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國尋求與美談判解決貿易問題

多國尋求與美談判解決貿易問題

由美國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宣布徵收關稅等一系列措施引發的美國與各國的貿易摩擦透露出一絲曙光。美國將與各國走向談判桌,為避免貿易戰展開一場博弈,但結果仍有待觀察。而在金融市場上,股市、油價等都因此而經歷了大幅波動。

美國:釋放談判信號

正當各國對美國宣布的政策憤怒抨擊之時,美國的一些媒體和美國總統特朗普方面悄然釋放出「談判」信號。北京時間3月27日早,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推特發布消息稱,美國與很多國家都在進行貿易談判,並稱結局將是皆大歡喜的。

特朗普所指的貿易談判,應該就是美國公布徵收鋼鋁關稅後,歐盟、韓國、澳大利亞、墨西哥、加拿大等與之進行的接觸。白宮22日晚宣布,美國將暫時豁免歐盟、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阿根廷、巴西和韓國的鋼鋁關稅,而是否延續將由美方根據與各經濟體談判情況而定。

而美國宣布了對中國進口貨品徵收關稅後,美國財長姆努欽25日表示,中美正在商談,他「謹慎樂觀」地認為,美國可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從而避免執行特朗普提出的對6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命令。繼美國財長姆努欽「緩和」表態後,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26日也發出了「美中重回談判桌」的說法。他表示,「美國是自由貿易者,全球系統需要修復,我們已經和中國坐在了談判桌邊。財長姆努欽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正積極與中國接觸,探討解決貿易失衡的問題。」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投資官瑞·達利歐認為,貿易戰可能對全球的貿易和資本流動產生非常壞的影響。「到目前為止,特朗普真正採取的行動是適度的,看來有強烈的政治動機,所以我們看到的可能是一種談判策略。達利歐預計,如果正如他所料行動是為了進行談判,那麼下一步將傾向於達成一些貿易協議,市場會樂見這種結果。這是最有可能的情境。當然也可能走向另一端。

各方:要價強硬博弈激烈

儘管透露出談判跡象,但並不意味著談判協議可以輕而易舉達成。隨著貿易摩擦走向談判桌、美方「放風」有望避免貿易戰之後,美方對各國都提出了不少苛刻的要求。

美國和墨西哥、加拿大、歐盟等盟友都僅僅是暫時豁免了關稅,談判也剛剛開始。撇開這些暫時獲得豁免的國家,中國、日本、俄羅斯基本成為美國鋼鋁關稅的真正打擊目標。

韓國26日獲得美方同意,成為第一個永久豁免鋼鐵徵稅的國家,但設定了進口配額。韓國獲得約268萬噸鋼鐵出口配額,相當於2015年至2017年期間韓國對美國平均鋼鐵年出口量的70%,這部分鋼鐵可免徵美國新關稅。作為回報,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將在美韓自由貿易協定(KORUS)基礎上擴大美國汽車生產商對韓國市場的准入。

此外,美國對韓國皮卡的進口關稅延長到2041年,較之前設定的2021年長了20年。根據修改的KORUS,美國汽車製造商每年對韓國出口的、符合美國安全標準但不一定符合韓國安全標準的配額,從之前的每家製造商2.5萬輛提高至5萬輛,但此前沒有汽車製造商超過一年2.5萬輛的門檻。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工會27日表示,修改後的韓美自貿協議令人感到恥辱,並表示對皮卡延長關稅意味著錯失進軍美國市場的良機。

針對歐盟,特朗普表示,「我們剛剛開始與歐盟談判,因為他們有壁壘和非常強勢的關稅。」據德國媒體報道,美國開出的條件包括歐盟對美出口鋼鐵維持在2017年水平,以及歐盟承諾對中國「鋼鐵傾銷」採取措施,並同美方在更多貿易議題上開展合作。此外,美國還要求歐盟在防務政策上做出保證,提供能夠證明歐盟願意升級武器裝備的材料。

在獲得美國暫時豁免鋼鋁關稅後,28個歐盟成員國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呼籲美方給予「永久豁免」。聲明說,美國對「整個行業的保護」是對產能過剩問題「不恰當的解決辦法」,歐盟國家保留「回應美方舉措」的權利。歐盟領導人抱怨,僅僅40天的豁免就好像「把槍頂在我們頭上一樣」。歐盟希望在豁免關稅方面不應該有條件,歐盟和美國是盟友。

中方:談判磋商大門始終敞開

對於美國針對中國的措施,中國26日向WTO提交申訴,要求美方賠償因「特朗普關稅措施」而帶來的貿易損失。中國駁回了美國關於鋼鐵鋁關稅是為了保護國家安全的主張,並認為它們是保護措施——旨在保護美國國內生產者的臨時貿易限制措施。中國表示,將對包括農業、鋼鐵和鋁製品在內的3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

中國還呼籲世貿組織成員齊心協力阻止「301調查」死灰復燃,重新把它關進世貿組織規則的籠子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談判磋商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但這種談判和磋商絕不是一方居高臨下地提要求,而是雙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建設性地進行談判磋商,結果應該是互利雙贏的。

分析稱,如果美國拒絕中國關於鋼鐵鋁關稅是保障措施的觀點,那麼中國可能會要求世貿組織展開正式的爭端調解。根據中國提交的文件,中國表示將保留在稍後提出爭議的權利。

在美方透露出中美雙方進行談判信息後,路透社報道稱,美方同樣提出了不少苛刻要求。談判中,美方要求中方降低進口汽車關稅,允許外資持有金融服務公司多數股權,併購買更多美國生產的半導體產品。《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還說,特朗普希望為在華美企爭取更多自主權。

有報道稱,過去數周美中多次交換意見,將加快允許外資控股國內證券機構的新規通過。《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稱,中方最初準備將新規的落地時間大幅提前至今年6月30日,但為避免與美國爆發貿易戰,將儘力爭取趕在5月前敲定。除外資控股券商外,中方放寬商業銀行和合資壽險公司中的外資持股上限也在討論之中,有望在三至五年內落地。

一位投資界人士表示,「姆努欽正努力代表美國與中國談判,以解決貿易摩擦。然而,他可能面臨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分析人士稱,中國政府只是走出了一小步,給自身留下了應對貿易戰升級或者談判的餘地。

分析人士認為,全球化以後產業的國際分工結構短期內是改變不了的。產業鏈包括技術儲備等都不是一個短變數,而是長期時間積累,落地在一個地方。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如何「還價」將持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可以肯定的是,各方的博弈仍然是激烈的。各國與美貿易面臨洗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精英說:全球精英和留學生的聚集地
中國水槽洗碗機原創發明者亮相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

TAG: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