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始皇陵為何是否自始至終無人敢挖,裡面是否藏著驚天秘密

秦始皇陵為何是否自始至終無人敢挖,裡面是否藏著驚天秘密

1974年,一個龐大的地下軍團被發現,這就是秦始皇陵兵馬俑。時至今日,這座千年生陵仍舊深埋地下,一丘墳土長滿枯草。

但是不斷出土的陪葬墓文物,卻又時時誘惑著人們去不斷遐思:如果打開秦始皇陵,那麼將會有多少歷史謎題迎刃而解?

驪山以它特有的溫泉和風景而聞名於世,然而這塊寶地卻飽受爭議。因為若從中國古代的傳統風水之說看,驪山絕對是一塊福蔭之地。但是追溯歷史,在這裡發生的事情卻並不太吉利。西周末年,周幽王與愛妾褒姒曾在這裡自導自演了一出興起烽火戲諸侯的歷史悲劇,從而葬送了西周王朝。後來,秦始皇建陵於此,又導致了二世而亡的悲劇。那麼,驪山到底是福地還是禍源呢?既然在秦始皇之前已有西周王朝的歷史悲劇,秦始皇又為何還非要建陵於此呢?

據《水經注》載:「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家壙於麗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驪山之南的藍田玉著稱於世,現代地質隊曾在驪山北麓開鑿金礦。因此,從視死如視生的中國古代傳統觀念分析,秦始皇建陵於此,大概是想死後繼續佔有這裡的金和玉。

除了以上原因,秦始皇選陵驪山還有可能是因為這裡的有利地勢。按《水經注》的記載:「水出驪山東北,本導源北流,後秦始皇葬于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於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經始皇冢北。」而

《兩京道里記》又載:「始皇陵南有尖峰,名曰望峰,言築陵者望此為準。」根據勘察,秦始皇陵封土中心頂端以及外城垣的南北兩門與其南邊的驪山最高峰望峰南北相對在一條直線上。而每一道峰脊似一個花瓣,秦陵就在花蕊位置。因此民間也稱始皇陵為「蓮花穴」,這裡的確是建墓的絕佳位置,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秦始皇會選中驪山作為自己百年之後的安身之處了。

弄清了秦始皇陵的選址謎題,接下來再來探究一下秦始皇陵的地下宮殿。據傳說,這座千古一帝的皇陵地宮深似黃泉,那麼,這傳言究竟是真是假呢?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關於秦始皇陵深度的記載,文中說其地宮可以「穿三泉」。《舊漢書》中也有對秦始皇陵的描述,書中用的是「已深已極」、「深極不可人」之語。據說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50歲生日時,承相李斯向他報告說:我帶了72萬人修築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連火也點不著了,鑿時只聽見空空的聲音,好像到了地底一樣。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而《呂氏春秋》則記載:「淺則孤狸揚之,深則及於水泉」,即最深到泉水。

如此說來,莫非當年秦始皇真的將地宮挖到了地表的最深處,與他所嚮往的仙境的九重天界匹敵?

這個謎題一直延續了兩千餘年,從古至今人們對此猜測不斷。近年來,國內文物考古、地質學界專家學者對秦陵地宮深度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測.根據最新鑽探資料顯示,秦陵地宮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深。實際深度應與芷陽一號秦公陵園墓室深度接近。這樣推算下來,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為26米,距秦代地表最深約為37米。

專家們考證的這一數據應該是依據目前勘探結果推算的,應當不會有大的失誤,但秦始皇陵的地宮到底深有幾許,確切答案還尚有賴於考古勘探的進一步驗證。

關於神秘的秦始皇帝陵地宮,除了不可探測的深度之外,還流傳看許多其他傳言。比如,民間一直流傳秦陵的地宮內有水銀所制的五湖四海,秦始皇躺在純金打就的棺材裡,遊盪在水銀製成的江河上,巡視著帝國的領地。當然,在真相不為人知之前,這些仍然只是傳說。關於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說法在《史記》確有記載,《漢書》中也有類似文字。不過關於這種用水銀鑄為江河湖海的說法歷來只被看作一個貌似天方夜譚的神話,並沒有太多人相信這個離奇的傳說.

畢竟,人們很難想像,在這座秦王地宮之中.水銀灌注的湖海會是怎樣一幅景象。

然而,人們關於這條離奇傳說的懷疑和猜想,在用現代科學手段發現秦陵地宮汞含量異常的結論時發生了改變。專家的多次採樣分析試驗和遙感測量都不約而同地顯示出—皇陵封土土壤樣品中出現「汞異常」。相反,其他地方的土壤樣品幾乎沒有汞含量。毫無疑問,這意味著《史記》中關於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記載是可靠的。專家們的這一重大發現給了人們希望,人們彷彿真的看見了《史記》中所描寫的光怪陸離的場景。

但是,即便關於以水銀鑄江海的說法能夠成立,但是,已經歷經千年時光的始皇帝遺體,能像震驚中外的馬王堆「女屍」那般完好如初嗎?

但是,即便關於以水銀鑄江海的說法能夠成立,但是,已經歷經千年時光的始皇帝遺體,能像震驚中外的馬王堆「女屍」那般完好如初嗎?

雖然單從遺體保護技術來講.如果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漢女屍能夠很好地保護下來,那麼秦代也應具備保護遺體的防腐技術。但問題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時節,相傳「屍體」未運多遠,便發出了熏人的腥味,為了防止腥味擴散,走漏「風聲」,趙高、胡亥立即派人從河中撈了一筐筐鮑魚,將鮑魚與屍體放在一起以亂其臭。這樣,經過50餘天的長途顛簸。直至九月,屍骨終於運回咸陽發喪。

這些說法似乎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史記·秦始皇本紀》是這樣說的:「棺載轀涼車中……會暑,上輟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這樣看來,可能秦始皇的遺體在途運過程中就已經腐爛。若真的是這樣.哪怕神仙也是回天乏術.如今深埋地下,長眠於金棺之中的只能是一副白骨了。

但同時也有人猜測.秦始皇的遺體還有保存完好的可能性。首先從地點來說,秦始皇病死在沙丘平台。這裡的七月天氣還是比較涼爽的,不像今人想像的那麼酷熱難熬。從乘輿的設備來說,秦始皇的遺體放在轀涼車裡,即有窗牗的車,閉之則溫,開之則涼。再從秦始皇自身的情況來說,眾所周知,秦始皇熱衷於煉製丹藥,以求長生不老。而古代的方士往往會在丹藥之中加入大量的汞,這也很可能就是秦始皇最終致死的原因。但他體內的這些汞元素卻陰差陽錯地充當了防腐劑的作用,使得他的遺體得以防腐而可能長久保存下來。

但是,如果此種說法成立,那麼,專家們在始皇地宮中檢測出的「汞異常」現象也極可能是他遺體中含汞超標所致,而關於水銀鑄江海的傳說又要重新考量了。總之,不管怎樣,現在關於秦始皇陵的猜測也只能止步於此要想對這座掩埋了無數秘密的地宮進行徹底揭秘,還有待後人對秦始皇陵的進一步發掘探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承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暴君典型商紂王真的是毫無人性的暴君嗎?
楚國愛國詩人為什麼要選在鬼節投江,究竟是為了什麼

TAG:易承說歷史 |