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漢王朝建立:七個異姓王陸續死亡到底說明了什麼?

西漢王朝建立:七個異姓王陸續死亡到底說明了什麼?

秦亡以後,農民軍反秦的鬥爭轉化為農民軍領袖之間爭奪權力的鬥爭,實際上也就開始了劉邦及其子孫們為建立和鞏固漢家的封建皇朝而展開的一系列的長期鬥爭。這個長期鬥爭,從劉邦入咸陽,經歷了惠帝、呂后、文帝和景帝,約六十五六年(公元前二零七至前一四一年)。劉邦在攻秦的過程中,很注意對居民和降將的安撫而項羽卻往往要屠城殺降。劉邦到了咸陽,召集當地父老,宣布廢除秦的苛法,只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人民送牛羊酒食來犒軍,劉邦一概謝絕。

劉邦的這些作法,得到了人民的好感。當初懷王有約,誰先入函谷關,就可在其地封王,因此,劉邦就以掌握關中權力的人自居,派軍扼守函谷關。拒絕別的軍隊進,項羽到關,不能進,大怒,督軍關準備向劉邦進攻,這時,項有大軍四十萬,號稱一百萬,而劉邦的兵力只有十萬,劉邦被迫求和,暫時把局穩定下來,項隨機進入咸陽,大肆燒殺,火光三個月不熄,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名義上尊懷王為義帝,把他由彭城遷(今屬湖南省),並在遷移途中把他殺了。

項羽立了十八個王,其中有好多人的封地比原來佔有的地盤小得多。對劉邦,他完全背棄了當初懷王的諾言,改封為漢王,以漢中巴蜀為封地項羽的這些作法,既加深了楚漢間的矛盾,也加深了楚跟其他武裝之間的矛盾前二零六年,在項羽分封各王不到半年,劉邦就由漢中東返,奪取了函谷關及其以西的地區。第二年,劉邦借同其他武裝共五十六萬人,東伐項羽,攻入彭城,但當項羽回擊時,漢軍大敗,劉邦帶著幾十個騎兵跑了,此後以陽,成為中心,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前二零三年,劉邦奪得了成皋,進圍榮陽。這時漢軍糧多而士氣旺盛,楚軍缺糧而士氣疲憊,漢軍居於優勢,劉邦趨機跟項羽講和,相約以溝(在今河南省中牟縣)為界,溝東歸楚,溝西歸漢,在項羽引兵東歸的時候,劉邦出其不意追擊項羽於固陵(今河南省淮陽縣西北),卻又為項羽所敗。

後來,劉邦與韓信,彭越等會師,把項羽圍在填下(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楚軍兵少食盡。項羽以八百騎兵轉戰至烏江渡口(今安徽省和縣東北的烏江浦),自殺而死年三十二歲。這是公元前二零二年初的事。劉邦的勁敵打倒了,他建立封建皇朝的主要障礙掃除了。他在項羽死後兩個月,即皇帝位,後來被稱為漢高祖。他初都洛陽,不久即定都長安。西漢封建皇朝正式開始了。劉邦的丞相蕭何,豐(今屬江蘇省)人;謀士張良,字子房,原是韓國的貴族;大將韓信,淮陰(今屬江蘇省)人。他們號稱漢初三傑,在西漢建立的過程中,都是很有貢獻的人物。秦末農民大起義以後的歷史發展,是以西漢皇朝代替了秦皇朝。

西漢皇朝初建立時的皇帝及王侯將相基本上都不是貴族出身,這是商周以來政治上的一大變局,而且恰好實現了陳勝所說王侯將相無種的政治觀點。劉邦在約法三章中提出來的「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反映了當時人民群眾對人身生存權的要求,也是一件很重要的政治大事。西漢皇朝,在建立後的六十年中,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去鞏固封建政權。第一是從經濟方面,緩和階級矛盾,保證朝廷收入以鞏固統治基礎。第二是解決王國勢力對朝廷的威脅。經歷了秦朝十五年的嚴酷壓榨和八年的苦戰,人民大量地死傷流亡。名都大城的人口銳減,比著戰前只有十分之二三。老百姓家裡毫無積蓄。皇帝想要配齊四匹一色的馬來拉車,都辦不到。

丞相和將軍當時只好乘坐牛車。面對這種情況,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很急迫的任務。自劉邦以至景帝,不斷地注意這個問題,並採取了措施。五六十年間,有的地區人口增加了一倍,有的增加了三四倍。一般的農民可以生活下去,地主們得到更多的利益。地主們自願向邊疆缺糧地區交納糧食的,還可以按照數量的多少,得到不同等級的爵位。思想家賈誼在文帝時提出,農業生產是立國的根本,只有把糧食積貯得多了,才能攻能守。政治家晁錯提出重農輕商的主張,提出使農民附著於土地的觀點。

他認為,只有使農民附著於土地,才能使封建國家掌握農民群眾而保持政權鞏固。賈誼和晁錯的辦法,都是商鞅思想的發展,並長期成為地主階級政治家在經濟政策上的重要主張。賈誼(公元前二零零至前一六八年),洛陽人,著有《新書》。晁錯(?至前一五四年),潁川(今河南省禹縣)人,著書二十篇。西漢建立後,王國勢力的強大,成為統治集團內部的重大問題。西漢的政治體制,有郡縣,有封國。封國,有王、侯兩級。西漢初年的王,勢力很大。王國官吏,除丞相外,都由王來任免。王國的封地,多者一百多城,少者有三四十城。

漢初七個異姓王封地的總面積,比朝廷直轄的郡縣還要多異姓王中的韓信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彭越和英布都是立下功勞的戰將,他們的手下都有自己的武裝。這使西漢朝廷感到很大威脅。前一九六年,韓信被殺。接著,彭越、英布也先後被殺。另外還有三個異姓王,或逃或廢。當公元前一九五年劉邦去世以前,異姓王的問題已基本解決。只剩下一個長沙王國,是在公元前一五七年,因王死無後而廢除了。四劉邦用以代替異姓王的,是同姓王。他封子弟為王的,有九個。他以為這是「天下一家」,是維護朝廷的可靠保證。他還規定:「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但這些同姓王的封地和權力也還是很大,並且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他們的經濟力量也不斷增長。

他們仍然是威脅皇朝的力量。公元前一七七年,濟北王劉興居反。公元前一七四年,淮南王劉長謀反。這都是劉邦死後不到二十年,文帝在位時的事情。賈誼評論當時封國強大下的形勢,說好比是害了臃腫的病,小腿腫得差不多像腰一樣指頭腫得差不多像胳膊一樣,身體轉動都很困難。他建議,在原來的封地上增加封君的數目,以分散其實力,使朝廷跟他們的關係可以象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他的建議初步被實施了,但沒有認真去推行。景帝時,晁錯提出了削減諸王國領地的主張,並被採納施行。他也估計到削地會激起反抗。但他認為,「今削地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公元前一五四年,早有反漢預謀的吳王劉濞,聯合楚、趙、膠東、膠西濟南、菑川,共七個王國,以清除晁錯為名,發動了叛亂景帝派太尉周亞夫帶兵出征,在三個月內把亂事平定下來。朝廷乘平亂的餘威,免除了各王的行政權力,削減了王國的官吏,改稱王國的丞相為相。王國勢力從此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朝廷則加強了它的統治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漢 的精彩文章:

西漢與東漢之間到底相差的什麼呢
沒那麼簡單,連皇帝都能左右的勢力(西漢)

TAG: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