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狗年說狗:古代筆記小說中的狗,讓你另眼相看

狗年說狗:古代筆記小說中的狗,讓你另眼相看

《簪花仕女圖》

今年是狗年,狗年當然要說說狗了。狗又稱作犬,嗅覺與聽覺敏銳,犬齒銳利,機警聰明。據研究,狗與人類結成親密夥伴的關係大約在一萬年以前,是人類最早馴化的野生動物之一。狗也是人類關係最為密切的動物,從遠古時代起,無論是游牧或狩獵,狗對人類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中國人,有人的地方必有雞犬相伴,甚至把雞鳴狗吠視作有無人煙的標誌。而現代人更是把狗精心飼養在家中當作玩賞的寵物,出入於大庭廣眾之中。

關 於 狗 狗 的 故 事

古今中外關於狗的忠誠忠義、機智、知恩圖報的記載枚不勝舉。人們對「靈犬」往往不吝筆墨,大書特書,以下三則古代筆記中介紹的狗就是義犬的代表。

《宋人畫秋葵犬蝶圖》

越獄犬——救主人逃生

陶淵明在《搜神後記》中記錄的「楊生狗」,堪稱「靈犬」的代表。

「晉太和中,廣陵人楊生,養一狗,甚愛憐之,行止與俱。」

有一年寒冬臘月,楊生喝醉了酒,回家路上走過一片長滿了野草的荒郊野地,暈暈乎乎地倒頭便睡。恰好附近有人放火燒荒,「風勢極盛」,火借風力,頃刻燎原,沒多久就逼近了楊生。楊生的狗圍著他拚命叫喚,「生醉不覺」。不遠處有一個水窪,狗便跳進去,然後躍出來,再到楊生附近的草叢裡打滾,把身上的水灑在上面,「如此數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濕」,等到火燒到這裡時,自然越不過「水圈」,楊生這才幸免於難。「生醒,方見之」,自然是感動不已,把事迹跟人們一說,附近的人都知道他有一隻忠於主人的好狗。

爾後,生因暗行,墮於空井中。狗呻吟徹曉。有人經過,怪此狗向井號,往視,見生。生曰:「君可出我,當有厚報。」人曰:「以此狗見與,便當相出。」

不久後的一天,楊生半夜出門,一不留神,掉進一口枯井之中,他的狗在井邊狂吠了一夜。第二天拂曉,有人從附近經過,聽狗叫得奇怪,便趕過來查看究竟,發現了掉落井底的楊生。楊生向他求救:「只要你能救我出去,我定有厚報。」那人認識楊生,知道他有一條好狗,便說:「你只要把你的狗送給我,我就救你上來。」楊生搖搖頭:「這狗對我有救命之恩,不能送你。」那人拔腿就要走。楊生的狗低頭向主人叫了兩聲,楊生明白了它的意思,於是同意了。那人救楊生出了井,把狗拴上牽走了。五天之後的一個深夜,狗狗成功地「越獄」,回到了楊生的家中。

宋人李迪 《犬圖》

在干寶的《搜神記》里,記錄過一個和「楊生犬」相仿的故事,主人公名叫李信純,同樣是醉卧荒野遭大火,同樣是義犬以身濕草叢,不同的是結尾,「犬運水睏乏,致斃於側」。李信純醒後「見犬已死,遍身毛濕,甚訝其事,睹火蹤跡,因爾慟哭」。當地太守聽說後感慨道:「犬之報恩,甚於人,人不知恩,豈如犬乎!」

明代大學士朱國禎在《涌幢小品》里也記載過一則「越獄犬」的故事:某地有個名叫宋儒的人,養了一條大黑狗。這大黑狗有個惡習,經常趁著三更半夜溜出家門去,跑到鄰居家的廚房裡偷肉吃,三番五次之後,終於被發現。鄰居找到宋儒告狀,宋儒一開始還不信,夜裡藏在院子里,真的發現大黑狗溜出家門,一會兒工夫叼了一塊肉回來,頓時氣得不行,天亮以後,將大黑狗牽到狗肉鋪子里賣了幾百錢。轉過天,一大清早宋儒剛剛打開家門,就見大黑狗高興地撲上來,原來這傢伙從屠夫手中逃了回來,「搖尾就儒作乞憐狀」。宋儒心一軟,訓斥了它一頓,讓它今後不許再偷肉吃,然後把它留了下來,將錢退還給狗肉鋪子。大黑狗撿了一條命,倒也識相,從此以後哪怕是有人投肉骨頭給它,它也不吃了。

明宣宗朱瞻基 《雙全圖》

識字犬——從靈犬變成瘋狗

清代大才子沈起鳳在筆記《諧鐸》里記載過他養的一條「識字犬」的故事。

沈起鳳小的時候,養過一條小狗,沈起鳳特別喜歡它,還特地給它取了個「進寶」的名字,每次上書塾里念書的時候,「必提抱與俱」。有一次,沈起鳳將進寶放在書案上,小狗不吵不鬧,看著沈起鳳所讀之書,「注目凝想,若有所得」。沈起鳳感到很神奇,就寫了幾張紙條貼在書桌和椅子上,每張上面都是「進寶不許入塾」這六個字。第二天進寶跟著沈起鳳後面剛剛進了書塾,看了那幾張字條,審視良久,「垂首喪氣而出,三五日不敢入塾」,直到沈起鳳撕了紙條,招呼它進書塾,它才敢進來。

沈起鳳愈發覺得進寶神奇,於是又給它起了個字叫「慧兒」,進寶聽說後「搖尾踴躍,作感恩狀,猶名士之愛呼表字也」。

進寶自從識字以後,「狗品」也日復一日地有所長進,「食必擇器,寢必擇地」,跟著沈起鳳一起上街時也多了幾分文人的孤傲,不但「夷然不屑與凡犬伍」,而且有人送給它殘羹剩炙,呼喚它來食用時,它「怒目不顧去」。縣裡有位姓周的孝廉聽說進寶是一位「得道之犬」,便將家中的一條母犬選配與它,但進寶發乎情止乎禮,「終歲不與同食宿」。沈起鳳也發現「犬一無所好,惟好卧塾中,為予守架上書」。

唐人趙福《猶圖》

後來沈起鳳跟隨外出做官的祖父到兩淮一地去,「置犬於家」。每次派老僕人回家時,進寶一定會叼著他的衣服,彷彿在打聽沈起鳳的音訊,「出平安書示之,始歡跳去」。過了幾年,進寶突然瘋了,見到衣衫襤褸的人就歡迎憨跳,見到鮮衣華服的人就狂吠不已,遠在異鄉的沈起鳳聽說了,感慨這條狗怎麼也染上了名士的脾性。半年後又聽說鄰居家的孩子用彈弓打死了進寶,「家中人因予豢養,瘞諸桑樹之下,志以片石,曰『識字犬』」。而那條一直在守活寡的母犬也終日叫號,「亦觸牆而死」,成全了「犬節」。

不知道為什麼,每每讀到這則筆記,筆者都忍俊不禁,想來一生科舉不中、懷才不遇的沈起鳳,大概是用豢養的小狗表達了自己的癲狂,不過骨子裡卻透出那麼一股子受虐狂的味道,明明自己一輩子被科舉摧殘和消磨,卻不忘顯擺那股子傲慢……一面蔑視舊道德,一面又渴望成為舊道德的表率,這種扭曲的直接後果就是:人為畸人,犬為畸犬。

郎世寧《十駿犬之睒星狼圖》

預知犬——拽衣不成咬刺客

相比「識字犬」,筆者寧願養一條古代筆記中的「預知犬」,因為它簡直比大病保險還要管用。

唐代筆記《摭異記》中記載過這樣一樁驚險的故事。開元末期任廣府都督的劉巨麟,養了一條粗壯有力的大狗。有一天晚上,玄宗派遣使者來傳詔,劉巨麟正往門外走,大狗突然攔住去路,不讓他出去。劉巨麟十分驚訝,有所醒悟:「難道它是在提醒我有危險嗎?」正徘徊間,下人趕來催促,說使節已經到門口了,怠慢不得,劉巨麟一想也對,就對大狗說:「你不要擔心,我身邊都是護衛,哪裡能出什麼事呢?」於是翻身上馬。

大狗見他不聽自己的勸告,突然跳將起來,將他身邊一位親隨的喉嚨咬斷,親隨「立斃」!在場的所有人都嚇呆了,劉巨麟倒是十分冷靜,「搜死者懷中,得利匕首」,才想起這位親隨前不久因為犯了嚴重的過失,被自己用鞭子抽了一頓,「故修其怨,私慾報復」,多虧忠犬「逆知之,是以免難」。

宋人《雞冠乳犬圖》

與劉巨麟險些遇刺案相類的,還有唐代筆記《集異記》中記載的一則故事:

隋煬帝時期,左散騎常侍鄭韶出任閩中太守,跟他一起赴任的下屬之中,有一個名叫薛元周的人,這人在鄭韶是一個小官員時,就鞍前馬後地跟著他,後來鄭韶的官越做越大,卻也沒有給他什麼特殊的獎勵或職位,導致薛元周內心憤恨不已,「屢思陰害,未得其間」。鄭韶就任閩中太守後,有一天「朝廷有使到」,鄭韶趕緊要上馬迎之,他養的一條狗咬住他的衣襟,死活不讓他出大門。正糾結間,館吏跑過來說:「皇上的特使已經進城了,您別再耽擱了!」鄭韶的衣服被狗咬著不放,大怒之下,讓人抓住這條狗綁在柱子上。鄭韶剛剛出了門,他的狗就咬斷了繩子衝出門去,又是一口咬住主人的衣服,「拽衣不令去」。鄭韶突然轉過味兒來,問狗曰:「難道你是知道我有什麼不測之事嗎?」那條狗狂叫一聲,衝進侍衛的隊伍里,「咬殺元周」。鄭韶派人「搜元周身,衣下隱藏短劍,拂之,鋒芒逼人」。

唐人趙福《猶圖》

明代筆記《五雜俎》中寫過一種更加可怕的「預知犬」——地狼,就是地底下的狗。這種狗往往預示著滅門之禍。晉代時的輔國將軍孫無終,家中的地底下突然聽見小狗的叫聲,尋聲而掘開地板,「尋而地坼,有二犬子,皆白色,一雌一雄」。孫無終把它倆抱出來,本想養起來,誰知很快就都死了。不久孫家遭到桓玄的滅門。「又吳太守郡張懋、廬江民何旭家皆然,而俱不善終。」而《五雜俎》的作者謝肇淛聽說長洲令署中「聞地下小犬吠聲,如此數晝夜,令人尋聲發掘,杳無所見」,後來倒也無福無禍——殊不知無禍即是有福啊!

與劉巨麟和鄭韶的獲救相比,《涌幢小品》中所記載的王日就的故事,雖然沒有那麼驚險,卻更耐人尋味。王日就是分水縣人(今杭州桐廬縣西北部),「少負俠氣」,他特別喜歡晚上出去打獵,因為家中有錢有勢,每次外出都跟著一大堆侍從,專往危險的山野荒郊鑽。這天晚上他又要出門時,所養之犬咬住他的衣服不讓他上馬,「捶之不卻」。

等到終於擺脫了它,上得馬去,這條狗乾脆以身體阻擋馬蹄,一副不要命的架勢。王日就覺得奇怪,思忖了片刻,便叫住眾人,折返回家。第二天白天,他們打馬外出時,路過昨天夜裡準備遊獵的地方,只見「虎跡縱橫」!王日就頓時大徹大悟,對天仰嘆:「狗雖然是畜生,尚且知道愛護主人,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卻不知道愛惜身體,天天外出遊獵,不肯讀書上進,這樣下去怎麼得了啊!」於是遣散了那群侍從,從此在家閉門讀書,終於得享高壽。

清郎世寧《十駿犬之驀空鵲圖》

既可以救命,更可以救心,古人在對狗賦予超多意義的背後,必然飽含著信任、感激和熱愛。《涌幢小品》里說「士無故不殺犬」,表明著對「人類朋友」的充分尊重。

本文轉載自「櫛風精讀」,原文有大幅修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名家筆下的春天:不出門,也可閱盡春色
梁漱溟:我們該有的人生態度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