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素食兩日流水賬

素食兩日流水賬

Hallo,來自柏林的問候,又是我啦hhh

3月19日和3月20日,借著MeatoutDay的名義,我暫時地成為了一個Vegan,進行了兩天的純素飲食。到現在為止,算是完美收官啦。

這兩天所有的食物,都盡量以生食或是食材原本的樣子為主,偶爾有經過加工的,也都好好地看了Zutaten(配料表),保證了是Vegan的才會接受。期間有過少許阻礙和誘惑,所幸堅持了自己的初心。

========

3月19日

早餐

沙拉:黃椒、櫻桃蘿蔔、橄欖、甜橙、豆腐,用原味豆酸奶作拌醬。

巧克力麥片:熱杏仁奶煮麥片,融了一塊黑巧。倒進杯子里後撒了原味的玉米脆片。

(黑巧用了100%的,無牛奶成分。)

豆腐是上次streetfood market上的一個攤位,在賣各種口味的豆腐,紅酒豆腐、海草豆腐什麼的。當場吃了煙熏豆腐和紅酒豆腐,雖然聽起來很黑暗,但是口感說實話真的挺不錯的。所以臨走前回去又帶了兩種口味回家。

獵奇如我,買的是核桃辣椒味和番茄羅勒味。意外的都挺好吃。個人更喜歡核桃辣椒味,核桃粒很香,而且真的挺辣的。相比起來番茄羅勒味就有些平淡了,吃得到番茄干,但是羅勒味道不重。

還有alpro的原味豆酸奶,不會甜,豆奶味濃郁順口。好喝到飛起!

語言班的課程從周一到周三都是上午九點開始,下午一點十五結束。周四周五是到十二點半。中途在十點半或是十一點,有一個30分鐘的kaffeepause(喝咖啡的課間)。

不同於中國人的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德國人在工作日時,對午餐的重視程度好像並不是很高。像這樣在午餐時段安排課程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記得幾年前第一次來德國時,住在當地學生家中,同他們一起上課。他們的課程就是要到下午兩點才結束,中途沒有足夠用於往返食堂吃頓午餐的下課時間。因此,每天早上,我的寄宿家庭的媽媽就會給女兒和我各準備一個飯盒,裡面裝著經典的德式早午餐——麵包夾各種。

說起來,大概就是那時候開始喜歡上德國經典的這種黑麥麵包。味道口感豆極其特別,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國內超市裡能買到,牌子叫「捷森」,有興趣可以試試。

扯遠了。

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對於習慣十二點吃午飯、一點多午睡的我來說,這樣的上課時間意味著:那30分鐘的課間我必須喝個奶咖,充饑防餓,續命防困。多虧德國咖啡廳遍地,讓我每天都能捧一杯在第二節課上慢慢消磨。

平日里習慣去語言中心背後一棟大樓里的咖啡廳,當下趕上柏林又一次大降溫,在室外多待片刻都是煎熬,因此即使附近能提供價格更低的咖啡,也寧願多花一些錢,不走那些路。

但這天的課間,我兜緊了羽絨服,走遠了不少,去了學校的咖啡廳。

因為只有學校咖啡廳里有提供豆奶。

好吧,其實地鐵站旁邊的星巴克也有提供,可是……窮啊[攤手]

老樣子,一杯美式,然後去自助台上加豆奶到適合自己的口感。對我來說拿鐵奶味太重,清咖又不夠柔和。一般習慣點flat white,但若是沒有,那就還是自己調比較舒服。

學校咖啡廳的咖啡如果外帶,要多支付0.4歐的紙杯費用,挺高昂的。

門口有個宣傳招牌上寫著:如果你每天都喝一杯咖啡,那麼一年下來,有兩種可能:你用了365個紙杯,或者用了1個瓷杯。

由此能看出,德國對於環保是很看重了。

午餐

說實話一點十五下課後,還要走去食堂再排隊選菜什麼的,等真正坐下來吃上飯,基本已經是兩點左右的事情了。我晚餐習慣六點前結束,兩點多的中飯的確不想吃太多。

蔬菜清湯,燉菜裡面是白花菜、長豆、胡蘿蔔和豌豆。然後再加一份沙拉。

燉菜里加了黃芥末醬。每天提供三種醬,一般是黃芥末、千島和酸奶醬。今天注意了一下,另外兩個都有蛋奶,但黃芥末是vegan的。

沙拉用了辣醬和巴薩米克黑醋,吃得額頭冒汗,爽到飛起!

很喜歡這裡很常見的一種辣醬,叫tabasco。

就是這個,平日里最常見的是從左往右第三個。雖然單位辣度並不高,但是因為實在清爽,所以放多了也不會像紅油一樣吃著油膩。我每次都跟不要命一樣地往菜上澆[笑哭]。

而且熱量真的極低,嗜辣星人減脂必備~

晚餐

從學校去地鐵張的路上有個超市,想著豆酸奶早上剛好吃完,就進去買。結果看到了那家超市有自助沙拉櫃檯,種類挺多的,有沙拉菜,也有已經用醬汁拌好的一些意麵沙拉啊、古斯米什麼的。葷素都有,按重量計算,100g是0.99歐。

看到了超級喜歡的芝麻菜,於是拿了個碗裝了一些芝麻菜、小菠菜、生菜和意麵沙拉。晚餐就拿這個作為基礎,自己在冰箱里拿了些橙子、聖女果、甜椒、苤藍和豆腐。另外撒了南瓜籽。

醬汁的話,本身意麵沙拉有一些醬汁了,又倒了些薑汁一起拌。

右上角是用豆米奶調的chai latte,在dm新買了一盒Chai Tea的茶包,熱水泡開後加奶,我再加了點代糖,成品和星巴克的Chai Latte味道一模一樣!是Chai Tea迷妹沒錯了[暴哭]

有Schoko(巧克力風味)和Klassik(經典)兩種。這次好奇買了Schoko的,看Zutaten裡面似乎有可可粉的成分,泡起來的確帶了巧克力的味道。下次買Klassik喝看看。

豆奶米奶混合,喝起來有豆奶味,但是沒有那麼濃郁,有點像水一點的soya light。另外可能是米奶的原因,有點偏甜,碳水化合物也的確偏高一些。

綜合味道營養的性價比來說,寧願喝蛋白質更高含糖更低的soya light。這瓶喝完應該不會再回購。

其實原本素食日是20號,和男票也是約好20號當天一起vegan,但是母親20號有聚餐,所以前推到19號。

於是就打算全素兩日。

結果19號早上,母親告訴我她的聚餐改成了當天,所以又vegan day又回歸20日當天執行。但早餐已經結束,索性獨自一個人繼續,也挺舒服自在。

========

3月20日

前一天為了植物奶總結的推送,弄到了凌晨一點,對於平時10點半閉眼的我來說簡直難以想像。

近一年來,除了個別情況,基本上一直維持著十一點前睡覺七點前起床的作息時間。這麼養生的生活方式似乎是在台灣時候養成的。在那之前因為學生會的事兒,熬夜趕海報是家常便飯,臨近ddl也不是沒有過在全家通宵到天亮後直接吃了飯去趕早課的事兒。記得那時面對男票的擔心和勸阻,我還嗤之以鼻地說了句「你不懂」懟回去。

後來因為有了去台灣的理由,陰差陽錯地把擔子卸了下來,才突然覺得,我去,這才是一個正常的生活啊。

有時候就是如此,當人陷入一種狀態時,會不由自主地被這種狀態牽著鼻子走,為了達到當下的目標而不惜一切。

舉個栗子,娃娃機就是利用了這種心態,在抓娃娃的時候,你會為了一個看上去馬上就能抓到的娃娃而不斷投入硬幣去嘗試,即使投入的錢早已經超越了娃娃本身的價值,但你不會停下來。因為當下你的目標早已經超越了娃娃本身這個物質,轉成了「抓到娃娃」這個精神勝利、成就感和征服欲。

在這個狀態下,你做什麼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當你事後跳脫出了這個狀態,再回頭看那時的自己,一定會狠狠罵一句:「什麼玩意兒。」

所以對我來說,那時被辦不盡的活動懟不完的海報壓得心力憔悴就是陷入了用睡眠和眼圈換取作品被掛在學校各處的成就感,聽見偶爾一兩句讚揚,再依靠這點無形的竊喜投入下一場爆肝的狀態。

然而事實是,辦不完的活動一場又一場,費心費力摳出的海報撤下了就再也無人問津,一年年輪番交替,你所瞪著眼睛盯著屏幕的日日夜夜,除了讓你的身體每況愈下外,其實不會留下任何痕迹。

雖然很殘酷,但事實就是如此。

跳開了,看明白了,也就不再回去了。

一早醒來,困困地去刷牙洗漱,出了浴室後,轉頭看窗外才發現下了不小的雪。

作為一個南方人,從小在東南沿海的小島上,雪從來都是電視上電影里的白皚皚漫山遍野,覺得奇特而又壯麗。雖然明白景色大致如何,但是究竟眼見會是何物,手觸會有何感,茫茫然毫無概念。

上一次見雪,已經是整整三年前了。那時剛剛保送結束,也是三月左右,一身輕鬆地獨自背個包就乘飛機去瀋陽,和在那兒上學的發小一起跑了一場鵝毛大雪。

現在都還記得自己穿著一身紅色的厚羽絨,用還沒成年的身份證定了大學對面100元一晚上的小賓館。兩個人縮在一張大床上湊著腦袋看視頻,沒有窗戶的房間晚上被暖氣捂得令人胸悶。那天早上醒得沒有時間觀念,伸手不見五指中一按手機,才發現兩個人睡了個昏天黑地,幾乎到了臨近中午。

出門時被驚了一跳,呼出的白霧朦朦朧朧地把一片雪白蒙在我的眼前。我愣了半晌,發小在旁邊說,哎呀好巧,下了場大雪。

那也是我第一次切身經歷冬雪,如同所有南方人一樣,激動得像是見到了愛豆一樣蹦躂不停。冬天的北方不濕,就是生硬的冷。可我仍舊沒出息地東摸摸西碰碰,不要命地往厚雪上動彈。沒戴手套的手伸出口袋片刻,被凍得伸不直指頭,僵硬刺痛,毫無知覺。

發小恨鐵不成鋼地看著我:「出息。」

我嘿嘿一笑,整個人仰面躺在了雪地上。

這次柏林的雪自然比不上當時,密集但都細細碎碎。不同於當時,被近期的嚴寒凍怕的我沒有伸手接雪的勇氣,拿出手機想拍點什麼。但鏡頭中沒有那些眼前看得見的冰晶,只有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眯起眼睛,目光勉強能抓住幾縷六角形的雪粒落在袖口。我驚嘆原來雪花真如畫中一般,形狀各不相同,但真正轉過鏡頭想拍下它,又發現無論我如何迫切地按下快門,也趕不上它融化流下布料地速度。

幾番來回下我選擇放棄,收起手機時又想起以前寫下的那句話——

如果我放下相機,我就不能留住你;

如果我舉起相機,我就不能看清你。

所有不屬於你的東西,都是無法貪心佔有它的全部的。

雪是如此,那些人事物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誒,今天意外的話多,sorry哈[撓頭]

早餐

前一天晚上把燕麥用新買的豆椰酸奶和豆米奶浸著,加了肉桂粉和薑汁,做成隔夜燕麥杯。早上把香蕉碾泥,蘋果切粒放了進去。

燕麥經過一晚上浸泡,變得特別creamy,靠香蕉和蘋果的甜度就非常適口,喜歡!

沙拉除了冰箱里原本有的食材外,還有昨天新買的小黃瓜和蔬菜沙拉。

德國超市裡有很多調好味的那種即食沙拉,用來夾在麵包里或者在沙拉里伴著吃。學校食堂的沙拉里就有提供醋浸紫甘藍、包菜絲什麼的。我這次買的是綠甘藍絲、椰肉片、玉米粒和菠蘿塊的混合,酸甜口,比起其他大部分用蛋黃醬或是凱撒醬之類調味的即食沙拉來說更低熱量,脂肪也是由椰肉片提供的,比較健康。在沙拉里放一些拌開,味道就能用來代替醬汁了,很方便!

沒用完的半個蘋果和半根香蕉也被我放進去了哈哈哈!

新買的豆椰酸奶,寫這推送的時候,距離買下它過了三天,然而它已經在冰箱里消失了。500g的酸奶我竟然三天不到就全吃乾淨了。

豆乳味道為主,還是吃得出挺濃的椰奶味,但其實感覺兩個味道有點各自分離,相比起來還是會選擇原味。

明天再去買其他口味,期待期待~

去學校路上經過的廣告畫,其實類似的還有好幾幅,但這張搭上斑駁的雪地,意外覺得十分相配。

早上的咖啡課間,還是去了近的那個咖啡廳。和小夥伴一起,就不想麻煩她陪我走遠路,

和學校咖啡廳比起來,後面這家咖啡廳用的豆子似乎烘焙度比較深,苦味更濃郁更重,讓人頗有印象。

母親喜歡喝單品咖啡,入門是一支瑰夏,後來喝耶加喝得多。因此跟著她喝的也多是些口感偏酸、明亮輕快的豆子。後來偶然中遇見了一杯很喜歡的曼特寧,從此走上了口味越來越重的不歸路。

第一次在這兒喝時,慣例點了美式,在加奶之前先喝了一口,被驚了一下。後來幾次也就試著點了卡布、奶咖(特別叮囑了多咖啡少奶),雖然也還不錯,但還是沒有美式來得驚艷。因此這次索性買了清咖,加了些肉桂粉在裡面,沒有再加奶。

但是這次的美式沒有上次的那種驚喜感了。唉,人生若只如初見啊。

午餐

今天食堂提供的肉是看上去真的很好吃的烤雞腿,說實話的確心動了一下。但還是去拿了青豆和德國酸菜。

拿完發現有燉小扁豆,有點遺憾qwq但是酸菜味道也不錯辣!而且還有番茄湯呢,裡面是胡蘿蔔丁和土豆丁,挺好喝的!

沙拉一如既往加了辣醬,今天把黑醋換成了蘋果醋,但是感覺黑醋更適合一些。本身辣醬就是酸口,配上蘋果醋的酸,有點太刺了。

食堂的沙拉計價方法是:一個碗0.6歐,你裝多少都隨意。大食量如我,每次都千方百計堆成小山,只有在這時才會想起自己曾經是個理科生[笑哭]

晚餐

沙拉說:hallo,我又登場了!

不過這次在超市只拿了芝麻菜和小菠菜,剩下的都是自家冰箱里的東西,為了消滅存貨很拼了hhh

大概因為下午開始融雪,所以變得特別冷,在超市裡的時候就在思考,晚上吃沙拉的話,還是必須配點暖和的熱飲。看到櫃檯旁邊的可樂,突然想起家裡還有薑汁,當機立斷拿了一瓶,晚上煮了一杯薑汁可樂。

這次的醬汁是椰子豆酸奶和芥末混合!吃起來味道很獨特,順滑卻又辛辣,和醬汁可樂很配,能讓整個身子都熱熱的!

一邊吃沙拉,一邊捧著熱騰騰的薑汁可樂,窩在電腦前看《unnatural》,人生還有什麼不如意呢[眯眼]

十元真的真的太好看了qwq

========

那麼,兩天的vegan life到這時候就正式收官啦!整個過程下來,身心都覺得挺舒服的,彷彿就是自然而然的一種體驗。對肉類和蛋奶沒有什麼排斥,但也沒有很大的慾望,大概是處於「可吃可不吃」之間吧。還蠻喜歡這種狀態的,之後有機會也不會排斥再做嘗試。

不過,的確也感受到了長期的純素食者貫徹素食的決心。堅定至此,竟讓他們有面對萬千豐富的食物卻能果斷拒絕的力量。

曾經看到一段問答——

問:「素食究竟是一種飲食習慣還是生活方式?」

答:兩者都不是。素食是一種感恩和尊重生命的態度。

想想看的話,人的心靈大概比想像中的更加強大吧。

那麼下次見啦~

凱嘰

2018年3月25日

於柏林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白居易告訴你最有逼格的取暖神器是什麼?
區塊鏈改變未來生活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