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能不能修身養性?

讀書能不能修身養性?

文/蘿蔔有點糊

不知某天開始就很喜歡下班到新華書店看書,現在每天去書店看書已經成了我的一個習慣,哪一天沒去的話總會感覺生活少了點什麼,渾身不自在。我想我恐怕得了一種叫書癌的病吧。

這天晚上,我照常下班後在書店看書。新的一年書店也沒有什麼變化,還是熟悉的味道。員工的大聲聊天,牆壁上還是播放著《喜洋洋灰太狼》的預告片,兩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匯成了一首「美妙」的旋律。就像我第一次來到這裡的場景,時間彷彿沒有在此地留下任何的痕迹。

這周是我讀的第30本書,我選擇了洪應明的《菜根譚》,一本很有人生智慧的哲學書。當我讀到《菜根譚》修身篇里的:「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旁邊坐下來位大叔,可能大叔第一次來這裡,陌生的環境以及氛圍讓大叔感到壓抑。不到5分鐘,或許書店的旋律讓大叔很不耐煩,很煩躁導致靜不下心來看書。我幡然醒悟,大叔的狀態如此像當初的我。

之前的我何嘗不是有點噪雜就靜不下去看書。就像我性子急、易怒的性格一樣。我在反思是什麼改變了我在這麼噪雜的環境下還能靜下心來讀書。

這是吾日三省吾身得出的道理:讀書可以養性。就像《菜根譚》所說的一樣,在萬籟俱寂的環境中所得到的寧靜並非真寧靜,只有在喧囂環境中還能保持平靜的心情,才算是合乎人類本然之性的真正寧靜;在狂歌熱舞環境中得到的快樂並非真快樂,只有在艱苦環境中仍能保持樂觀的情趣,才算是合乎人類本然靈性的真正樂趣。

現在的我跟之前比:不再會因為別人說幾句損話就憤怒起來,做事也有條不紊,不再急急忙忙導致混亂不清了。因為我變得比以前更沉穩了。

修身我不太肯定,但是讀書使我肚裡的墨水變多且顏色變深了點。

這裡說的是讀書,不是像那種囫圇吞棗式的看書。我讀書有三個步驟,依次為看、寫、悟。看一本書時看到書中的妙句我會摘抄下來,寫下批註;讀完一本書我會與現實結合寫出自己的感悟。這是我高效讀書的一種方法。我不是大神,讀完一本書無法感悟出高深的人生哲學,我只是用我自己的方式去接近書中的真諦。使我印象深刻,不至於讀完一本書後隨著時間慢慢地淡忘。

要舉例來說的話,這篇文章就是一個例子。我讀了《菜根譚》,摘抄了動中真靜,苦中真樂的妙句,結合現實中書店的大叔和我之前的經歷寫下了這篇文章。

朋友創業客氣問了我一句創業該如何找隊友,其實沒指望我有啥好建議的,我給出了建議是:理想的團隊需要四個關鍵人才。第一個是能夠全面徹底地理解你的業務、客戶以及市場的CEO;第二個對於最新技術從裡到外都非常精通的人,是一個能運用這些新技術來轉變現有業務模式的CTO(首席技術官);第三個是創意設計負責人;第四個是特定領域的專家,通常應該是一個具有PHD(泛指學術研究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這四種可以是一個人同時身兼兩種技能的人才。雖然這是我從《讓大象飛》得知的,但也讓他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我,大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說的就是我這番吧。因為之前我在大家眼裡就是一個宅男屌絲。

同學聚會我偶爾能引經據典,談古說今。熟悉我的同學都不可思議的看著我,好像入學第一天似的剛剛認識我。雖然我沒有其他同學物質上的富有,但是精神上的富有使我底氣十足,同時我也相信知識能創造財富,最終自己一定不比別人差。

自從我堅持每天讀書,使我沉穩許多,懂得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人也細心很多。同時明白有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幫助更多的人,看到他們的笑容才是自己最大的快樂,那種心靈上的滿足不知道你有沒有感受過。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有一些東西是值得我們去堅持的。

我不知道這種讀書得來的道理算不算修身養性,縱使不是,但是我相信自己已經往這條路越來越接近了。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蘿蔔有點糊 的精彩文章:

TAG:蘿蔔有點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