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8大跑步偽雞湯,你上當過幾個?

8大跑步偽雞湯,你上當過幾個?

在你的跑步生涯中,肯定被「灌」過不少雞湯吧,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運動貼士不少是謠言。近日,健身網站Livestrong.com列出了美國跑友的8大跑步迷思,不論你是菜鳥還是資深跑者都有可能被忽悠,它們已變成腦海中根深蒂固的觀念。

謠言一:跑步前只做靜態拉伸

過去,我們在跑步前幾乎都會以「靜態伸展」來熱身。但熱身是要促進心跳、血流量、攝氧量、提升核心與肌肉溫度,一般的靜態伸展,很難達到這些目的。根據《肌力與體能期刊》一篇研究結果顯示,長跑選手如果在練習前先進行靜態伸展,整體的運動表現甚至會比不做靜態伸展的人差一些。由此可推測,想追求更好的成績及續航力,利用動態熱身來活動關節、熱開肢體,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選擇。有時直接用慢跑來喚醒肌肉,說不定能讓你表現更佳。

謠言二:跑者不需要重量訓練

不少跑者會認為,重量訓練會讓身體變沉重,大塊肌肉會拖垮跑步成績。但事實是,已經有許多研究證明重量訓練對跑步有很大的幫助。重量訓練能增加骨質密度,提高基礎代謝率,降低受傷機率,至於訓練的時間分配,建議在一周的訓練里,增加一至兩次重量訓練,並且盡量與跑步分開(一天跑步一天重訓);訓練時要以全身性均衡發展為原則,做低重量、高反覆次數的多關節動作,加強各部位肌群。

謠言三:赤足跑能減少運動傷害

這些年赤足跑逐漸流行,被譽為回歸原生態的奔跑法則。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赤足跑步能減少關節及骨骼的傷害。不過,有趣的是,我們在查找該研究的原文時,發現研究者在網站里說道:「目前我們並沒有任何關於該如何跑步才是最好的證據,也不能完全肯定穿鞋就會受傷,或是赤足跑是否會有其他傷害。」也就是說,連研究者都還沒有一致、絕對的答案。在生活中,周遭的環境(柏油路、PU跑道等)確實不適合赤腳跑步,如果真的要真實感受土地,草地或沙灘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前提還是要確認沒有玻璃碎片或小石子)。

謠言四:跑量越多,能力更強

按照過往的經驗,刻苦訓練,揮汗如雨,總歸會有好成績保障。但對於跑步,似乎不是這個道理,在跑道上,訓練的「質」要大於訓練的「量」。熱愛跑步的美國心臟學家詹姆斯·奧凱夫和卡爾·拉維在《心臟》雜誌上專門撰文表示:建議那些熱愛跑步的人,應該把運動時間控制在一天30至60分鐘之內。奧凱夫稱在一項長達30年,參與研究人數多達50000人的健康研究顯示,14000名跑步者比其餘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減少19%,其中,長壽受益者僅限於那些一周跑8至50公里的人。相反的,那些跑得多的人比起那些不跑的人似乎沒佔到啥便宜。同樣,一周跑兩至五天,比每天跑要好些。

謠言五:跑步傷膝蓋

跑步傷膝蓋是跑者最常見的疑惑之一。也許少數人真的因為跑步傷及膝蓋,但詳細的情形及受傷的原因,我們無從得知。比如說:肌力不足、穿著不適當、過度訓練等。其實,只要運動量控制好了,跑步很少造成損傷,關鍵在你的體重是否過重。關節就跟滑輪的作用一樣,上邊在拉它,下面的重量越大,壓在腿上的平行分力就越大。不過有一點倒是真的,相比瀝青馬路,人行道鋪設的地磚硬度更高,這對膝蓋、腳踝帶來的衝擊力也更大,所以路跑盡量不要在人行道上進行。

謠言六:改變跑姿能提高跑步效率

根據《肌力與體能期刊》在2014年4月的一篇研究表示,不論你用什麼姿勢跑步,效率並不會有太大差異。當然,不可否認大部分成績好的選手,他們跑步的姿勢會很類似,但有鑒於個體差異性大,並不是刻意模仿或是改變,就能讓不適合你的東西成為你的一部分。說到底,與其去效法不適合自己的跑姿,導致受傷機率增加,不如選擇遵循自然,以自己感到最舒適的方法去跑步。

謠言七:跑步不需要休息日

如果你還在以往的錯誤印象里,認為一天沒練實力就會退步,或許以下的數據會讓你改觀。《Runners Connect》網站總結了一些有氧運動與休息時間相關之數據,如下:一個訓練有素的運動員(有持續4~6個月的訓練),基本上休息時間在10天內,並不會有最大攝氧量下降的情況;但時間如果長達2周,最大攝氧量可能就會有逐步往下掉的趨勢;9周時,大約下降19%;11周後,則可能少掉25%。因此,適當的休息並不會帶來多嚴重的影響。有時反而適當減量訓練,還能夠提升你的運動表現。

謠言八:跑步是年輕人的運動

跑步永遠不嫌晚,只要在合理的運動範圍內,都可以從走到完成5公里、10公里甚至是跑完半馬。我們如今在跑道上一直能看到上年紀的爺爺奶奶,正應了那句話:跑者永遠是年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跑 的精彩文章:

馬俊仁要復出?可業餘馬拉松圈的興奮劑亂象更讓人憂慮!
最全跑步拉伸攻略,了解一下

TAG:易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