥來補養病後虛弱的身體。

黃芪是名貴中藥材,根據藥典記載有補氣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間還有冬令取黃芪配成滋補強身之食品的習慣,黃芪可以烹製成葯粥,以至於強身健體,然而大家知道黃芪粥怎麼做好吃嗎?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黃芪粥怎麼做好吃吧!原料:黃芪、小米、花豆、大米、水各適量。做法:1、準備好黃芪、大米、小米、花豆。2、把花豆、大米用水浸泡約10小時。3、把黃芪也放入水中浸泡。4、鍋中入水,加入黃芪。5、再加入大米、小米、花豆;蓋上蓋煮2個小時即可。

黃芪,又稱北芪或北蓍,亦作黃耆或黃蓍,常用中藥之一,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主產於中國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溫馨提示:食用黃芪粥需挑出黃芪,黃芪不可食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補氣 的精彩文章:

不同體質的補氣方法 氣虛者多食山藥你懂嗎?
每日一膳|整日手腳凍冰冰?這道溫陽補氣膳食適合你

TAG:補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