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超寫實藝術 與數碼相機PK一下

超寫實藝術 與數碼相機PK一下

超寫實繪畫風格一直以來頗受爭議,有人說超寫實繪畫過於死板,有人說有相機存在的年代何必費力去畫畫?那超寫實繪畫究竟有沒有市場?

想必大家都知道冷軍,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7胡潤藝術榜》中,冷軍排在了「在世的油畫藝術家」第十位,成績不俗,可以說是中國超寫實繪畫的領軍人物了。下面,我們就由冷軍引入,來看看國外超寫實繪畫都有哪些厲害的藝術家。

冷軍

冷軍,1963年生於四川,1984年畢業於武漢師範學院漢口分院藝術系。現任武漢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他是中國當代超寫實主義油畫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他以其超級寫實主義風格,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其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極端寫實。他的作品畫面絲毫畢現,形象精緻入微。同時,由於對當代題材與內容的切入,可以給觀者精神上也形成全面的張力,心靈受到震顫。

從最初的《大柿子》等靜物寫生,到1999年《五角星》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金獎,成為當代最受矚目的油畫家之一,這幅作品曾拍出1006萬。

▲冷軍作品《五角星》

他的創作《肖像之相-小姜》整幅畫細膩到極致,連每個毛孔都清晰可見,甚至頭髮絲的明暗、體積都表達的相當清晰。冷軍用極細緻的線條勾勒出黢黑而濃密的秀髮,畫中人嘴唇上自然的紅色與臉部膚色纖維畢現,衣服的一點點褶皺、包括衣服的鏤空都異常清晰,簡直就是鬼斧神工般的精雕細琢。

▲冷軍作品《肖像之相-小姜》

▲冷軍作品《肖像之相-小姜》細節

2010年底的,在秋季拍賣會「現當代中國藝術夜場」中的,冷軍的另一幅肖像作品《肖像之相—小羅》拍出3136萬元的價格,刷新了藝術家本人作品的拍賣紀錄。

為了繪製出更為完美,更為精確的油畫,冷軍每天9個小時,一年只畫一幅油畫,風雨無阻近40年下來。他極端寫實的畫作震撼中外畫壇。

Robin Eley

澳大利亞藝術家Robin Eley擅長在亞麻布上用嫻熟細緻的技巧描繪出不可思議的畫作。他的作品可以以假亂真,乍一看,會讓人誤以為是照片,只有近距離細細辨認,或許才會看出倪端。

Robin Eley畫中的裸體模特都裹著塑料薄膜。為了淋漓盡致地展現細節,他必須關注每一個褶皺、每一道光影以及塑料薄膜和人體之間色調的角度。埃利每完成一幅畫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耗時最多的畫長達5周,每周花費90個小時。

孤立感與隔絕感是Robin Eley的創作主題,他常用玻璃紙來表達這一主題。

Robin Eley說:「再用畫筆將帶給我靈感的事物創作出來之前,我總是不斷探索到底要表達什麼。在現代世界中,人們所體會的孤獨感就是我想要表達的東西……當代的孤獨和以往不同,它是由科技發展造成的。」

Chuck Close

Chuck Close是美國超級寫實主義,也就是照相現實主義的代表畫家。生於華盛頓,曾就學於華盛頓大學、耶魯大學、維也納造型藝術學院。他早先從事抽象表現主義創作時,發現他的作品與別人的作品同出一轍,缺少自己的特點。為了追求自己的視像和觀念,他於是轉向了畫人,且藉助照片畫人。

▲Chuck Close作品《自畫像》

20世紀 60年代興起於美國的超級寫實主義,一個重要的特徵是利用攝影成果作客觀逼真的描繪。超級寫實主義是對20世紀初抽象表現主義的反叛,它倡導藝術應該回到真實的生活中,表現人在真實生活中的真實狀態。因此它所刻畫的對象多為都市生活,在改變了正常尺寸之後,形成一種異常的效果。那是一種冷漠的形象,反映出了在城市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沒有人情味的冷淡關係。在耶魯大學藝術系,走出不少著名的超寫實主義繪畫名家,Chuck Close就是優秀的代表。

他創作時先拍攝,再用投影儀放大到畫布上進行描繪。他不但使用傳統畫筆,還運用噴筆、鋼筆和其他工具,以求精準地描繪對象,還藉助工匠式的打格放大照片,將照片放得很大,一張單色照片要畫4個月,彩色的將花14個月時間。《約翰》是他70年代初的一件作品,人像逼真,纖毫畢現。皮膚、毛髮、眼睛、眼鏡等均被描繪得富有質感。如此大的尺幅,加上如此強的逼真,會讓人產生一種念頭,那就是真得「像假的一樣」了。

Chuck Close描繪的對象都是他所熟悉的親友,他了解他們的音容笑貌、個性心理,但在畫面上,不僅人物毫無表情,不傳達任何自己的特點,Close也抹去自己的感情,不表露任何傾向,偌大的圖像看不到一絲感情色彩,蒼白的面孔,空洞的眼神,獃滯的神態……每一個細節都被放大並呈現於畫面上。唯有人物的個性被忽略了,這是Chuck Close繪畫的特點,也是超級寫實主義的共性。

Diego Fazio

義大利畫家Diego Fazio也是著名的超寫實繪畫風格的藝術家之一。他最開始以畫錦鯉來練手。數年後,他畫作里的水滴,猶如相機拍攝般逼真,令人驚嘆的是,他的作品都是鉛筆完成的。Diego Fazio 用一支支鉛筆,畫出無數打動人心的面孔,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色調,都還原出無與倫比的鮮活質感。當水滴划過頭髮,那自然服帖的細節,那欲言又止的觸碰,令人怦然心動。

▲Diego Fazio作品

他深知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繪畫眼部時,他對於每一個細節精益求精。就像他曾經說的:「 眼睛是精細的五官之一,也許一根睫毛的走向都能巧妙地表達喜怒哀樂。」

這種超寫實繪畫風格題材廣泛,形象逼真,並且無一例外地摒棄一切主觀因素。表面上看,它是對寫實的回復。而實際上,它是對當代社會的某種揭示。寫實,在這裡已經成為與抽象並駕齊驅的一種現代藝術手法。

Gregory Thielker

美國藝術家 Gregory Thielker喜歡開車在雨天時到處走走,他的作品也都以雨天居多,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作品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一張張相片,但其實這都是他運用畫筆創造出的超真實的繪畫作品。對於水的描繪,栩栩如生,功力了得。在他眼裡生活無處不是藝術。

我們喜歡Gregory Thielker的藝術,不僅因為我們相信他的畫不是照片,也因為他能夠把我們帶入另一個時間和空間。當我們看他的畫作的時候,Gregory Thielker讓我們去經歷那樣的瞬間,當我們開車在一個寒冷和潮濕天氣里,他想讓讓我們感到安全和溫暖,另一方面我們試圖去行駛通過一個不確定的環境,這就是對人生的一種隱喻。

▲Gregory Thielker作品

Gregory Thielker說過「我的最近的油畫作品探索來自一輛穿梭在雨中的駕駛的車,我很著迷於這種不斷的改變,特別是從汽車裡看到雨水以各種方式落在擋風玻璃上面,景觀的交互,會產生一個游移不定的鏡頭。」這些作品都是真正的生活體驗,自然更加的直擊人心。

Gustavo Silva Nu?ez

來自委內瑞拉的藝術家Gustavo Silva Nu?ez 創作的了這些超寫實的油畫,讓人難以置信的寫實感,簡直要從畫布里出來一樣!這些漂亮帥氣的角色浸沒在藍山的池水中,有的靜靜的漂浮著,有的優雅的游著,有的敲打著水花,有的在水中吐著泡泡。

Nu?ez用畫筆精心細緻的描繪每一處細節,水的藍色質感,泛起的閃閃發光的水花,浸在水底扭曲變形的身體,各種各樣的漣漪和水流,處處都是那麼的真實和微妙。

他在創作過程中加入了另一個「維度」,就是自己和這些寫實的油畫進行互動,並拍成照片發布到Instagram上,與大家一起分享他創作過程中那精彩的一刻。有時候他假裝抓住畫中角色的手臂,有時候做出迎接出水美女的手勢,非常有趣!面對這些作品,有時候我們也難以分辨出Nu?ez是在作畫,還是畫中的人物,這樣的高超的繪畫技術實在讓人佩服!

Jason de Graaf

加拿大藝術家Jason de Graaf是一位具有超強繪畫功力的藝術家,他的超寫實繪畫作品讓人完全分不清是用相機拍攝出來的還是畫筆描繪出來的。藝術家對靜物的刻畫程度細緻到超乎人們的想像,不僅要真實還要能夠傳達出照片所表現不出的情緒和莫名的觸動。

Jason de Graaf 的繪畫看起來是如此真實,它們彷彿可以隨時取出一樣。他喜歡對作品採取一些有自由性質的創意,不只是忠實地複製它,尤其發現面對的是一張沒有深度錯覺的照片。正如他說:「我如不認真對待手頭的參考材料,那麼我就得用我的繪畫來探索圖片製造商能力的跳板和手段。自始至終,我試圖保持開放的新思路,把意圖通過色彩和結構組成,直觀地不帶著感情,神秘地灌輸給觀眾的情緒,同時也把驚喜帶給他們。」

▲Jason de Graaf作品

▲Jason de Graaf作品

Paul Cadden

蘇格蘭畫家Paul Cadden善於用鉛筆、鉛芯條(石墨)及白色粉筆,畫出強力視覺衝擊的精細鉛筆素描。

▲Paul Cadden作品

他以鉛筆編織線條,精心刻畫細節,以鉛芯條鋪掃暗部與陰影,用白色粉筆提亮高光,增強畫面物像的立體感和視覺衝擊,從而使這種精細鉛筆素描獲得某種超真實主義的視覺效果。

▲Paul Cadden作品

這種精細的點或線編織成物體明暗轉折,鉛筆可以做到,以點組面的噴繪也可以做到,甚至鋼筆、鵝毛管筆等都可以做到。但炭精條能以長闊的側鋒,線面連續中粗細輕重變化的自然筆觸形式,同時利用炭精條能抹開的特性,輔以手指和橡皮,畫出物像自然的明暗轉折來。

▲Paul Cadden作品

為彌補純鉛筆畫黑色深度不夠的缺陷,Paul Cadden的精細鉛筆素描一方面以鉛芯條(石墨)盡量加強黑色深度,另一方面用白色粉筆提亮高光,從而儘可能拉開明度距離,擴充明暗層次。他從六歲開始畫畫,雖然他的每幅作品都來自於真實的照片,但是他更樂於去創造並用心感受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用每一筆來感受這生活存在的意義。

Ventrone

Ventrone,義大利當代超寫實主義畫家,1942年生於義大利羅馬。他的作品畫風穩健、形象生動,所描繪的景物常給人一種躍然而出的錯覺。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被廣泛收藏。

Ventrone童年時得過小兒麻痺症,年輕時在羅馬過著清貧的生活,然而生活種種,對繪畫的追求卻絲毫未減。他早期作品深受蒙德里安的影響,並潛心研究現代藝術心理學,開始探討繪畫與建築的結合,作品多為冷抽象及現代構成藝術。七十年代進而將照像與繪畫藝術結合,形成個人獨特的照像寫實風格。

Ventrone的作品表現多以靜物為主,作畫時一絲不苟,注意每個局部的精雕細刻,畫面空間始終保持和諧的結構關係。

超寫實繪畫風格的作品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逼真」,但若將超寫實繪畫理解為照片的描摹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超寫實繪畫作品更多的關注細節和對象,它們可能包括情感、社會、文化和政治主題作為視覺錯覺的擴展,這都需要觀眾自己去領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