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說,佛教在印度是怎麼滅絕的?及其對當代佛教的啟示

佛說,佛教在印度是怎麼滅絕的?及其對當代佛教的啟示

閱藏分享20、佛說,佛教在印度是怎麼滅絕的?及其對當代佛教的啟示

《摩訶摩耶經》(簫齊沙門釋曇景譯)說,佛滅後「千五百歲,俱睒彌國有三藏比丘善說法要,徒眾五百;又一羅漢比丘善持戒行,徒眾五百。於十五日布薩之時,羅漢比丘升於高座說清凈法,雲此所應作、此不應作。彼三藏比丘弟子答羅漢言:『汝今身、口自不清凈,云何而反說是粗言?』羅漢答言:『我久清凈身、口、意業,無諸過惡。』三藏弟子聞此語已倍更恚忿,即於座上殺彼羅漢。時羅漢弟子而作是言:『我師所說合於法理,云何汝等害我和上?』即以利刀殺彼三藏。天龍八部莫不憂惱,惡魔波旬及外道眾踴躍歡喜,競破塔寺、殺害比丘。一切經藏皆悉流移至鳩屍那竭國,阿耨達龍王悉持入海,於是佛法而滅盡也。」

有人會問,不是說好正法500年,像法500年,末法1萬年嗎?怎麼又說佛法1500年就滅了,不是自相矛盾嗎?不!「佛陀逝世後一千六百餘年中,印度佛教在組織上和思想上經過分化、發展和衰壞的過程,最後滅亡於公元十二世紀時代。」(趙朴初《佛教常識答問》)印度佛教滅於佛滅後1600年,所以,這裡說的應該是印度佛教的滅亡,不是佛教在整個人間消失。

有人又會問,就算說的是印度佛教滅亡吧,可歷史上並沒記載這樣一個事件呀?而且佛法在印度滅絕是一個歷史過程,怎麼能用一個件事來解釋呢?換幾年前我也會這樣懷疑。後來接觸出家師父多了,遇到過能多多少少看到前世的師父,聽過他們講述。再後來閱藏,發現佛經有一個特點,就是畫面感強。於是慢慢理解是怎麼回事了。

比如在電腦上看電影,把游標移到進度條後面位置,就會出現一個小窗口顯示那個時點的畫面。宿命通所見景象大概就是這個樣子——永遠是一些具體畫面。如果是看過電影的人寫簡介,他會概括敘述劇情,歷史書相當於這種寫法。但跳著看就不一樣了,因為他看到的是一段段具體情節,寫出來當然也是具體情節,和通常簡介不一樣。這段佛經的說法就像一下跳到電影的關鍵情節,說這段情節決定了最後結局。雖然這是影響全局的關鍵情節,但看起來也只是一段情節,要到一定高度才能看出它在劇情發展中的關鍵地位。另外,電影是單線索,歷史是無數事件同時展開,佛要從眾多場面中挑一個關鍵的或有代表性的講,就會是這個樣子。

那為什麼不概括講呢?有概括講的情況啊,「千一百歲已,諸比丘等如世俗人嫁娶行媒,於大眾中毀謗毘尼。千二百歲已,是諸比丘及比丘尼作非梵行,若有子息,男為比丘、女為比丘尼。千三百歲已,袈裟變白不受染色。千四百歲已,時諸四眾猶如獵師,好樂殺生、賣三寶物。」這就是在概括講。不過仍然比較具象,就像把很多畫面歸納起來一樣。

理解了佛經這種敘述方式就知道該怎麼和史書對比了。比如,史書沒有記載這次事件,怎麼解釋?沒什麼問題呀。歷史書未必記得全,漏記重大事件的情況很多。而且,在那麼廣闊的歷史進程中,任何一個事件都不可能決定整個歷史走向,佛講的應該是一個對歷史走向有較大影響的、重要的、且具有象徵意義的事件。寫歷史的人未必知道這件事,或未必認識到其重要性。這種情況很容易理解。比如,我們去年在衡水天寧寺舉行閱藏大法會,從法界的觀點看,這是六百年來第一次把整部經藏誦讀一遍的法會,且有上千人參與,絕對是法界大事。法會進行中感得甘露臨庭,龍天作證「這是法界大事」。但評選2017年佛教10件大事肯定不會選它,因為有那麼多會議呢。從法界看,閱藏法會大事,甚至可能是這一年或前後幾年最大的事,但在人間來看,只不過在一個四線五線城市開了一個規模不算太大的法會而已,排不上的。很容易理解。又好比屠呦呦發現青蒿素,諾貝爾獎委員會認為她的工作值一個諾貝爾獎,但中科院學部委員會認為她不夠院士資格。不同角度不同評價,很正常。同理,佛講了一件事而史書沒記,很正常。

今天歷史書講,佛教在印度滅絕,主要原因是伊斯蘭教的入侵。但佛經沒有把這個作為主因,而是說佛教內部矛盾爆發,造成教團四分五裂,外道乘虛而入,佛教滅絕。內部矛盾是什麼呢?故事裡是羅漢比丘和三藏比丘的矛盾。這個描述很有意思,既含有重實修和重教理的矛盾(三藏比丘當然重教理,羅漢比丘肯定修證好),又有小乘和大乘之爭的意思(三藏比丘這名字很像大乘,羅漢比丘顯然是小乘),而矛盾的爆發點是因為對戒律的不同理解(羅漢比丘說「此應作,此不應作」,而三藏比丘弟子並不認可羅漢比丘持戒清凈),一個事件把幾方面的矛盾都展現出來了,是不是信息量很大?要找這麼一件事還真不容易呢!

矛盾是怎麼積累和爆發的呢?經中也透露了。三藏比丘和羅漢比丘都有眾多弟子,似乎是三藏比丘成名在前,羅漢比丘後起。可能主要是羅漢比丘批評三藏比丘,最後爆發也是因為羅漢比丘舉戒律問題。三藏比丘精通三藏、善於說法,可能認為持戒不能死守戒條,要懂得開遮才算真正清凈持戒,羅漢比丘認為應嚴格持守戒律。雙方弟子都崇拜自己師父,不認可對方,互相敵視,非止一日。圍繞兩位比丘儼然形成了堅固的宗派或山頭。最後在一次布薩時,羅漢比丘講「此應作,此不應作」時可能點了三藏比丘僧團,還可能用詞尖銳。三藏比丘弟子反唇相譏,說「你持戒並不清凈,還口出粗言。」當羅漢比丘說「我久清凈身、口、意業,無諸過惡」時,一個衝動的三藏比丘弟子上前殺死了羅漢比丘。後來,憤怒的羅漢比丘弟子又殺死了三藏比丘。

其實在爆發之前,敗相已現。雙方弟子只認自己師父,卻不想想自己首先是佛弟子。兩位師父也沒有以大局為重引導弟子,羅漢比丘批評對方,三藏比丘弟子衝動殺人更說明三藏比丘平時教導有問題。只崇拜自己師父不尊重別的僧人,佛弟子退化為各自師父的弟子,佛教退化為宗派或山頭的集合。宗派或山頭互相詆毀,佛教整體則在互相詆毀中衰落。即使不爆發流血衝突,也會逐漸消亡。

那麼伊斯蘭教入侵在經里講到沒有呢?也講到了。「天龍八部莫不憂惱,惡魔波旬及外道眾踴躍歡喜,競破塔寺、殺害比丘。」今天看來覺得太簡略了,但最主要的破塔寺、殺比丘已經講了,且給定性了,是惡魔波旬及外道乾的。惡魔二字也把當時的慘烈暗示出來了。

今天寫印度佛教史,也應該重視佛講的這個視角。更重要的是,這個視角對解釋佛教衰落、指導佛教發展都有巨大現實意義。佛教要復興必須先克服內部矛盾!如果佛弟子們繼續深陷諍論,則佛教只能在外道的壓力下衰落,何談復興?

2018年3月26日星期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閱藏 的精彩文章:

佛說,如說修行就是受持佛經
關節點在這兒!一部打通大乘與小乘、中觀與唯識的經

TAG:大眾閱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