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十一屆國際放射腫瘤治療前沿技術論壇在京隆重召開

第十一屆國際放射腫瘤治療前沿技術論壇在京隆重召開

2018年3月24日,第十一屆國際放射腫瘤治療前沿技術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北京)召開第三十屆國際醫療儀器設備展覽會期間隆重舉行。

此次大會由全軍腫瘤放射治療學專業委員會、北京醫學會放射腫瘤專業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三十屆國際醫療儀器設備展覽會共同主辦。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殷蔚伯教授、胡逸民教授和王綠化教授、空軍總醫院腫瘤放療科主任夏廷毅、解放軍總醫院曲寶林教授、北京天壇醫院劉阿力教授以及美國亨利福特醫院Dr.Salim Siddique教授、Fox Chase腫瘤中心Charlie.Ma教授、杜克大學醫學院殷芳芳教授、德國慕尼黑大學醫院Dr. Farkhad Manapov教授等國內外著名腫瘤專家出席作報告。

聚焦放射外科技術,推動放射手術治癌進程

本次「國際放射腫瘤治療前沿技術論壇」主旨是「聚焦技術優勢、攻堅癌症難關,開創放射外科治療腫瘤新時代」。大會以放射外科技術應用導向腫瘤臨床結果改善為主題,主要圍繞放射外科技術進展、臨床應用結果和發展前景進行學術交流,內容聚焦在放射外科治療腫瘤的放療優勢以及各類先進的放射外科技術進展。

此次大會共分上午、中午、下午三個專場,針對放射外科的技術進展、放射生物模型、物理劑量特徵、臨床治療結果以及放療模式改變等進行充分、深入的討論,旨在全面提高放射外科技術優勢的全新認知,全面推動放射外科臨床應用的規範化進程以及全面提高放射外科治療腫瘤的技能水平。

此次會議邀請了國內外著名腫瘤放射外科領域專家進行學術講座和經驗交流,還特別安排講者、主持與現場代表通過釋疑解惑互動形式進行深入交流,以求實用性和實效性,全面推動放射外科治療腫瘤優勢的臨床應用進程。

放療技術迎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大會主席、空軍總醫院腫瘤放療科主任夏廷毅表示,放射外科實際上是放射手術過程,這一概念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最早是在1951年由瑞典神經外科專家Lars Leksell教授提出了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原理,用射線的多線束聚焦對顱內腫瘤形成高劑量聚焦點將病灶摧毀,而不是用手術刀切除,這在當時被稱作立體定向放射外科,主要代表是頭部γ刀。後來隨著技術進展,出現各種先進的放射外科技術,包括我國體部伽馬刀、射波刀、TOMO刀等各種「放射刀」。

「此項技術發展至今已近70年,現在的放射手術可通過放射線、離子線等高度聚焦,將病灶摧毀。說是摧毀,實際上是將細胞滅活,把細胞DNA破壞,癌細胞沒了遺傳功能,不能繁殖,最後只能慢慢凋亡,腫瘤就死掉了!」夏廷毅介紹說,近20年來,隨著醫療設備技術的高速發展,放療技術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包括影像精確診斷、放療精準治療等先進影像技術裝備和精準放療技術設備都在「迎接」治癌模式的技術革命,目前多種影像診斷技術直接與放療有機結合,形成放療技術發展的最佳時代,使放療在癌症治療中的作用有無限的可發揮空間。最新的放療技術已由以前的「有殺錯無放過」發展到了目前精確的「個體化治療」,精準放射手術已經達到了跟手術刀相同的效果,而且副作用和創傷更小。

「放射刀在多方面比手術刀更有效,無創、不出血,也不用麻醉,上到百歲下到幾歲,它的治療過程風險幾乎為零。」夏廷毅表示,放射手術治療實質器官腫瘤療效明確,跟外科手術差異不大,甚至有些腫瘤優勢更明顯,沒有創傷、沒有風險,治療對生存質量影響非常小就是優勢。

開創放射外科治療腫瘤新時代

夏廷毅在發言中指出,雖然放射治療與外科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並稱為癌症治療的三大方式,但是在國內,提到放射治療,仍有很多患者覺得是不能外科手術後的選擇方式,認為「放療」治不好病,甚至認為放療只能幫晚期病人止止疼。

「除了長久以來形成的對放療的一些偏見外,我國放療的很多配套措施仍然嚴重滯後於放療技術的發展。人才缺乏問題非常嚴重,醫學院校本科沒有放療專業的義務課程設置,在綜合醫院腫瘤放療科首診病人的診療路徑不充分等都與實際放療的更大發展需要還有嚴重脫節的地方。」夏廷毅坦言,放射手術設備先進、技術成熟,已積累了豐富臨床經驗,獲取得了大量臨床證據,是極具優勢和潛力的實體腫瘤根治手段,應大力推廣應用惠及病人。

夏廷毅表示,我們應勇立潮頭、敢於擔當,大力開展臨床多中心研究,改變傳統治癌模式,為實現放射手術治療腫瘤新時代的放療夢而努力奮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TNB與腫瘤免疫逃逸機制對PD-1抗體治療黑色素瘤的重要性揭示
「生物導彈」精確打擊腫瘤,「愛德程」新葯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