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養水之穩住水!

我們不一樣
我們不一樣
大壯
00:00/04:30
記得20多年前養魚就靠一個簡單上濾盒,大家養的也是水清魚靚,養魚先養水是公認的,水質直接關係到魚類的生存,穩水不死魚到幾年幾十年的養成再到養出F1。我也在為繁殖這個目標而努力著,高手請容我的班門弄斧。
水質分酸中鹼性三種軟或硬水,一般岩石山脈弱鹼性硬,沼澤濕地弱酸性軟。除了野生魚,只要反差不太大都是沒什麼問題的,畢竟魚本來就有很強的適應性的,推薦火山岩等偏中性又能調節ph值的濾材為主,其他根據需要來搭配!目的還是那句,穩住水! 我個人喜歡弱鹼偏硬水,因為我所在地區就這樣只能去適應環境了,以火山岩為主的搭配。
提示:新手一定不要信不換水生態缸那種是不現實的宣傳。不可過分依賴或深信過濾!
前言
拋開開缸不談。養魚的核心就是長期養水,讓水質保持穩定在幾乎同一個水平!對魚友而言就是一個是長期工程,為了賞心悅目和家中的環境就離不開時間和勞動的成本,離不開換水洗棉和定期的維護,保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能有差不多的水質(重中之重)!如果把養魚的各項按比重分的話,我認為設備和濾材40%、餵食20%、換水和濾材清潔40%!當然可以專門僱傭飼養員的。 魚死因水質直接或間接引起的至少過半,足以說明其重要性! 然而我個人很堅定的認為魚兒的疾病多數還是可以自愈的,魚葯只是輔助! 為了增強魚兒的體質和自愈,請注重水質的穩定和投餵食質量的管理!
那麼開始我的表演
要有一套合格的過濾
要有一套合格的過濾,何為合格?水流順暢保證缸內做到循環無死角,可以用小功率造浪泵或者大功率三合一泵來輔助造流(三合一好像又能加一個只是生化濾材的上濾盒了,上面還可以養一些水生植物) 缸內循環不好的話,最直接的缺點就是缸內含氧量或者溫度不均,甚至出現某些長期的死角發生毒水區,尤其有底砂的缸!間接導致水質加速變質,魚缸容更易味道重。
過濾的形式其實目前就那麼幾種。最好是複合形式的。舉個例子比如只有側濾也不要擔心過濾弱。可以雙水泵側濾+滴流盒的形式(滴流盒水泵放在下入水口,側濾的泵放在最後的泵區導好管子配合滴流盒出水口來造流!!其餘空間搭配濾材)
背濾可以參考側濾的方案。
底濾的缸已經很強大了加一套能蓋上魚缸蓋子的上濾盒和三合一泵頭(氣門可以關閉或者最小)只輔助生化過濾造流和增氧。
桶濾本人只嘗試用過,發覺也許水草缸適合,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流失。養魚反之需要水溶氧氣高,還易臟需要經常拆洗比較麻煩!所以也許設計初衷就不是作為主過濾系統而存在的!當然用來反硝化過濾過濾和造流應該也可以!
補充:水泵的功率大小根據魚缸大小決定。一般最大的三合一泵是3000升。也足夠2米以下缸使用了。PS:反硝化細菌(在低氧區的一種厭氧菌,會分解對魚來說慢性毒藥的no3為幾乎無害氮氣和氧氣)好像某大牌也專門推出了反硝化設備。
重點說下造流:出水口推薦用鴨嘴,一個45度底部造流,一個接近水面的平放最好能低噪音偶爾帶出氣泡為最好!除了頂部全封閉魚缸,其他可以不用增氧泵的!如何看造流是否成功?仔細看漂浮物走向是不是一直在飄著就行了。有底砂的需要習慣翻沙的魚來幫忙。比如關刀。
濾材
濾材種類多種眼花繚亂。就連伊罕都推出了好多種! 其實過濾現在基本就是理過濾,生物過濾和功能過濾三部分組成! 最重要的是初級物理過濾。層數不多就如同地基不牢,後面的生化過濾部分會壓力山大。(關鍵是底濾容易產生更多的沉澱和水中易有微小漂浮物,似乎凈水製劑能讓它們抱團沉澱。有排污功能的底濾缸每次換水可以排出。這裡規律的排污也能起到穩水的作用!)我對凈水製劑保持中立態度。只能說盡量用好一點的吧! 如果沒有排污口的話。就如同我一樣踏踏實實搞多些層厚一點濾棉吧,反正也便宜。
乾濕分離盒
乾濕分離盒,必須來一個可以買成品也可以自制。就算是個洗菜籃也行。乾濕分離的棉摺疊好層儘可能的多,太蓬鬆的可以先泡下水就塌下去了。根據濾棉的薄厚和密度能有10-20CM以上比較理想,放心普通細棉也不至於堵塞。乾濕分離盒最下面鋪一層小生化球,底最部必須是花灑式的盡量讓水流均勻通過進入。清洗方面(重點)乾濕分離的前幾層易臟最的好每次換水時沖洗,不然容易加重霉味。會使水和其它濾材也有那種味(濾材的後面講),其實這可能是個普遍和正常的現象,還好定期換水可以不讓魚有什麼問題!
第一槽
上層盡量多的濾棉吸附微小碎屑減少沉澱。(有沉澱倉的可以忽略,也可以為了延長後面濾材壽命這麼做) 30CM也放得下,10CM左右夾一塊硬點的生化濾棉或者藤棉層(重點)!這裡輕易是不用去動的三個月為周期都行,只要不是高密飼養和度高頻率投喂,注意每次換新或清理不要超過一半。
以上的宗旨是讓濾棉充分發揮作用。過濾和生化綜合運用!其實我也認為過濾和生化本來就是是一體的。濾棉部分基本說完了,按上面說到的去做的話基本大部分硝化細菌都在這部分了!後面的負擔會少很多。根據環境可能也會有部分的硝化細菌和極少粉塵沉澱存在,這裡就忽略不計了!濾棉下面放些放點細菌屋墊底就行了,為了到時方便吸出沉澱。
第二或三槽
仍舊需要放各種生化過濾,石英球等正常略少去放作為保險和緩衝來使用(按照前面的去做除非爆發病毒等三五年沒必要維護,跌酸什麼的要看自身品質了)!然後騰出的空間可以多放一些功能型的濾材麥飯石珊瑚骨火山岩等(這裡著重講下麥飯石,尤其內蒙產的,因其百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甚至是養殖業的飼料添加品,足以證明它的強大)。火山岩能讓水的ph和硬度更平衡,微量元素更加的穩定,更換周期也是很長的幾年,商家當然說一年換最好了,說點實話別打我,億萬年形成的岩石等礦物的化學結構和穩定性豈是用水泡幾年就能改變的?但是定期維護是必不可少的,最直接得辦法就是聞濾材,這裡的濾材的味道就是缸內水的味了,只是更濃,如果是竄鼻子的有點清涼油似的味可能是有些陳舊了,需要用溫水反覆沖洗維護下就沒了(重點)。活性炭等吸附性為主的東西也可以放,但最好一至三個月曬或換。
水泵的流量
水泵的流量,是缸容積的10倍以上就行了。在以上的基礎上再做到每周主缸三分之一至一半的換水是必須的,注意溫差不要超過4度否則有高的風險!按此保持下去基本水質可以長期穩定的!自來水最好用熱水器定好溫度再用花灑噴頭砸水面出氣泡往底濾缸注水。
?來源:林暖白


TAG:龜與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